缩略图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分析

作者

李继续

临沂科技职业学院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产教融合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本文从产教融合的视角出发,分析高职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重构课程体系、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实践教学评价等改革策略,旨在提升实践教学质量,促进校企资源共享,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从而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职;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

一、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梳理实践教学模块

在“产教融合”的宏观背景下,高职建筑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重构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模块化设置,实践课程可以更加系统化、层次化,从而更好地满足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在课程体系重构的过程中,实践教学模块的设计需紧密结合建筑工程专业的特点及行业需求,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融合。首先,基础技能模块的设置是必不可少的。此模块主要围绕建筑工程的基本技能展开,如建筑测量、建筑制图、建筑材料认知等。这些基本技能的掌握,为高职生的后续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核心技能模块的培养亦不可忽视。此模块重点培养高职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如建筑结构设计、施工技术与管理、建筑设备安装等。这些核心技能是高职生掌握专业技能的关键环节,对于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再者,综合能力模块的设立亦不可或缺。此模块注重培养高职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如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在此模块中,高职生需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以提升其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在课程体系重构过程中,还需注重模块之间的衔接和递进关系,确保实践教学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此外,课程体系的重构应与行业标准和企业需求紧密结合,确保实践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对接,以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实用型人才。通过上述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高职建筑工程专业能够更好地满足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实现实践资源共享

校企合作是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通过搭建合作平台,高职院校与企业可以实现资源互通、优势互补,为高职生提供更加真实、贴近实际的实践环境,从而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首先,高职院校与企业可以通过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在实践教学中的责任与义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企业为高职院校提供实践场地、设备、技术指导以及真实的工程项目案例,而高职院校则为企业的技术升级和人才培养提供支持,有效整合校企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其次,校企合作平台的构建需要注重实践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企业可以将实际的施工技术、管理经验以及最新的行业发展动态引入教学中,为高职生提供真实的实践场景。高职院校则可以通过课程开发、教学设计等方式,将企业的资源转化为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保持一致。例如,企业可以为高职院校提供真实的建筑施工图纸、建筑材料样品以及施工设备,高职院校则可以将其融入课程教学中,设计相应的实践环节,帮助高职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在实践资源共享方面,校企合作平台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校企合作平台的构建不仅有助于提升高职生的实践能力,还能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与人才培养。企业通过参与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出符合自身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同时也能借助高职院校的科研力量,解决实际生产中的技术难题。高职院校则通过与企业的合作,能够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优化课程设置,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管理者实践能力

教育管理者不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实践能力的引导者和行业发展的参与者。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管理者的实践能力,是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首先,教育管理者需要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建筑工程专业涉及的知识面广,技术更新快,教育管理者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了解行业动态和技术发展方向。通过“产教融合”的模式,教育管理者可以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企业的真实案例引入课堂,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工作需求。其次,校内教育管理者应主动“走出去”,参与企业实践和技术交流。通过与企业合作,教育管理者可以深入施工现场,了解工程管理、技术应用和质量控制等环节的实际操作,从而积累实践经验。同时,教育管理者可以与其他高校或企业的同行进行交流,分享教学经验和实践案例,开阔视野,启发创新思维,这不仅能够提升教育管理者的实践能力,还能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实用。另一方面,引入校外导师“走进来”也是提升教育管理者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校外导师通常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实践技能,能够为教育管理者提供实践指导和技术支持。通过邀请企业专家、行业资深人士参与教学活动,教育管理者可以学习到先进的技术理念和管理方法,从而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四、完善实践教学评价,达成实践教学目标

在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实践教学评价在高职建筑工程专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该评价不仅是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更是全面、客观地评估实践教学效果,确保实践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手段。

1.评价主体多元化

实践教学评价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高职院校及教育管理者,而是引入了企业专家和行业导师等外部评价主体。企业作为产教融合的重要一方,其参与评价能够使评价更贴近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从而对高职高职生的实践能力进行更为贴合职业要求的评估。同时,重视高职生自身的参与,通过自评和互评,高职生能更清晰地认识自身的优点和不足,这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2.评价内容全面性

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实践教学,其目标不仅仅是培养高职生的专业技能,更包括职业素养、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因此,评价内容需涵盖知识技能、实践能力、职业素养等多个维度。在建筑工程专业中,对施工图纸识读、施工现场管理、工程测量等具体技能的考核,能全面评估高职生的专业能力。同时,通过团队项目任务的完成情况,可以有效地评价高职生的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评价方式多样化

单一的评价方式难以全面反映高职生的实践能力,因此需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法。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能对高职生的实践学习进行全面跟踪和评估。过程性评价关注日常实践任务的完成情况和阶段性成果展示,而终结性评价则侧重于综合性的实践项目考核和企业实习表现。此外,引入信息化评价手段,通过在线平台记录高职生的实践学习过程,实现数据化、可视化的评价,能更有效地反映高职生的实践学习情况。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产教融合为高职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和方向。通过不断深化产教融合,高职院校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建筑工程技术人才,为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未来,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探索产教融合的深度与广度,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徐红.“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探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4(12).

[2]崔晓燕.基于岗位群职业能力的建筑工程专业“高本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探索[J].石材,202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