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食品分析实验》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作者

姜晓坤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吉林 吉林,132101

项目来源:吉林农业科技学院2022年下半年课程改革立项建设《食品分析实验》。

本文探讨了《食品分析实验》课程的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优化实验教学课程内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通过整合教学内容,引入多媒体技术和企业案例,结合思政元素,改革考核方式,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实践证明,这些改革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一、改革课程教学大纲及教学目标

1. 教学大纲改革

《食品分析实验》课程的教学大纲是指导教学的基本文件,其内容应根据学科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进行不断更新和优化。新的教学大纲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基础知识:涵盖食品样品的采集、制备、保存及预处理的基本方法。

营养成分测定:包括水分、灰分、重要矿物质、酸度、脂类、糖类、维生素、蛋白质和氨基酸等营养成分的测定方法。

食品添加剂测定:涉及常用防腐剂、发色剂、甜味剂、漂白剂、合成色素等食品添加剂的测定。

2. 教学目标

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体目标包括:

理论与实践结合:使学生通过理论学习掌握基本分析原理,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实验技能。

系统知识理解:培养学生对食品分析系统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创新能力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素质提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实事求是的作风及科学思维能力。

二、改革教学内容

1. 优化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食品分析实验》的教学内容应覆盖食品分析的各个方面,并根据国内外食品工业的发展现状和需求进行优化。新的教学内容体系总计十个实验项目包括:

基础验证性实验:如味精纯度的测定。

综合型实验:如液态食品物理指标的测定、食品营养成分的测定(包括食品中脂肪的测定、水果中总糖的测定、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果蔬营养成分测定、食品中氨基酸态氮的测定)葡萄酒中挥发酸的测定、食品添加剂的检验(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测定)。

设计性实验:如食品中苯甲酸钠的测定,将化学分析、物理分析、生物化学及仪器分析等原理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实验。

2.引入最新科研成果

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将科学研究的优势资源引入实验教学,开设一些现代仪器分析的实验内容。借助学校及科研机构的支持,将科研成果和开发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引入实验教学中,保持实验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例如,在还原糖含量的测定实验中,既给出传统的基础性实验方法(经典的兰-艾农法),又提供科研中新开发的实验方法(改良法和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查阅资料,自行选择实验方法,独立进行实验操作,书写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三、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1.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在实验教学中,增加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高效液相法测饮料中的苯甲酸(钠)的含量实验中,通过多媒体演示仪器的各部分工作过程,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实验过程。

2.互动式教学

采用讲授、讨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通过问题导学法、比较法和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在澄清型果汁饮料的加工实验中,通过问题导入法,让学生带着问题求知,学习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同时,通过讨论法,加深学生对实验过程的理解和掌握,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法指导包括:①结构式指导法:引导学生把握相关知识的来龙去脉和排列的逻辑顺序、平行或相关联系知识的彼此关系、不同类知识间的彼此联系、新旧知识之间的结构关系;

②迁移式指导法:通过“操作、反思、迁移”转换为学习同类知识或相近知识;

③对比式指导法: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分别运用两种不同的学法;

④ 渗透式指导法:让学生不断按教师的教学思路,在潜移默化的训练过程中去领悟新的学习方法;

3.开放性和创新性实验

增加开放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与教师约定实验室开放时间。实验前,实验室根据学生的设计方案提供所需仪器设备,并办理仪器设备借用手续。学生按自己的设计方案和实验步骤分工协作完成全部实验,教师主要起辅导作用。例如,在食品分析综合实验中,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对食品样品进行理化指标检测、感官分析、组分分析及掺假鉴别等内容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和创新能力。

四、增加企业案例和思政案例

通过与食品企业的交流合作,引入企业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食品分析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和实际需求。例如,在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测定实验中,引入企业实际检测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检测过程中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同时,结合企业的最新发展和技术需求进行教材的编著,让学生学到的实验技术是符合食品企业需求的最新科学技术。

将思政元素融入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例如,在液态食品物理指标的测定实验中,通过讲解饮料产业的发展史和现状,引导学生了解食品工业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感。同时,通过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匠人精神。

五、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改革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建议由课堂表现(出勤情况)、实验报告等部分组成,分配比例可灵活掌握;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60%。期末成绩评定即实验操作部分,每人随机抽取2题,根据要求进行实际操作,每题各占期末成绩的50%。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结束语

《食品分析实验》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不断更新和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入企业案例和思政案例,改革考核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改革,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更多优秀的食品专业人才。通过实践,我们证明这些改革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得到了激发,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升。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课程改革,不断探索和实践,为培养更多优秀的食品专业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