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的应用策略

作者

朱晓乐

奈曼旗实验小学 028300

摘要: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之一,对学生数学基础、数学思维、学习习惯培养具有重要影响,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知识充满好奇,拥有较强的发散思维,传统刻板抽象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需求。在此背景下,教师可结合小学生爱玩、好奇心强等共性特征,将趣味教学法引入课堂,通过趣味故事、游戏活动、实践探究等方式,使课堂氛围变得多姿多彩、新奇有趣。同时,应用多媒体平台,通过图片、声音等吸引学生注意,降低知识理解难度,便于掌握所学知识,为日后数学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趣味教学;教学策略

小学生心智发育不够成熟、缺乏生活经验、活泼积极、善于探索和思考,教师可鉴于以上特点,大力开展趣味教学,使其主动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更多解题技能,实现快乐成长。本文以二年级数学为例,探究了趣味教学的应用意义,主要体现在提升学生课堂学习兴趣、提高教师教学效率等方面,并提出趣味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运用兴趣教学,将数学知识和具体事物相结合

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学习兴趣的培养首先是来源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探索欲望,而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而言,最快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就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具体的事物实例进行结合,让学生从身边较为熟悉的物体着手,从而进行数学思维的训练。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教学的时候,需要选取合适的事物进行教学方法的设计,在学习“长度单位千米、厘米和毫米”的数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授课之前可以带一把卷尺测量一下自己的手指和手臂的尺寸,再根据学生的具体答案进行教学方法的制定。在面对学生的错误回答的时候,教师可以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直接答案给出的教学模式,而是利用卷尺测量自己的中指,再给学生展示“1厘米”的刻度,使得学生对于厘米的定义有一个更具体的认知,在基于具体的认知之上让学生重新对自己的手掌和手臂进行测量,提升学生的数学判断能力,使得学生的数学辩证思维得到更充分的锻炼机会,重新对数字后面的单位形成认知,从而使得学生对于“米”和“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学习更加深入,通过这样的事物数学教学,学生的数学思维可以得到充分的调动,积极参与数学课堂之中,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也可以得到正确的疏导,从表面的长度单位学习转换成自身的数学思维,为学生后续的单位转换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数学本身就是来源于具体的事物,经过复杂的数学定理运算和抽象的数学逻辑运算,逐渐形成一个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经由具体事物开展的数学教学课堂可以更好地贴合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节奏,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质的提升,促进学生数学兴趣的深度激发。

二、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将数学教学同现实生活相结合

来源于现实生活的数学知识对学生的数学联想学习能力是一个全新的考验,新课程教育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挖掘出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将数学知识进行科学的设计,将数学教学同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元素相结合,让学生深刻地理解数学学科的学习是为了现实生活所服务的。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方法能够将数学知识处理得更贴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但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而言,其本身并没有经历过多的生活事情,不具备足够的生活经历,难以运用自身的生活经历储备进行数学知识的联想学习,所以,教师需要将小学二年级的数学知识同学生的周边生活进行科学融合,尤其是对于一些较为综合型的应用题而言,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和生活相关的题型,让学生了解到同一个数学概念在不同的表述方式下产生的不同题目类型,将其中的数学条件转换成学生熟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历,从而使得学生能够自主挖掘出题干中隐藏的数学信息,实现数学问题答案的得出,更进一步培养学生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的能力,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就感,从而使得学生的数学兴趣得到更大程度的激发。

三、科学设置问题,通过探究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的学习不仅依赖于教师的科学讲解,还需要教师设置一些科学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更加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对数学知识进行科学系统的运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行深度的激发。对于小学二年级的数学教学而言,科学的提问能够打开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发现自身的数学内在动力,将素质教育深度贯穿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课堂之中。积极的学习状态能够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一直保持在活跃的状态,教师不仅要对数学问题进行科学的设置,还需要科学地把控提问的时机,在学生学习状态松懈的时候通过一个趣味性的问题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教师要注意提问的层次性和深度,同时也需要注意尽量避免学生产生畏惧问题的心理,在现实的数学教学情况中,学生通常会对教师的提问产生一定程度的畏惧心理,在教师进行提问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回避心理,从而失去了数学提问的教育意义。学习“两位数和一位数之间的数学乘法”后,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有规律的数学题目如“16×11+11”,学生在面对两位数和两位数之间的乘法的时候会手足无措,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这个数学式子,让学生尝试地发现其中的数学规律,然后学生会发现这个式子可以转换成11个16相加再加上一个11,通过这样的式子转换,学生就能够依靠自身的数学知识得出问题的答案,进而使学生获得新知识突破的学习成就感,反作用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问题的设置并非靠教师的主观意识,教师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参与进问题的设置之中,保证问题设置的质量,教师还可以积极听取学生的建议,通过问题的设置提升学生的学习状态,真正将小学数学课堂归还给学生本身,将新课程教育理念深度地贯穿问题设计之中。

综上所述,数学知识本身虽然较为枯燥,但教师可以运用一些较为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科学灵活地运用,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源源不断发现数学学习的新乐趣,将其当作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进而获得更多的成就感,从而全面地提升小学二年级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丽丽.通过游戏教学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1(12).

[2]林莉.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课堂内外(小学教研),2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