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进阶式混合教学方式的研究
王雪峰
大庆职业学院
王雪峰(大庆职业学院,黑龙江大庆市,163255)
作者信息:王雪峰 女(1978年10月),汉族,黑龙江省大庆市,硕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化工教育教学改革
(课题:深度学习视角下混合教学系统化设计与实践研究 院级课题项目,课题编号TRXY202206)
摘要:化工产业的结构化升级,对化工安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显著增加。然而,传统的化工安全生产专业课程已难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在信息技术驱动教育领域变革的背景下,本文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进阶式混合教学方式。该方式通过“工艺牵引、任务驱动、内容重构”的模块化教学内容,课程资源的融合,分阶段、多层次的过程化考核,多元化教学技能的培养等方面的具体实施。使《化工安全生产》课程中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自主学习能力和课程满意度。
关键词:深度学习;进阶式混合教学;化工安全;教学改革
引言
随着化工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其高经济与高风险并存的特性日益凸显,市场对化工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特别是对化工安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激增。然而,在人才输出端,传统的化工安全生产课程已难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因此,迫切需要对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满足岗位人才的现实需求。
基于深度学习的进阶式混合教学方式是在信息技术驱动教育领域变革的背景下兴起,旨在应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通过融合线上与线下教学优势,利用深度学习技术进行学情分析、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及教学效果评估。现以《化工安全生产》课程为例,通过教学内容、课程资源融合、考核评价方式,教师多元培养等方面进行进阶式混合教学方式改革的具体实施,实现教学质量的明显提升。
一、通过设计“工艺牵引、任务驱动、内容重构”模块化教学内容,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致力于落实‘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实现从‘老师教’到‘学生学’的教学理念转变。
在教学内容改革方面,打破传统章节的教学内容设置,取而代之的是以模块化为核心的新型学习路径。这一变革的核心在于,我们将知识点按照不同的模块任务进行了重新组合,确保理论、实践以及工艺需求能够无缝对接,从而帮助学生构建起一个完整而系统的知识体系。
课程以化工生产典型工艺中的安全技能需求为牵引进行内容重构,将以“理论-实操-应用”的教学过程转变为模块化的学习体系,实现了理论和实操内容的有机融合。例如,以“氯甲烷工艺-突然断电应急处置”为具体任务,将课程重构为五个模块进行学习,即安全隐患排查、安全风险辨识、事故应急处置、事故应急救援、事故分析报告。以安全隐患排查模块为例,氯甲烷工艺操作规程解读、工艺流程控制点的识读、工艺参数的控制,安全隐患分析等内容以线下为主,安全隐患的定义,安全隐患排查的方法,安全隐患排查的内容以线上为主,辅之以翻转课堂、讨论式、类比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提高学生参与度,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二、加强课程内容与资源建设,拓展优质教学资源,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多层次需求,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资源融合方面,丰富传统的化工安全生产课程缺乏有效的在线教学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突破时间和空间,打造高效的教学闭环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与石油化工出版社出版《石油化工安全技术》(富媒体)教材,与化学工业出版社合作完成《化工安全生产》数字化在线题库,在国家开放大学、智慧树等教学资源平台上传教学视频40个,习题3000道,实操视频30个,拓展视频资料20个,教学案例,测试试卷,思政案例等文档50份,近4年,在线学习人数三千人左右。 结合典型工艺安全生产需求,以翻转课堂为辅,实现由“教”到“学”的学习方式转变。
三、实施分阶段、多层次的过程化考核与成绩评定,旨在精准培养,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课程考核方面,为适应多规格人才培养需求,构建了“五阶段,三层次”的过程考核方式,课程结合基本理论,通过五阶段模块考核,从基本功能到综合指标再到工艺化应用,全面评估学生能力。从偏重知识考核转变为“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考核,提出“分阶段,多层次”的考核评价方式。“分阶段”是依据重构后的模块化知识体系,对学生进行基础能力的阶段性考核;“多层次”则旨在确保多数学生达到基本合格标准的同时,通过高层次评价,进一步激发优秀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潜力,从而实现个性化、精准化的培养目标。
特别引入QHSE评审指标,提升课程挑战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同时增加了课程思政点考核,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爱岗敬业精神。
四、培养教师的多元教学技能,并提升其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以实现信息技能与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
在教师教学技能培养方面,教师是教学平台的建设者,一方面以教学资源建设为抓手,通过课题立项、教材建设、企业实践、竞赛辅导、技术培训等方式转变教学理念,提高自身实践教学能力,提升信息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强化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互通,高职教学与企业培训互融,教授与专家合作互助,打造教学培训能力强,核心骨干稳定的化工安全生产教学队伍。
多年来,形成了传承、协作、进取的团队文化,形成了德技双修核心价值观,构建了校企“双导师”教学团队,团队制定并实施了详尽的课程建设方案,明确了考核评价标准,同时建立了激励任课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建设、教学研究、竞赛辅导及体系审核等创新型实践环节的政策和机制,以持续推动团队的教学创新和学术发展。
结论
课程通过实施基于深度学习的进阶式混合教学方式,在化工安全生产课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的参与度、自主学习能力及课程满意度均得到显著提升。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教学改革,探索更多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满足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培养更多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良好安全意识的化工技术技能人才。同时,我们也将加强与其他高校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化工安全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 华.深度学习及其意义[J].课程·教材·教法,2016 ( 11) : 26.
[2]冯晓英,吴怡君等.混合式教学改革:教师准备好了吗[J].中国电化教育,2021,(1):110-117.
[3][加]兰迪·加里森,诺曼·D. 沃恩. 高校教学中的混合式学习: 框架、原则和指导[M],丁 妍,高亚萍,译.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 6.
[4] 杨虹丽.翻转课堂促进大学生深度学习的实践研究[D].呼和浩特: 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5] 赵彤,赵富才,黄业坚.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混合教学模式与实施路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9,(6):9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