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投资运营旅游景区过程中企业与地方政府构建契约关系路径研究

作者

何季东

四川愿景旅游管理策划有限公司 610041

摘要:随着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企业投资运营旅游景区成为行业热点。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与地方政府构建合理的契约关系至关重要。本文深入剖析企业投资运营旅游景区时企业与地方政府契约关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案例探讨构建路径,旨在为双方实现互利共赢、推动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旅游景区;企业;地方政府;契约关系

旅游产业作为极具潜力的朝阳产业,吸引了众多企业投身其中。在投资运营旅游景区过程中,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不可或缺。良好的契约关系是保障双方权益、促进景区顺利开发与运营的关键。然而,由于旅游产业的特殊性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双方在构建契约关系时面临诸多挑战。因此,研究企业与地方政府构建契约关系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投资运营旅游景区契约关系构建存在的问题

(一)主体资格不明确导致契约效力风险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可能与政府下属的旅游局、景区管委会或管理公司签订合同。但从法律角度看,这些主体可能不具备充分的签约资格,导致合同可能不具有法律效力。例如,部分企业未深入审查签约主体,与不具备代表政府行使景区旅游资源所有者职权的部门签订合同,后续面临合同无效、投资受阻等问题,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二)经营权界定模糊引发利益冲突

国家对旅游景区经营权的让渡缺乏明确法律规定,各部委说法不一。这使得景区投资开发合同在经营权问题上含糊不清,企业难以明确自身权益。如一些景区开发合同中,对经营权的范围、期限、独家性等关键内容未清晰界定,导致企业在投资开发过程中与政府或其他利益相关方产生利益冲突,影响景区开发进程。

(三)投资额度与经营期限确定缺乏科学依据

政府往往关注招商引资成绩,希望企业提高投资额度;企业则需考虑自身盈利与风险。在确定投资额度时,双方常难以达成共识。例如,某企业与地方政府谈判时,因对原景区离退休职工补偿费用的分歧僵持不下,忽略了经营期限内市场变化等因素。

二、基于投资运营旅游景区过程中企业与地方政府构建契约关系的路径

(一)明确签约主体资格,保障契约合法性

在企业投资旅游景区的过程中,明确签约主体资格是确保契约合法有效的基石。签约前,企业务必进行全面且深入的调查,精准识别具有代表政府行使景区旅游资源所有者职权的对象。通常情况下,与当地人民政府直接签订合同是最可靠的选择,这样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合同主体不适格带来的风险。企业还需细致审查合同是否需要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才能生效。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因为若忽视此点,一旦合同因未经批准而无效,企业前期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都将付诸东流,导致投资失败。以张家界天门山景区开发案例为例,某企业在介入天门山景区开发前,组建了专业的法务团队对签约对象进行严格审查。团队深入研究当地政府机构的职能划分,确认与具有合法签约资格的张家界市政府签订合同。同时,法务团队仔细核查合同条款,明确了合同需经上级旅游主管部门批准的流程,并跟踪审批进度。

(二)清晰界定经营权,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清晰界定经营权并明确双方权利义务,是企业与地方政府合作开发旅游景区的关键所在。《四川省旅游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为经营权的界定提供了有力依据,企业和政府应以此为指引,在合同中对经营权进行细致且明确的规定。企业应确保合同中明确其享有对景区的独家开发权,以及对旅游资源全方位的权利,包括占有、投资开发、使用、收益和一定条件下的处分权。这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投资的动力和保障,也明确了企业在景区开发中的主导地位。政府方面,需在合同中明确其对景区的监管职责和范围。通过清晰界定监管边界,既能保障政府对景区开发运营的有效监管,确保景区发展符合公共利益和相关政策要求,又能避免过度干预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减少双方因权利义务不明确而产生的纠纷。

(三)科学确定投资额度与经营期限,平衡双方利益

科学确定投资额度与经营期限,是实现企业与地方政府在旅游景区投资运营中利益平衡的核心环节。企业在确定投资额度时,不能盲目决策,需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自身的经济实力是基础,确保有足够的资金支撑景区开发的各个阶段;景区的开发需求是关键,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景点打造等方面的资金需求;招商引资能力也不容忽视,借助外部资金可以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为景区开发提供更充足的资金保障。企业要充分认识到经营期限与投资额度之间存在正比例关系。较长的经营期限意味着企业有更多时间收回投资并获取利润,因此可以适当提高投资额度。政府应转变观念,摒弃单纯追求政绩的做法,从景区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与企业进行深入沟通和协商。

(四)完善契约条款,保障景区可持续发展

完善契约条款对于保障景区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规划与开发条款方面,明确景区规划的责任主体、出资方式以及规划的权威性至关重要。比如约定由政府出资聘请专业规划公司进行规划,企业参与规划过程,这样既发挥了政府在资源整合方面的优势,又能确保规划符合企业投资开发需求。以 [黄山旅游景区开发案例] 为例,政府出资邀请专业规划团队制定景区规划,企业在规划过程中积极参与,提出自身的开发思路和建议。最终的规划方案既保护了黄山的自然景观,又满足了企业合理开发的需求,保障了景区开发有序进行。环境保护条款依据 “谁受益,谁负责” 的原则,明确双方在景区环境保护中的责任和义务。企业在开发运营过程中,必须采取一系列环保措施,如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合理规划游客游览路线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等。政府则承担监管职责,对企业的环保措施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景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三、结语

企业投资运营旅游景区过程中,企业与地方政府构建合理的契约关系是实现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明确签约主体资格、清晰界定经营权、科学确定投资额度与经营期限以及完善契约条款等路径,可以有效解决双方在合作中面临的问题,实现互利共赢。在实际操作中,双方应充分沟通、协商,依据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律构建契约关系,为旅游景区的开发运营创造良好条件,推动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勉.兰溪镇旅游开发政策执行中存在问题及优化策略研究[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3.

[2]王秀伟,李晓军.发挥民营企业在乡村旅游中的主导作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02-23(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