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植物配置研究

作者

翟星星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市宝山区 201900

摘要:所谓海绵城市,是一种借助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生长特性,主动调整城市水体环境的新型理念。这一理念对城市环境有着显著的改善效果,并有效地解决城市旱涝问题。考虑到我国城市水资源的不均衡分布,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兴的城市建设理念。本文从植物在城市调节功能方面的作用出发,深入分析园林植物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价值。

关键词:园林植物;海绵城市;发展

一、植物选择关键点分析

1.1 耐涝性能

首先,应当优先选择那些对涝害有较强抵抗力的植物,它们的主要功能包括渗水、储存水和净化水质。当遭遇旱涝等自然灾害时,这些植物的生命力往往比一般植物要强得多。

1.2 本土品种

在挑选植物时,应该偏向于选择本地的品种,并遵循因地制宜的策略,以增加植物的存活率。

1.3 净化性能

植物在净化方面的能力通常反映在其对污染的抵抗力上,因此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依赖植物来达到雨水净化的目的。植物的根系越为发达,其对水的净化能力也就越高,因此,选择根系更为发达的植物是至关重要的。

1.4 微生物利用及土壤合理配比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功能单一的植物是不可取的,因为这不仅会显著降低植物的存活率,还可能妨碍其功能的完全展现。需要加大对植物相关辅助工具的研究力度,利用微生物的高效应用,既能实现植物的净化功能,又能有效地刺激植物的生长。因此,在选择植物时,应综合考虑当地的土壤微生物和植物比例。

1.5 湿生旱种

在建设海绵城市时,必须选择适合的湿生旱种,并根据当地的具体环境来进行种植,这样可以有效地解决水资源的过剩问题。

二、园林植物景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具体应用

2.1 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实际上是一个多用途的海绵结构系统,在其中,植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能够调控雨水的流速,还有助于净化水的质量。雨水花园是由储水池、植物种植区、过滤器以及排水系统共同构成的。它的主要作用是阻止雨水从源头流出,从而延缓其流动速度。另外,鉴于植物的顶部、分支和根部都有吸水功能,它们同样可以被利用来保存雨水。因此,植物根系能有效地吸纳和利用渗透到土壤中的雨水,从而有力地遏制水土流失。种植如芦苇、香蒲和千屈菜等植物不仅有助于适应干燥的气候条件,同时也有助于水土保持。以国外某雨水花园为例,这是一个主要由乔木和灌木组成的园林绿地,它们主要在地势较低的区域进行种植,为当地创造了一个宜人的景观环境。通过采用阶梯式的管理策略,植物群落可以有效地控制雨水的径流,进而实现生态平衡的目标。

2.2 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是一种净化效果相当出色的生态系统,主要由植物和微生物组成。通过利用植物自身的吸收能力,人工湿地能够有效地处理微生物,这有助于消除有害物质并减少对水源的污染。为了实现最佳的应用成果,建设人工湿地需要各个单位系统的紧密合作。需要规划深水、浅水、缓冲、水源、沼泽以及前置的池塘区域,并通过这些区域的协同工作,实现优质的水源清洁效果。在这些特定区域内生长的植物有助于减少雨水中的营养元素,进而有力地防止富营养化现象的出现。在建设人工湿地时,应优先选择根系健壮的植物,例如香蒲和芦苇,以实现对水源污染的有效吸附。

2.3 屋顶绿化

考虑到建筑物屋顶的维护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手动过滤系统很容易出现堵塞,因此建筑物的屋顶可能会吸收部分雨水。利用屋顶绿化技术可以显著地减轻屋顶的积水问题,保存部分雨水,并使其融入自然的循环中。简易草坪地毯和屋顶花园是屋顶绿化的两种主要应用方式。对于简单的草毯植物,人们通常倾向于选择那些具有抗旱、抗风和耐晒特性的品种。目前,在国内,凹叶景天、垂盆草和佛甲草是使用最广泛、应用最广泛、也是最成熟的地被植物,这些植物因其一致的性状、均匀的生长和易于管理的特点而受到青睐。然而,这类植物对积水的耐受性较差,它们主要被用在排水效果好的斜坡屋顶上,其储水能力相对普通,更适用于降雨量较少的城市环境。海绵城市的建设者可以参考城市的降水调查数据,选择与当地环境相匹配的地被组合,最大化地利用雨水进行灌溉,并依赖自然播种的方法来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相较于简易的地被,屋顶花园在拦截和净化雨水的功能上显得更为突出。在选择屋顶花园的植物时,人们通常倾向于选择生长速度较慢且具有较强耐寒性的品种,但考虑到屋顶的蒸腾量较大,这些植物还需要具备耐旱的特性。在负荷许可的前提下,屋顶花园中的植物群落层次应当被尽可能地提升。

2.4 下沉式绿地

下沉式绿地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经常采用的设计方案之一,该设施具备水源调控功能,并能有效地净化水质,从而有助于提升海绵城市建设的整体质量。在实际应用中,下沉式的绿地应选择具有抗淹水特性的植物,同时也可以选用根系较为健壮的植物,例如垂柳和细叶芒等。在选择植物组合时,需要确保其合理性并增强感官体验。在进行下沉式绿地的建设时,工作人员需要精心规划溢流管、排水管、覆盖层和砂过滤层等设施的确切位置,并确保这些设施与市政雨水管道相连接,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植物的蒸腾功能。

2.5 路边小绿地建设

在城市中,小规模的绿色空间可以增强城市的观赏性和海绵城市的吸水功能。如果能够与人们的居住和工作场所相结合,就能确保海绵城市的容量持续增长。相较于其他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方法,小规模的绿地建设展现出更高的灵活性,其凹陷的深度更为合适,并且所需的土地面积也更小,这使得这种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得到了广大的采纳。首先,在进行路边小绿地的设计和应用之前,相关的施工人员必须确保在降水发生时,该区域的径流能够保持在小绿地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其次,在挑选路旁的小型绿地植物时,必须确保它们既能适应陆地的生态环境,也能适应水中的生态环境,以防止在生命从干燥到湿润的转变过程中,植物失去生命。最后,在选择植物品种时,应确保它们适应四季的变化,并在确保具有城市水资源净化和渗透能力的基础上,全方位地提供更优质的观赏体验。

2.6 修复栖息地

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不仅是为了完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也是为了应对水资源的污染挑战。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有很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由于该系统的设计和结构相对简单,它无法有效地处理污染物。因此,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合格的污染物仍有可能通过供水系统重新进入环境,从而引发严重的水环境污染问题。除了这些,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高能耗、大占地面积和高运营成本等。因此,应当高度重视污水处理带来的经济回报以及其长远的可持续性发展。为了维护的生态平衡,当计划建设海绵城市的时候,积极采用修复栖息地的方法,湿地公园便是其中的一个显著实例。采纳这一策略不仅有助于气候的调整和水质的净化,还可以确保自然生物不受损害。湿地植物不仅能够生长,它们还能从水域中获取必要的营养成分,这些营养成分有助于藻类植物的成长,进而有力地维护城市水资源环境的健康。

结束语

海绵城市内涵在于借助于雨水系统来平衡场地水文特性,能够有效地规避大量降雨、造成城市内涝,同时还能降低雨水径流造成城市污染,该低影响高效率雨水系统包含了更多的内容如屋顶绿化和人工湿地,构建海绵城市符合绿色环保的发展需求,应进一步加大海绵城市构建研究。

参考文献

[1] 徐锦. 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植物选择与设计[J]. 花卉,2019(2):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