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 教学评一致性” 实践探究
黄丽
枣庄市薛城区教学研究中心 277000
引言:
核心素养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概念,其内涵体现了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指明了方向,然而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结果轻过程等问题,难以适应核心素养培养的需要。“教学评一致性”理论强调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与评价的协调统一,为核心素养培养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构建融合核心素养的学习目标体系,实现目标维度的“ 教学评一致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培养,需要教师审慎地设计学习目标,使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有机统一,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快乐大课间——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目标,两位数乘一位数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运算的基础。
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方法,掌握竖式计算,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同时学习目标还要体现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归纳乘法口诀规律,探索竖式计算背后的数学原理,感悟数学的抽象之美 [1]。能力目标要突出数学实践和创新意识,乘法计算是小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教师要通过多样化的练习设计,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运算能力。情感目标要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古人发明竖式计算,体现了先贤的睿智,教师可适当介绍乘法竖式的历史渊源,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设计与核心素养相匹配的教学内容,实现内容维度的“ 教学评一致性”
小学数学教材蕴含着丰富的核心素养资源,教师需要科学地开发利用,使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紧密匹配,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设计与核心素养相匹配的教学内容,是实现内容维度“教学评一致性”的关键所在。
数学源于生活,服务生活,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在超市购物、植树造林等情境中设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应用题,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在实践体验中感悟数学的应用价值,提升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还要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小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的情感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例如,学习乘法计算,教师可引导学生体会先贤的智慧,感悟中华民族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优秀品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在知识学习中融入情感教育,必将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三、开展聚焦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实现过程维度的“ 教学评一致性”
课堂教学是核心素养落地生根、付诸实践的主阵地,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流程,为学生提供展示核心素养的平台,开展聚焦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既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过程维度“教学评一致性”的有效途径。
在《快乐大课间——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轻松愉悦、富有童趣的数学氛围,可采用游戏导入的方式,设置趣味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探究中[2]。例如,通过“小鸟捉虫”的游戏引入乘法问题,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发现规律、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在新授环节,教师要突破“满堂灌”的传统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练习环节是学生运用知识的关键所在,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层次分明、梯度合理的练习。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形式,如口述练习、小组PK 赛、“智力风暴”等,在“玩中学”中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同时适当补充一些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如“看图列算式”“自编应用题”等,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要注重学法指导与习惯养成。引导学生总结乘法竖式的关键步骤,掌握验算的方法,养成“估算-- 计算-- 验算”的好习惯,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引导学生及时反思、勇于质疑,体会数学思考的乐趣。
四、实施彰显核心素养的综合评价,实现评价维度的“ 教学评一致性”
评价是教学工作的“指挥棒”,对学生发展具有导向作用,传统的单一化、结果性评价已不能适应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教师需要树立全面性、发展性的评价理念,建立彰显核心素养内涵的综合评价体系。唯有评价聚焦核心素养,突出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各环节才能形成闭环,最终实现评价维度的“教学评一致性”。
单一的笔试成绩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观察、作业分析、实践操作、课题研究等,全方位考查学生的知识技能、思维能力、学习习惯等,考查内容要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考查,关注学生运用乘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表现出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接着,评价要注重过程性、发展性。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日积月累中逐步提升。评价不应以分数论英雄,而要注重学生的进步与成长,表扬学生的点滴进步,鼓励学生自主诊断、自我改进,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再者,评价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自评互评,学会用数学核心素养的标准要求自己;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共同商讨评价标准,倾听学生的心声,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身的学习目标和改进策略,提升学生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结束语:
本研究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理论,围绕学习目标、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综合评价四个维度,系统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评价转型的路径。未来,小学数学教学评价还需在理论阐释和实证分析上持续发力,进一步厘清核心素养、学科素养、学业质量三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加强跨学科协同育人的评价机制建设,推动形成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参与的教育生态圈,最终实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 麻炳铃 .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要求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J]. 华夏教师 ,2025,(05):108-110.
[2] 宋军.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与思考[J].甘肃教育研究 ,2024,(19):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