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研究
刘学荣
大连保税区青云湖学校 116104
摘要:在初中地理教学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重要目标,当前初中地理教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时面临不少挑战,深入研究初中地理问题式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意义非凡。本文从情境创设、问题分层及拓展、小组合作及实践探究等方面进行策略研究,推动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全面发展,让地理教学更好地契合新时代教育需求。
关键词:初中地理;问题式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地理学科具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双重特点,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意义重大。地理教学涵盖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多方面知识,要求学生运用地理概念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问题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与解决问题能力,与地理学科教学适配度高。
一、当前初中地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现状
其一,教学理念更新慢。部分教师依旧注重知识传授,不重视核心素养培养。课堂上多是单向灌输知识,学生只能被动听讲,这很难激起他们主动探索地理问题的积极性,限制了综合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其二,教学方法较为单一。过于依靠传统讲授法,像情境教学、项目式学习等多样化教学手段运用得少。这样难以把抽象的地理知识直观地展示出来,对学生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的提升不利。其三,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足。仅仅围绕教材内容,没有充分整合课外地理素材、乡土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资源。这使得学生的地理视野无法拓宽,难以达到核心素养培养对丰富知识和多元视角的要求。
二、初中地理问题式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热情
在初中地理教学里,教师能按照教学内容构建充满趣味的情境。在讲解“世界的气候”时,用“小明一家打算暑假去欧洲游玩,他们得准备啥衣物呢?为啥不同地方气候差别这么大呀?”这个情境问题来引入。教师展示欧洲各地的风景图、旅游攻略片段等素材,让学生处于特定情境中去思考气候的形成要素、类型分布等知识。这种情境构建能够激起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致,使他们在解决问题期间逐步构建地理综合思维,懂得地理要素相互关联、彼此影响,提升区域认知能力。认识到欧洲不同区域由于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产生气候差异,进而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以此培育学生对地理环境的整体认知与分析水平。
(二)分层提问适应多样需求
设计分层式问题十分重要,以“河流的开发与利用”教学来说,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问“说出你知道的河流名字,并且指出它们在哪个地区”“河流能给人类提供哪几种基本资源?”等问题,助力他们巩固基础,初步认识河流。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设置“分析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的原因是什么?”“黄河泥沙含量大对其流域的生态和经济有什么影响?”等问题,促使他们深入思考河流开发利用和区域发展的关系,培养综合分析能力。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可以提出“对比不同国家河流开发利用的模式,探讨其对全球生态环境有哪些潜在影响?”引导他们从全球视角看待河流问题,提升人地协调观与全球视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都能有所得,逐渐提高地理核心素养。
(三)小组合作推动交流协作
在“农业的分布与发展”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提出“怎样在本地发展特色农业来增加农民收入并且保护生态环境?”的问题后,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内成员分工协作,有人负责收集本地自然地理资料,像气候、土壤数据;有人负责调研市场需求和现有的农业模式;有人负责分析政策导向。小组讨论时,学生相互交流观点和发现,共同探讨解决方案。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看法,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在交流过程中,他们能从不同方面看待农业发展问题,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因素等综合分析,提升综合思维素养,同时也增强对家乡区域农业发展的认识和责任感,加深区域认知与地理实践力。
(四)问题拓展培育创新思维
在讲授“板块运动”时,当学生掌握了板块运动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现象之后,教师进一步拓展问题:“要是板块运动速度突然变快,地球的海陆分布和地形地貌会出现哪些巨大变化呢?这对地球上的生命演化又会产生什么影响呢?”学生要突破常规思维,运用所学知识大胆推测和想象。他们也许会从海洋面积变化、山脉形成速度、气候改变致使生物栖息地变迁等多方面进行创新性思考。这不但能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板块运动这个知识点,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在面对复杂地理问题时勇于提出独特见解,提升科学探究精神以及地理思维的灵活性与深度,从而更好地符合未来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五)实践探究加强知行统一
以“城市的规划与发展”教学为例,教师组织学生实地考察。提出问题如“我们所在城市的功能区布局合理吗?交通线路对城市发展有哪些推动或者限制作用?”学生分组在城市里观察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像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的位置关系,记录交通流量和拥堵情况等信息。回到课堂后,学生结合实地考察的数据和地理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讨论,提出自己对城市规划的改进建议。这种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把书本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相连,亲身体验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有效提升地理实践力。在实践中,学生也会进一步思考城市发展中的人地协调问题,怎样在城市建设中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增强人地协调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初中地理问题式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是多方面且相互关联的。精心打造问题情境、分层设题、组织小组合作、深入拓展问题、开展实践探究活动,能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地理学科特有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这不但有利于提升学生当前的地理学习成效,还能为他们将来的学习、生活以及社会参与筑牢根基。地理教师要深刻意识到这些策略的重要性,并积极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使问题式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上发挥更大作用,为培育具备较高地理核心素养的新时代人才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王弘业.论问题式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2022,(29):9-11.
[2]黄颖.基于问题式教学的初中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培养[J].教师,2022,(12):78-80.
[3]李永璞.问题式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界,2021,(29):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