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的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探索
李海燕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中学小学部 河北 廊坊 065000
【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研究领域成为高频词。课堂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呆板、单一的课堂评价,制约着学生的个性发展;而灵活、生动、丰富的课堂评价,能使学生如沐春风,让课堂充满勃勃生机。本文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视角,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展开讨论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评价;方法策略
一、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课堂评价多采取单一的教师评价学生,极大阻碍了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习积极性,必须改变课堂评价方式。新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按照不同学段的课程目标,抓住关键,突出重点,采用合适方式,提高评价效率。”因此语文课程评价要改变传统的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突出语文学习全过程的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主要依据是学生的课堂表现,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充分意识到课堂评价这项工作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教师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课堂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一些正面评价来达到对学生的鼓励效果,从而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更主动配合教师开展教学。其次,反面评价也能让学生清楚了解自身的不足之处,在后期学习的过程中做到针对性的完善,让学生趋向于正确的方向进行发展。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评价的重要作用,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中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课堂教学评价语言单调、空洞。很多只是针对对与错进行评价,比如“很多老师尤其是低年级老师习惯说“对不对”,然后学生齐声回答“对”,或是习惯说“你真棒”。然而,“你真棒!”——棒在哪?“你读得真好!”——好在何处?这样的评价乏味单一。还有的老师习惯地重复学生的答案来评价,无法点燃学生的激情、启发学生的思维热情。如果我们进行课堂评价时能做到准确得体,机智巧妙,独特创新,就一定能在课堂教学中挥洒自如,使学生以更强的自信心投入学习。
二是教学评价内容欠缺多元的评价维度。课堂教学评价往往只围绕教材知识进行,只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合作精神、思辨能力、独立思维、创新表达等缺少足够的点评,有时学生有不同于别人的一些想法,有的老师还会说,时间关系咱们下课后再交流,实际上下课后老师往往去忙于别的事务不会再去和学生单独交流了。这种现状忽略了语文教学不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更是为了培育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和文化自信这四个方面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多元的评价维度是提升教学效率的路径。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时,要关注整个过程,掌握学生思考问题的表现、学习能力方面展开综合评价。也可以鼓励学生互相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策略
(一)优化课堂评价语言
1.评价语言要准确得体。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准确得体是激励学生最好的方法。如:“这个句子,你读得多好啊!请你再读一遍。”“你的声音真甜美,请你再来读读!”等等。这样的激励性评价,让受表扬的学生有自豪感,对其他学生也是一种引导和激励。比如教师可以说“刚才读的非常不错,咬字很清晰并且很准确,但如果声音再洪亮一点,那就更好了。” 这样的评价一方面肯定了学生,另一方面还能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也能努力改变自己,争取做到最好。
2.评价语言要独特创新。将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有机结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或突发情况,独特创新地进行评价,课堂会充满活力。如一位教师上课时,一位学生朗读有关荷花的诗句,读得抑扬顿挫。而此时贴在黑板上的荷花小装饰正巧掉了下来,于是这位老师借题发挥:“你读得多好,看,连荷花也来祝贺你了,那老师就把它送给你吧!”说着,便把那个纸荷花递给了那位学生,新颖的评价形成了一个教学小高潮。
为进一步提高评价语言的趣味性,还可以尝试将动作、表情等元素融入评价语言中。如竖起大拇指、轻轻拍一下学生肩膀,或与学生握握手甚至来一个拥抱,都会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用自己内在的魅力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教学达到令人难以忘怀的艺术境界。
(二)开展多元式课堂评价
1.学生互评和自评。学生自我评价可以是对自己学习态度、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等方面的评价,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也能更清楚意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另外还可以进行学生之间的互评,这样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地调动每一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要适当进行指导,教给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方法,但不能局限学生的思维。比如在教学《将相和》“负荆请罪”这一片断时,可以组织学生用表演的形式来理解内容。表演完后,先要求表演的同学进行自评,说一说表演时的感受,对所演人物的理解。演廉颇的同学说:“廉颇在向蔺相如请罪时是真诚内疚的,我在表演时露出笑意,不符合当时人物的心态。”接着又引导学生进行互评,学生在相互评价中较全面地指出了表演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通过自评、互评及教师指导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2. 师生相互评价。学生对老师的教学评价,可以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是否符合学生的要求。但由于学生认知的局限性,对教学目标、方法和内容等缺乏全面的了解,课堂评价还需要教师通过“教学反思”的形式,进行自我评价。
(三)开展奖励式课堂评价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还可以巧用有形鼓励,即用象征物对学生作鼓励性评价,以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和荣誉感。如在教学中可将本班开展的“争章活动”与课堂评价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来评定相应的“章”,如“好问章”“合作章”“进步章”等,当学生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时,及时盖一枚“好问章”;当学习小组合作探讨时,表现较好的给这个小组同学发一枚“合作章”,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充分意识到评价对于学生所起到的促进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更先进的理念和评价方式,通过高质量的评价来促进学生的稳定学习和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