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初中化学用语教学策略

作者

梁荣平

汉阴县初级中学 725100

摘  要:在初中九年级的化学教学中,化学用语教学是化学科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整个化学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学好化学的重要工具,也是为整个化学教学打好基础的关键。因此,要准确掌握化学用语教学的要点和规律,尊重学生的认知需求与个性差异,采用有趣有效的教学策略,增强化学用语教学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保证化学用语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力争做到高效。

关键词:  初中化学用语  兴趣  教学策略

《2022年化学课程标准》中化学观念主要包括: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物质具有多样性,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物质性质决定用途;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其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而分子、原子等化学用语是化学科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整个化学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初中化学用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对于化学用语的掌握和运用存在一定的困难。他们对于一些常见的化学用语、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易出错,不会写,概念模糊,理解不深,无法准确运用这些用语进行科学表达和解决问题。这种现象可能导致学生对于化学概念的理解存在偏差、可能导致课堂教学低效,学生学习枯燥乏味,这将影响他们对于化学知识的整体掌握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化学用语本身特点的原因

化学用语是用化学符号来表达宏观物质和反映其本质的微观世界,是宏观、微观、符号三者的统一。化学用语知识抽象、枯燥、无味,需要记忆的东西比较多。化学用语这种符号的抽象性,使刚开始认识化学用语的学生感到学习化学用语的困难。构建不了物质的微粒观,不能将化学用语与它所表示的具体事物相联系,学习起来就很困难。

2、教师的原因

由于现在以教学成绩为主要指标的教学评价方式,使教师过多的关注教学的知识层面,教学分析只是从教学内容、知识的角度来分析,而很少从学生的角度,学生的发展,将学生作为学习的机器,一味的进行机械训练和大量的习题强化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成绩,缺少抽象知识的趣味性。

3、学生的原因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化学用语知识时,存在记不住、读不出、分不清、不理解、不会用这五方面的问题。由于化学用语知识比较抽象、枯燥无味,需要记忆的东西比较多,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差,学生对化学用语的理解和掌握不够清晰,不够透彻,无法准确运用化学用语进行科学表达和解决问题,学习习惯不好,比较懒散,不愿花费时间、不主动去记忆和理解。

二、初中化学用语有效教学的策略

那么,如何将枯燥、无味的化学用语教学有趣化,化抽象为具体、化抽象为形象,如何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如何去培养和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化学用语教学的有效实施,提高九年级学生对化学用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是我们九年级化学老师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创设情境,增设实验,激发学生探知兴趣。

在讲《分子和原子》时,本课题是学生从宏观世界到微观领域的开始,我借助学生身边熟悉的桂花来创设情境,课前我准备一枝桂花带进教室,让部分学生闻一闻香味。学生闻到桂花的香,心情愉悦、倍感清爽。再在讲分子的特性:分子间有间隔时,补做一个实验:用两个注射器分别抽取30ml水和30ml空气,用一个手指堵住小管口,分别用力向下推压注射器,学生清楚看到在压空气时,注射器内气体体积有所减少,而在推压水时,注射器内水的体积几乎没有变化,进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分子间有间隔,并且可以感知到气态物质的分子间隔比液态物质分子间隔大。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去帮助学生探索微观世界。

(二)循序渐进, 分散难点。 学生在刚刚接触化学学科时,对化学学科有一定的兴趣和好奇心。我们可以抓住这一点,从绪言第一节课开始就可以把课本62页的27种元素符号分为4段,每2天记忆5种元素符号,小组长进行过关检查,老师课前抽查到黑板上书写,这样到了学习第三单元课题三时,学生已经完全掌握了元素符号的书写。学习原子结构示意图时,我就开始讲一点有关化合价的内容,让学生能画一些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能写一些离子的符号。到学化合价时, 多安排些时间让学生记、写。学化学方程式前,强化化学式得熟练书写,可以采用课前2—3分钟时间听写或小组长进行检查或化学式的专项检测,化学式能够熟练书写,到后面学生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也就不难了。

(三)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策略,增强化学用语教学的趣味性。

1、利用顺口溜、歌曲,使枯燥、无味的化学用语教学有趣化,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如在学习第二单元课题三制取氧气的步骤时,可用顺口溜:茶庄定点收利息,有趣而形象,学生就很容易记住掌握了。再如在学习第十一单元盐的溶解性时(口诀):钾钠铵硝皆可溶;盐酸盐中银不溶;硫酸盐中钡不溶;碳酸钾钠铵易溶,其他不溶镁微溶。在学习第三单元课题3地壳中前四种元素的含量,将氧、硅、铝、铁可用谐音“养闺女了,我铁了心”来替代记忆。

2、利用类比、比喻法,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在讲第三单元课题2时,为了让学生对原子大小、及原子和原子核大小的感知,可以借身边的事物进行类比,若将一个原子和一个乒乓球进行比较,就好比拿一个乒乓球跟一个地球来比较;若将一个原子比作一个体育场,那么原子核就相当于这个体育场中心的一只蚂蚁。这样便于学生从熟悉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激起无穷的想象,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和分析能力。

3、利用微课、抖音、动画视频、ppt课件,概念图表,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

比如说在上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的时候,通过动画视频可以看到分子分裂为原子及原子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再比如在学习原子的结构、电子的排布、离子的形成过程等教学内容都可以采用动画视频教学方法,利用动画视频、ppt课件可以将无味无趣,抽象枯燥的化学用语知识直观化、形象化。

总之,在化学用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九年级学生的思维和认知特点,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化学用语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使得化学用语教学更直观、更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用语的热情,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为九年级学生学好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2.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化学

3.中国教师智库(课堂教学设计与案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