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德育管理在幼小衔接中的实践与思考
顾雯雯
南通市海门区龙信第二幼儿园 江苏南通 226100
摘要:本文聚焦幼儿园德育管理在幼小衔接中的重要性,深入探讨其实施策略与实践路径。通过对当前幼小衔接中德育管理现状的剖析,揭示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结合教育实践经验,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旨在强调幼儿园德育管理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注重与家庭、小学的协同合作,构建一体化德育体系,为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促进其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德育管理;幼小衔接;道德教育
幼小衔接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不仅涉及知识技能的过渡,更关乎品德修养、行为习惯等多方面的衔接与发展。幼儿园德育管理在此过程中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它为幼儿奠定了初步的道德观念与行为基础,对其未来的学习与生活有着深远影响。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如何在幼小衔接中优化幼儿园德育管理,已成为当前学前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课题。
一、幼小衔接中幼儿园德育管理的现状分析
1. 注重知识技能传授,德育边缘化
当前,部分幼儿园在幼小衔接过程中过于强调知识技能的学习,如识字、算术等,而将德育置于次要地位。这种倾向导致幼儿在道德认知、情感培养和行为习惯养成方面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与引导,不利于其全面发展。
2.德育内容与方法缺乏针对性
幼儿园德育内容与方法未能充分考虑幼小衔接阶段幼儿的特点与需求。德育内容往往较为笼统、抽象,脱离幼儿的生活实际,难以激发幼儿的兴趣与共鸣。在方法上,多以说教、灌输为主,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与体验性,无法有效促进幼儿道德内化。
3.家园合作不够紧密
家庭是幼儿德育的重要场所,但在幼小衔接中,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合作不够紧密,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作机制。家长往往更关注幼儿的学业成绩,对德育的重视程度不足,且在教育观念与方法上与幼儿园存在差异,难以形成教育合力。
二、幼小衔接中幼儿园德育管理的重要性
1.为幼儿适应小学生活奠定基础
良好的德育管理能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规则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这些品质对于幼儿适应小学严谨的学习生活环境至关重要。在学前阶段,通过德育活动培育幼儿的集中力、耐性、协作精神等,能够使他们在步入小学后更好地适应课堂学习、遵守校规校纪,顺利完成学业任务。例如,在团体活动中,幼儿学会聆听他人讲话、遵守活动准则、与伙伴协作完成任务,这些经历将有助于他们在小学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遵守课堂纪律,与同学和睦相处。
2.推动幼儿全面发展
德育管理在幼儿的全面发展上占据核心位置。它不仅有助于培育幼儿的道德品质,还能推动其智力、情感、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和谐发展。一个具有良好道德素养的幼儿,通常更懂得关爱他人、尊重学问、勇于探索,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在德育活动中,幼儿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不同角色的情感与需求,从而增强同情心和社会交往能力;同时,在处理道德冲突的过程中,锻炼了思维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为其智力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3.传承与弘扬中华优良传统文化
幼儿园德育管理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关键途径。在幼小衔接阶段,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如节日庆典、经典诵读等,可以让幼儿从小接触并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价值观念和文化精髓,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认同感,为其树立正确的文化观与价值观打下基础。例如,在春节期间,幼儿园组织幼儿参与包饺子、写春联等活动,让他们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和习俗,了解家庭和睦、敬老爱幼等文化内涵,从而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
三、幼小衔接中幼儿园德育管理的策略与实践
1.制定科学合理的德育目标与内容
结合幼小衔接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发展需求,制定层次分明、具体可操作的德育目标。将品德教育细化为行为习惯养成、情感态度培养、社会认知与交往能力提升等多个维度,并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认知水平逐步递进。在内容选择上,注重贴近幼儿生活实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道德故事、案例和情境,涵盖家庭、幼儿园、社区等多方面的社会生活场景,使幼儿在熟悉的情境中感知、理解和践行道德规范。例如,对于小班幼儿,侧重于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自己穿衣、洗手、整理玩具等,通过儿歌、游戏等形式引导幼儿养成讲卫生、有礼貌的习惯;中班幼儿则注重培养其关爱他人、分享合作的品质,开展角色扮演、小组活动等,让幼儿在互动中学会关心同伴、分享快乐;大班幼儿进一步加强社会认知与规则意识教育,组织参观小学、社会实践等活动,帮助幼儿了解小学的学习生活环境和社会规则,为顺利过渡做好准备。
2.创新德育方法与途径
采用多样化的德育方法,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与创造性。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真实或模拟的道德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亲身体验道德冲突与抉择,从而增强道德判断与选择能力。例如,设置“公交车上的文明”情境,让幼儿扮演乘客、司机等角色,在模拟乘车过程中学会让座、遵守秩序等文明行为。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将德育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与游戏中,让幼儿在实践中感悟道德真谛。如组织环保小卫士活动,引导幼儿参与垃圾分类、植树护绿等环保行动,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与责任感。此外,还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动画等,丰富德育教学资源,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德育内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加强家园合作与沟通
建立健全家园合作机制,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亲子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提高家长对德育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与方法。定期开展家庭教育讲座,邀请专家或教师为家长传授幼儿德育知识与经验,分享幼小衔接阶段幼儿的心理特点与教育策略,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幼儿园德育工作,并在家庭中给予积极配合与支持。例如,在家长学校中设置“如何在家庭中培养幼儿良好品德”专题讲座,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家庭德育的要点与方法,鼓励家长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同时,建立家园联系手册、微信公众号等沟通平台,及时反馈幼儿在园、在家的德育表现,共同探讨教育问题,形成家园教育合力。
4.构建幼小一体化德育体系
加强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衔接与合作,共同构建幼小一体化德育体系。幼儿园与小学应定期开展交流研讨活动,相互了解教育教学情况,特别是德育工作的目标、内容与方法,在保持各自教育特色的基础上,寻求幼小德育衔接的契合点与过渡方案。例如,组织小学低年级教师与幼儿园教师共同参与教研活动,针对幼儿进入小学后可能面临的适应问题,如学习习惯、课堂纪律、同伴交往等,制定相应的德育衔接计划,设计一些过渡性的德育课程或活动,帮助幼儿顺利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角色转变。同时,建立幼小互访机制,让幼儿园大班幼儿走进小学课堂,亲身体验小学学习生活;小学教师也可到幼儿园开展讲座或观摩活动,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与需求,为小学起始阶段的德育工作做好准备。
四、结论
幼儿园德育管理在幼小衔接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通过对当前现状的分析,我们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策略与实践路径。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幼儿园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德育目标与内容,创新德育方法与途径,加强家园合作与沟通,构建幼小一体化德育体系,为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幼小衔接的无缝对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为其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开启良好的开端。
参考文献:
[1] 张景景 我国幼小衔接研究:现状、热点与展望[J].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4(43)2。
[2] 廖唐兰,成云,幼儿园隐性德育与显性德育相结合研究[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4(10):185-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