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伪造图像的检验鉴定方法研究
刘莎
江西警察学院 330000
引言:
数字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人工智能正在社会各领域得到普遍应用,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图像领域极大提高了艺术设计、影视特效制作等领域的工作效率,但伴随而来的 AI 伪造图像问题同样需要得到有效控制,积极革新 AI 伪造图像的检验鉴定方法,在精准识别伪造图像的同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面对当前社会各界对 AI 技术关注与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必须准确把握 AI 在图像处理方面的独特优势,正确应用AI 技术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避免AI 伪造图像问题导致个人和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一、AI 伪造图像的主要特点
(一)细节异常
AI 伪造图像在细节方面可能出现各种异常,这些细节异常是识别伪造图像的重要线索,比如利用 AI 生成的人物图像,可能在手指毛发等细微部位出现不自然的表现,可能表现为手指的形态比例异常、毛发的层次感与自然生长规律不匹配。从物理纹理的角度来看,AI 伪造图像容易出现物理纹理的常见效果不及预期,比如复杂的木纹、布料无法做到真实还原,可能存在纹理单调重复的情况,无法直观展示真实的质感。通过对图像细节的细致观察和分析能够快速识别AI 伪造图像。
(二)逻辑不合理
基于 AI 生成的图像存在逻辑不合理的现象,这些现象可能违背了现实世界的物理规律和常识,需要仔细观察和分析才能发现其中的破绽。物体比例失调是较为常见的逻辑问题之一,在AI伪造的图像中,人物与周边物体的比例可能出现严重失衡问题,比如人物的头部过小或过大与身体比例不协调,或者出现人物与图像背景出现明显的图层区分。从场景元素的角度来看,AI 伪造图像中的场景元素来自于不同的数据源,因此可能出现反季节的现象,具有明显的逻辑漏洞。
(三)一致性问题
缺乏一致性是 AI 伪造图像的一个特点,主要表现在风格、分辨率、色彩等具体方面。在风格方面,图像的不同区域可能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比如图像主体部分具有写实的风格,背景部分则是卡通风格,这种风格混搭使得图像极不协调,具有明显的拼凑感。在分辨率方面,由于 AI 模型在生成图像时需要对不同部分进行处理,因此可能出现图像某些区域分辨率较高而某些分辨率则较低的情况,分辨率的明显差异,使得图像的整体质量受到影响。从色彩的角度来看,AI 伪造图像可能存在色彩不协调的问题,比如色彩过度不够自然,图像中不同内容可能存在色彩冲突,由于色彩过度不协调而破坏图像的真实感。
二、AI 伪造图像的检验鉴定方法
(一)基于图像细节分析的方法
深入剖析图层细节是检验鉴定 AI 伪造图像的重要方式,在具体操作中,可以采用反复放大查看法、同质元素分析法两种方式。反复放大查看法是一种较为基础且直观的检验鉴定方法,其主要原理在于通过对图像细节的放大观察,准确识别 AI 伪造图像中的细节漏洞,从而作出科学的判断。在具体操作中可以利用专业的图像处理软件进行放大处理,对其中图像细节进行分析,比如 AI 伪造的风景图像中通过放大查看树木的枝叶,能够发现叶片边缘模糊的情况,由此做出AI 伪造图像的判断。同质元素分析法则利用 AI 在处理同质元素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特点,对图像数据进行分析。实际上,图像生成过程中,AI 模型需要对大量图像数据进行学习和分析,并根据输入指令生成相对应的图像,此时一旦出现成对或同质元素, AI 模型在学习和生成过程中很难精准捕捉差异,导致生成的图像存在瑕疵。采用同质元素分析法,需要对常见的同质元素进行分析和判断,比如 AI 伪造的人物图像中,眼镜、耳环作为成双成对的元素,可能在图像生成中出现不一致的情况。
(二)基于机器学习的检测方法
卷积神经网络(CNN)是一种专门为处理具有网格结构数据(如图像)而设计的深度学习模型,在 AI 伪造图像的检验鉴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卷积神经网络检测模型的应用需要经过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模型训练等一系列流程,使得检测模型具备较强的伪造图像检测能力。在数据预处理阶段,需要将待检测的图像进行规划处理,确保图像尺寸、色彩模式等内容与模型输入要求相匹配。在特征提取环节,需要对图像局部区域进行卷积操作,从而获取图像的局部信息,通过不断调整参数,使得模型能够学习到图像中有意义的特征。在模型训练阶段,需要利用大量真实图像和 AI 伪造图像作为训练数据,基于反向传播算法,不断调整模型参数,在大量训练数据的支持下,检测模型能够精准识别真实图像和伪造图像,并且做出相应的判断。
(三)基于多模态信息融合的鉴定
基于多模态信息融合的鉴定,能够有效提高 AI 伪造图像的检验鉴定准确性,因此需要关注图像与文本信息关联分析,实现视觉与其他模态的有效融合。图像与文本信息关联是多模态信息融合为基础的AI 伪造图像建立方法之一,其核心在于通过挖掘图像内容与相关文本描述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效判断图像的真实性。在具体实践中,首先需要对图像内容进行分析,基于图像识别技术对图像中的关键信息进行提取,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相关文本进行处理,通过文本信息和图像信息之间的比对,判断是否为 AI 伪造图像。视觉与其他模态融合是提升 AI 伪造图像鉴定准确性的有效手段,其主要原理在于基于图像的视觉信息。与其他信息数据相结合,从多个方面对图像进行分析。从而判断图像是否为伪造。比如深度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模态反映了物体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利用深度传感器获取图像的深度信息,基于算法对图像的深度进行评估,从而有效识别 AI 伪造图像。
三、AI 伪造图像的检验鉴定方法面临的挑战
(一)AI 伪造技术不断进化
现阶段,随着 AI 技术的快速发展,AI 伪造图像的整体质量显著提升,这对检验鉴定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实际上,早期的 AI 伪造图像具有明显瑕疵,能够通过肉眼精准作出判断,而当前 AI 伪造技术快速发展使得图像更加真实,图像生成效率提高的同时,其真实性和识别难度也在不断增加,这些因素导致 AI 伪造图像的识别鉴定受到一定的干扰。此外,新型伪造手段的出现使得图像信息内容更加贴近现实生活,进一步增加了鉴定难度。语义编辑作为一种 AI 伪造手段,能够从语义层面对图像中的信息进行修改和编辑,由此诞生的AI 伪造图像更加真实传统的图像细节分析方法无法有效识别。再比如对抗样本生成是 AI 伪造领域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对检测模型构成了严重威胁,通过对图像相关信息的加工处理,将具有误导性的图像样本作为攻击检测模型的工具,使得检测模型缺乏良好的识别和鉴定能力。
(二)检测模型的性能瓶颈
面对当前 AI 技术普及应用的现实情况,针对 AI 伪造图像的检验鉴定模型面临一定的技术瓶颈,主要表现在泛化能力不足和计算资源需求大等具体方面。检测模型的泛化能力是指模型在应对从未接触过的数据时是否能够做出准确预测和判断。目前针对 AI 伪造图像检测的数据模型存在泛化能力不足的问题现有的检测。模型主要针对特定数据进行训练,通过对真实图像和伪造图像的特征提取,提升其识别能力,但是在模型训练过程中受限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因素,导致其接触的数据信息相对有限,可能影响相关检测鉴定技术的应用范围。从计算资源需求的角度来看,复杂的检测模型需要利用大量计算资源进行训练和运行,比如深度学习模型需要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学习,涉及到的大量矩阵运算和参数更新,这些内容对硬件的计算能力要求较高。针对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相关资源配置无法取得预期成效,大量的资金投入可能导致检测模型成本过于高昂。
(三)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
缺乏统一行业标准是影响 AI 伪造图像检验鉴定方法普及与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检测工具和方法缺乏可比性,导致技术应用面临诸多局限。目前,针对 AI 伪造图像的界定缺乏相应标准,不同企业在实际工作中的方向和重点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性,比如部分企业重视研究图像的视觉特征,通过检测图像中的细节瑕疵和逻辑矛盾进行判断,有的企业则注重机器学习算法的应用,更加关注模型训练在识别 AI 伪造图像方面的作用,由于缺乏明确的行业标准,导致企业之间的协作配合不够深入,资源统筹效率相对较低。从评估指标的角度来看,目前针对 AI 伪造图像检验鉴定的相关应用机制仍然有待优化,相关评估指标不够完善,不同模型和技术路线的准确率存在明显差异,很难做到全面直观评估 AI 伪造图像检验鉴定方法的实际效果。
四、AI 伪造图像的检验鉴定方法的发展趋势
(一)智能化与自动化
面对现阶段现代科技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时代背景,AI 伪造图像的检验鉴定方法朝着智能化与自动化方向转变。AI 伪造图像检测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在面对新型伪造技术和手段时,相关检测模型能够通过自我学习快速掌握新的伪造特征和模式,从而精准进行检测,比如基于深度学习的检测模型能够利用大量数据进行持续更新,从而优化模型参数为适应伪造技术动态变化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自动化处理方面,未来的检测系统将实现图像采集、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分类判断的一体化,各项流程之间的衔接更加紧密,比如利用智能图像采集设备,能够自动获取高质量的图像数据,通过对图像信息的初步筛选和预处理,快速提取图像的特征信息并且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图像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快速获取检测结果。基于智能化和自动化带来的积极影响,关于 AI 伪造图像的检验鉴定,各项工作效率显著提升,在维护信息安全和保障社会稳定方面真正实现应有的作用。
(二)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当今时代人工智能技术正在社会各领域得到普遍应用, AI 伪造图像检验鉴定的工作环境不断发生变化,相关内容也在不断作出调整。比如,在元宇宙中,用户可以创建交互虚拟环境和角色,这为AI 仿照图像的流通提供了条件,可能由于虚假的场景图像在元宇宙中大量出现而影响用户体验。面对目前先进技术手段在社会各领域的普遍应用,关于 AI 仿照图像的检验鉴定方法也要随之做出调整,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开发具有针对性的检测技术,在技术手段不断更新的同时,满足AI 伪造影像检验鉴定各项工作的实施需求。
(三)跨领域合作持续深入
积极推进跨领域合作与数据共享是保障 AI 伪造图像检验鉴定方法不断发展的关键,因此需要格外关注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紧密融合,为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计算机科学作为 AI 伪造图像检验鉴定技术的核心能够在图像处理深度学习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需要以计算机科学为核心,推动心理学、法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从而明确 AI 伪造图像检验鉴定的核心要求。从数据共享的角度来看,企业之间应当保持密切的协作和深入的沟通交流,明确数据格式以及数据共享的基本标准,确保各类数据处理效率显著提升。
总结:
总而言之,为了充分应对 AI 伪造图像在各领域滥用的问题,必须加大 AI 伪造图像检验鉴定技术研发投入,积极构建检验模型,在人工智能辅助下提高检验鉴定的准确性。联系深度学习方法在 AI 伪造图像检验鉴定中的独特优势,一旦利用大量数据对真实图像和仿造图像进行分析对比,在模型训练的基础上提高检验鉴定效率,在应对伪造技术不断升级等挑战的同时,探寻 AI 仿照图像检验鉴定技术智能化和自动化发展的路径,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马文宁 , 孟彬 . 基于 AI 图像识别的废纸杂质检测与分类系统研究 [J].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25,44(07):29- 32+ 37.
[2] 赵坤 , 张紫烨 , 赵媛 . 人工智能在图像艺术创作中的实践探索[J]. 信息与电脑 ,2025,37(05):23- 25.
[3] 彭剑 , 戴明江 . 生成式 AI 能够带来技术对话性乌托邦吗——弗鲁塞尔技术图像及远程信息社会思想反思 [J]. 传媒观察 ,2025,(07):57- 66.
[4] 张漳 . AI 图像生成技术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J]. 新闻研究导刊 ,2025,16(11):9- 12.
[5] 刘莉 . 人工智能图像生成技术对传统摄影的冲击与机遇 [J]. 新闻文化建设 ,2025,(10):189- 191.
[6] 刘凯 . 基于 AI 图像跟踪的虚拟引擎互动控制系统研究 [J]. 现代电视技术 ,2025,(04):87- 90+ 113.
[7] 郭小安 , 宋继文 . 词—物表象的转换与生成:从生成式 AI 图像的媒介构型重思语图关系 [J]. 新闻大学 ,2025,(04):1- 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