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地理生活化情境教学的具体应用
尚国庆
安徽省利辛县第七中学 236700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内容贴近实际生活,注重学生的实践和体验。生活化情境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通过体验真实生活中的情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种方法能够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生活场景,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高中地理;生活化;情境教学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跨学科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生活化情境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生活化情境教学通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一个任务或项目。学生互相帮助、互相监督,通过讨论和交流来解决问题,不仅能够提高个人的能力,还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一、利用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概念和现象。如在《季风环流》的教学中,一是教师使用气候图表,让学生观察并比较不同季节的气温、降水量等气象数据,引导学生理解季风环流的原理和规律。二是教师通过实际案例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季风环流。通过将案例与特定的地理位置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季风环流的影响。如讲解梅雨天气时,教师与学生分享中国南方地区的地图,并解释梅雨天气是如何形成的。季风环流是由季节性变化引起的,因此,在讲解案例时,应该强调这种季节性变化。如讲解夏季台风的生成过程时,与学生分享台风在不同季节的生成方式和影响范围。在讲解案例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提问学生季风环流对当地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等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季风环流的原理和规律。三是教师利用地理游戏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季风环流。如制作地图卡片,让学生通过组合不同的地形、气候等因素来模拟季风环流的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季风环流的理解。四是教师利用多媒体资源来展示季风环流的现象和影响。如使用视频或动画来展示季风环流的形成和变化过程,或者播放天气预报来让学生了解季风环流对当地气候的影响。
二、开展课堂辩论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课堂辩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探讨地理问题。如在《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教学中,一是设定情境,教师设计一个情境,如让学生讨论“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或者“城市化是否会导致资源枯竭”。二是分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其在规定的时间内讨论各自的话题,并准备一份简短的报告。报告内容包括问题的背景、相关数据和事实,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三是课堂辩论,在小组报告之后,教师可以组织一场课堂辩论。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话题进行辩论,其他小组可以观看和参与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兴趣选择不同的话题,以确保讨论的广泛性和深度。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引导其形成正确的城市发展理念。如城市化对环境影响的话题,可以辩论城市化是否会导致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空气污染等问题。如针对城市化对经济影响的话题,学生可以辩论城市化是否会带来经济发展、就业机会增加等问题。如针对城市化对社会文化影响的话题,学生可以辩论城市化是否会导致社会结构变化、文化多样性减少等问题。如针对城市化对资源利用影响的话题,学生可以辩论城市化是否会导致资源枯竭、能源供应不足等问题。如针对城市化对城市规划的影响,辩论城市化是否会导致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交通拥堵等问题。辩论可以采用计时制,以确保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时间表达自己的观点。四是总结归纳,在课堂辩论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总结讨论的结果,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城市化及其特点。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学习内容。如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课后阅读或研究任务,让学生自己探究地理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遥感技术的应用》教学中,一是布置课后阅读任务,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与遥感技术相关的文献或文章,让学生自主阅读并思考相关问题,如“遥感技术在哪些领域有应用?”“遥感技术如何帮助我们了解地理环境?”等,学生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入手,进行深入探究。二是组织研究性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任务,如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地区,利用遥感技术相关知识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结论和建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如探究城市绿化状况的任务,学生选择任意一个感兴趣的地区,如学校周边、市区内的某个公园、高速公路两侧等。学生利用遥感技术,如卫星遥感影像、地形图等,对研究地区进行数据收集。学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相关软件(如高德地图等)及地理信息系统相关知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如计算植被覆盖度、分析地形地貌等。学生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提出自己的结论和建议,如该地区的绿化状况如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四是利用人人通班级智慧平板、智慧中小学教学软件及其他AI技术软件等虚拟现实技术,教师能够带领学生进入虚拟地理环境,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从而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其更加直观地了解遥感技术的应用场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虚拟现实环境中精心设计一个具有真实感的地理场景,比如一个郁郁葱葱的森林、一个繁华的城市或者一个波光粼粼的湖泊等。为了加深学生对遥感图像所反映地理现象的理解,教师在这些场景中巧妙地添加了一些虚拟的标记和符号。有条件的地区学生,可以利用当地科技馆等场所通过头戴式显示器和手柄等设备,进入虚拟地理环境,观察森林中的树木、野生动物和植被等,了解森林的生态状况;也可以观察城市中的建筑、交通和人口等,了解城市的发展状况。
高中地理生活化情境教学的应用,可带动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质量。教师需要根据学情,设计适合的生活化情境教学方案。情境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避免抽象和脱离实际。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其主动思考和探究问题。注重实践和应用,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金龙.普通高中地理教学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模式研究[J].考试周刊,2022(41)
[2]王位.高中地理生活化情境教学策略[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