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地理环境教育探析
安宏珍
新泰市第一中学东校 山东省新泰市271200
摘要:人们的生存离不开环境。一直以来,人们在各项活动中都过于注重从自然中索取,导致生态系统不平衡,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为此,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对环境教育进行渗透,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且对各项资源进行合理利用,这才是核心素养下地理教学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教学;环境教育
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对人类生存与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地理是高中阶段一门重要学科,地理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同时与其以后的成长成才也直接相关。作为环境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地理学科中包含着大量环境教育的内容,为此教师应挖掘地理教材,在地理课堂适当进行环境教育的融入,这样才能在提升地理教学效果的提升,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1高中地理教学融入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1.1树立环保意识,促进社会发展
20世纪,各地普遍采用大工厂生产的方式创造收入,虽然当时各地经济都有所提升,但都是用牺牲环境换来的,时间长了很多问题都会浮现出来,随着生产效益的提升,环境也变得非常恶劣,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存与发展。土地沙漠化、水质污染、水土流失等,这些都是破坏环境造成的问题。实际上,环境污染不仅会对人类生存造成不良影响,还会在社会进步过程中造成严重阻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必须树立起环保意识,在其基础上考虑到经济效益,这样才能推进社会发展。
1.2学习环保知识,培育专项人才
高中生不同于低学段学生,在缺乏正确观念的情况下,他们成长成才将会受到严重阻碍。因此,应该将环保教育巧妙融入到高中地理教学中,不仅要让他们形成好的生活习惯,同时还要为国家环保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例如,当教师讲到土地沙漠化的内容时,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引入祖国各地的沙漠化情况,学生通过观看图片和视频感受到了土地沙漠化的严重后果,为环保意识的形成做好了铺垫。然后教师接机引发其思考,针对如何解决土地沙漠化问题提出相应策略。这样学生们不仅懂得了很多环保常识,同时也为环保专项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1.3形成环保理念,培育后备力量
在地区发展过程中,环保先行已成为一个普遍认知,这是一场对人素质的考验。如果一个地区的人民环保意识较强,那么该地区的发展就可以拥有充足的动力。所以,高中地理教师在其中承担的责任非常大,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仅要根据课标要求为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还要在地理课程中融入一些有关环保教育的内容,通过环境教育的方式,为地区发展培育后备力量,引导人们约束自身行为,这样地区发展才会拥有充足的动力和源泉。
2.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环境教育的策略
2.1挖掘教材内容,渗透环境教育
高中地理教学中涵盖了很多内容,学科知识较浅,很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比方说有大气、矿产、涵养等自然环境知识,还有城市、交通、农业等人文环境内容,对环境知识的阐述非常详尽、具体。因此,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将环境教育因素与地理教学融合起来,在潜移默化中启发、熏陶学生,引导其形成环境意识。例如,在大气环境保护有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行为会破坏大气环境,哪些行为又是在保护大气环境。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同时还能环境教育影响,这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形成至关重要。
2.2改进教学策略,融入环境教育
新课改背景下,学科教育逐渐从讲授式教学转变成了多元化教学,主张运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其目的在于将学生的热情调动起来,促进其学习质量的提高。从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教师依然将传授知识与技能当作教学重点,使用的教学策略比较落后,不仅对教学成效的提升造成了不良影响,同时环境教育的融入效果也面临一定制约。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对教学方法与策略进行创新。例如,在环境污染的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认识到环保重要性,教师借助于多媒体设备将雾霾、沙尘暴、荒漠化等内容展示给学生,不仅对其心灵造成了巨大的震撼,同时加深了他们的思考。
2.3开展乡土教学,实施环境教育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校本课程是比较特殊的课程资源之一,在课堂教学中,这些教学资源可以为环境教学的展开奠定很好的基础。所以,教师可以将切入点放在保护家乡环境上,充分挖掘当地的环境教育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家乡环境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将自己的家乡环境导致具体教育内容的着眼点,在地理课堂上将其乡土环境的特征融入进来,引导学生谈一谈当前家乡都在面临哪些环境问题,通过亲身调查与了解,为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实施提供便利。
结语:
综上,随着经济与社会的蓬勃发展,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这种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中应加大环境教育的力度,这势必会成为以后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该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同时积极开展乡土教学,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们认识到学习地理学科的重要意义,充分满足新课程改革要求。
参考文献:
[1] 杨海鸿,乔观民,钱玥等. 融入“双碳”目标教育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以“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为例 [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23, (08): 20-24.
[2] 苏德彪. 基于人地协调观的高中地理课堂环境教育——以“水循环”知识点为例 [J]. 环境教育, 2022, (09): 58-59.
[3] 余小灵,陈实. 21世纪以来环境观教育在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变化与启示——以人教版地理教材为例 [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22, (03): 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