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中国近代史教学与家国情怀教育的融合路径探索
代林伟
屏边苗族自治县第三中学 661205
摘要: 在当今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强化青少年的民族认同与家国情怀教育,成为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探讨初中历史中国近代史教学与家国情怀教育的融合路径。通过深入分析中国近代史丰富的教学资源,阐述了在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运用以及教学评价设计等方面如何有效融入家国情怀教育。这种融合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解和认识,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为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社会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初中历史;中国近代史;家国情怀教育;融合路径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屈辱与抗争、探索与奋斗的历史画卷,蕴含着丰富的家国情怀教育素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将中国近代史与家国情怀教育有机融合,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它能够使学生深刻理解国家兴衰与个人命运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学生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努力学习的使命感。
一、精选教学内容,突出家国情怀教育
(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深入剖析
选择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历史事件进行深入讲解。在讲述这些事件时,不仅要注重历史事实的呈现,更要挖掘其中蕴含的家国情怀元素。例如,在讲解甲午战争时,详细介绍邓世昌等爱国将领在黄海海战中的英勇事迹,让学生感受到他们为了保卫国家领土和民族尊严,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高尚情怀。同时,分析甲午战败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激发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决心。
(二)历史人物的榜样示范
选取林则徐、洪秀全、孙中山、鲁迅等不同阶层、不同政治立场的历史人物作为教学重点。通过讲述他们的生平事迹、思想主张和历史贡献,为学生树立起爱国、救国的榜样形象。例如,林则徐虎门销烟,展现了他坚决抵制外国侵略、维护国家利益的决心和勇气;孙中山先生一生致力于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他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努力奋斗。引导学生从这些历史人物身上汲取力量,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三)近代文化与思想的传承与弘扬
关注中国近代文化与思想领域的变革与发展,如洋务运动时期的 “中体西用” 思想、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民主与科学思想等。让学生了解这些思想的产生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使学生认识到在国家面临危机时,先进的知识分子们积极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精神。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思想对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启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思想精髓,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创新精神。
二、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传递家国情怀
(一)情境教学法
创设生动逼真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近代历史的沧桑巨变。例如,在讲解《南京条约》签订的背景和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历史纪录片片段、展示图片资料等方式,营造出当时中国面临列强侵略、国家主权丧失的紧张氛围。然后,组织学生扮演清政府官员、英国侵略者、普通百姓等不同角色,模拟《南京条约》签订的场景,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深刻体会到国家的屈辱和人民的苦难,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对和平的向往。
(二)故事讲述法
讲述中国近代史上的感人故事,以情感打动学生。教师可以讲述谭嗣同为变法图强而甘愿牺牲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他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的豪迈气概和舍生取义的精神;也可以讲述红军长征途中的英勇事迹,如红军战士们在艰苦的环境下,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北上抗日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革命先辈们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通过这些故事的讲述,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家国情怀教育。
(三)实地考察法
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例如,如果学校所在地有近代历史遗迹或博物馆,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前往参观。在参观过程中,由专业讲解员为学生详细介绍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物背后的故事,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真实性和厚重感。比如,参观鸦片战争纪念馆,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展览、聆听讲解,深入了解鸦片战争的全过程,以及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实地考察法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历史知识,增强对家国情怀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将家国情怀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三、优化教学评价,强化家国情怀教育
(一)评价内容多元化
在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中,除了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外,还应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家国情怀纳入评价范围。例如,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是否具有正确的价值观,是否能够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评价学生在历史论文、演讲等作业中所表达的情感态度和思想观点是否积极向上,是否体现出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与责任感。
(二)评价方式多样化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家国情怀素养。除了传统的考试、测验外,还可以采用课堂表现评价、小组合作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等方式。例如,在课堂表现评价中,教师可以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发言质量、对历史事件的情感反应等方面;在小组合作评价中,考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团队协作精神、对小组任务的贡献以及在合作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家国情怀;通过学生自评与互评,让学生能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同时也能从他人身上学习到优点和长处,促进学生的共同成长。
(三)评价结果及时反馈与激励
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家国情怀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教师可以在评语中对学生的正确观点和积极情感进行表扬,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同时,对于在家国情怀教育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如颁发荣誉证书、推荐优秀作品发表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强化家国情怀教育的效果。
四、结语
初中历史中国近代史教学与家国情怀教育的融合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历史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积极寻找更多更好的融合方法和策略,让家国情怀教育在初中历史中国近代史教学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方爱琴.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有效渗透[J].学周刊,2024,(33):131-133.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4.33.044.
[2]何银社.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J].甘肃教育,2024,(20):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