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本位高中美术教学评价的策略
邹志平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第二中学 3416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美术教学不再仅仅停留在知识传授的层面,而是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深度学习后才能达到的思维水平和高阶能力,这一转变要求教学评价策略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新的教学需求。 本文旨在探讨核心素养本位的高中美术教学评价策略,以提高高中美术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美术;教学评价;策略
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高中美术教学评价的策略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技能的掌握。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侧重于学生的绘画技能和作品质量,而忽视了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因此,构建以核心素养为本位的高中美术教学评价策略,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激发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一、核心素养本位高中美术教学评价的特点
其一,全面性: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在美术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掌握,还涵盖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文化理解等多个维度,确保学生全面发展。
其二,过程性: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与发展,而不仅仅是学习结果的评估。
其三,情境性:评价置于真实的美术学习情境中,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下运用美术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评价的实际意义。
通过这些特点,核心素养本位的高中美术教学评价能够更全面、客观、科学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核心素养本位高中美术教学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评价目标偏离核心素养
传统的高中美术教学评价多聚焦于知识与技能的考核,偏离了核心素养的多维度要求。在这种评价导向下,教师往往更注重学生对美术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绘画、手工等技能的熟练程度。例如,在评价学生的绘画作品时,仅关注线条是否流畅、色彩搭配是否合理等表面技巧,而忽略了作品背后学生的审美判断、创意实践以及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的体现。这使得学生为了追求技巧得分而机械学习,无法深入挖掘美术学习中的文化内涵和培养创新思维,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核心素养。
(二)评价主体缺乏多元性
目前高中美术教学评价的主体较为单一,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这种单一主体的评价模式存在诸多弊端。教师由于精力有限,难以全面、细致地观察到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所有表现。而且教师的评价视角相对固定,可能会忽略学生的一些独特创意和个性化发展。学生自评和互评的缺失,导致学生缺乏自我反思和从同伴角度学习的机会。例如,在小组合作的美术项目中,学生互评可以让他们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去理解作品,但由于缺乏这样的评价环节,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评价结果,无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三)评价方法与标准的局限性
高中美术教学评价在方法和标准上存在局限性。评价方法传统,多采用书面测试、作品打分等方式。书面测试难以全面考查学生的美术素养,如对艺术作品的情感体验和创意构思。作品打分往往侧重于技巧性指标,缺乏对作品创意和文化内涵的深入考量。评价标准缺乏灵活性,过于统一,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例如,在评价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时,采用相同的标准去衡量,忽视了学生在艺术表达上的多样性。
三、核心素养本位高中美术教学评价的策略分析
(一)构建全面的评价目标体系
核心素养本位的高中美术教学评价应涵盖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等多方面。在设定评价目标时,要依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发展需求,确保各维度都能得到体现。例如在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时,不仅要考量绘画技巧等美术表现,还要探究作品背后的文化寓意体现的文化理解,以及作品呈现出的独特创意创意实践。同时,评价目标应具有阶段性,从基础的知识技能到高层次的素养发展逐步递进,以适应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让评价目标成为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核心素养的导向标。
(二)多元主体参与评价
评价主体多元化能从多视角全面评估学生。教师评价要注重客观性与引导性,依据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过程进行综合判断,如在评价学生雕塑作品时指出空间结构与材料运用的优劣。学生自评可提升自我认知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美术学习中的表现,如在创意实践中自己的想法是否得到充分表达。学生互评能促进相互学习,在小组互评中,学生能从同伴的作品中发现不同创意,拓宽审美视野,不同评价主体的参与使评价结果更全面、客观。
(三)运用多样化评价方法
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能更精准地衡量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课堂观察法可及时捕捉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像在美术鉴赏课上观察学生对艺术作品的解读角度,了解其图像识读和审美判断能力。作业分析法能深入剖析学生作品的内涵,从多次作业对比中看到学生在创意实践等方面的成长轨迹。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作品、心得等资料,动态呈现核心素养发展情况。表现性评价通过设定特定任务,如策划艺术展览,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下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多种方法结合能全面、动态地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
结束语
总之,核心素养本位的高中美术教学评价策略是推动高中美术教育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要素。通过构建全面且科学的评价目标、鼓励多元主体积极参与评价、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等策略,能够更加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与成长。这将助力高中美术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审美判断等核心素养,使其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董强,刘洋.核心素养本位高中美术教学评价的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24,(S1):195-197.
[2]赵雯婷.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表现性评价——例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评价设计[J].华夏教师,2022,(16):50-52.
[3]刘国娟.新课程标准下改革高中美术教学评价[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10):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