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支模施工技术在房建工程施工中的实践研究
马吉祥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033
摘要:在房屋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一技术的应用也对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不仅要将技术执行要点完全掌握,还要将其与施工实际和技术标准相结合,使各项工作都能够有序地开展,确保在预定的时间里高效地施工,获得良好的施工操作效果。本文首先分析高支模施工技术的特点,其次探讨高支模施工技术在房建工程中的实际应用,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高支模施工技术;房建工程;支撑系统设计
1高支模施工技术的特点
高支模是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中必不可少的先进施工技术,对提高施工效率、控制施工质量、保障施工安全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支模施工技术是指以钢模板支撑悬梁模板,以方便施工人员更简便、更高效地完成较高高度、较大跨度建筑结构施工的施工方式。通常情况下,具有以下特点:(1)高效性:在对高支模进行施工时,可以采用预制模板来实现现场快速构建建筑结构的目的,如此,能够省去很多现场施工环节,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2)精准度高:高支模施工技术主要采用的是现代化的施工设备,具有高精准度、高。质量的特点。采用现代化的施工设备和管理方法,能够保证施工过程的精准度和质量。(3)环保节能:高支模在预制过程中,可以使用具有可循环利用价值的材料,如木材、钢材、铝材等,从而实现环保节能。
2高支模施工技术在房建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2.1实际应用
2.1支撑系统设计
在房建工程中,做好支撑系统设计工作是确保施工安全和结构稳定的关键。支撑系统需要承载大量的混凝土荷载和施工荷载,因此,设计时必须重点考虑以下几方面:第1,支撑系统的强度和刚度是首要考虑因素。应根据实际荷载情况进行计算,以确保系统在最大负荷的情况下不会发生变形或破坏。支撑系统通常采用Q235钢材,其屈服强度约为235MPa,能满足荷载对强度的要求。第2,支撑系统的稳定性是确保整个结构不发生倾覆或滑移的重要条件。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合理布置支撑点,以增加支撑系统的侧向刚度来增强其稳定性。支撑点间距通常在0.8~1.2m,用以确保在横向和纵向上的稳定性。第3,在施工过程中,支撑系统的组装和拆卸速度也是设计中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可调节的支撑系统(如可调节钢管支撑)可以有效提升施工效率,同时能够满足不同高度的施工需求。第4,支撑系统的设计还需要考虑特殊的施工环境,如风荷载、地震作用等,特别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这些因素将影响支撑系统的设计。通过合理分析和计算,可以选择合适的支撑形式,如扣件式钢管支撑、门式支架等,以符合安全标准、满足施工需求。第5,支撑系统设计的每一步都需要经过详细的检查和审核,以确保其符合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如《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并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与效率。
2.2模板搭设
现如今的高支模施工工艺应用,要进一步优化模板搭设工作,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不仅具有较多的影响因素,还要在搭设的过程中对各类动态因素有效的识别、处理,确保在长期搭设工作的开展上进行系统化的调整,避免因为单一搭设技术的应用造成严重的损失。项目施工单位对于木板搭设高度关注,施工现场采用逐排搭设技术、通层塔塔搭设技术联合作业,针对立杆以及水平杆的连接方法合理调整,提高连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施工单位在纵向扫地杆施工、横向扫地杆施工时,两种扫地杆与地面的距离最多不能超过20cm。与此同时,建筑现场四周位置进行立杆支撑的时候,为了取得较高的稳定性,决定采用剪刀撑进行施工,由此达到了较强的连续施工效果。脚手架施工方面,施工单位加强了立杆垂直度的误差控制,所有误差均控制在50mm以内。施工遇到H段立杆偏差时,对于相对误差控制在H/600范围内。模板搭设的影响因素较多,剪刀撑扣接施工、水平杆扣接施工时,要加强搭设长度控制,最少不能少于1m,现场主要是按照交错布置方法开展作业,提高水平杆的搭接施工质量。另一方面,模板施工时,对于立杆施工以及可调托座施工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支撑的高度要求,结合具体要求进行灵活设置,项目要求不能高于20cm,同时为了确保模板支撑的安全性、稳定性,要针对已经浇筑的构筑物进行合理利用,确保在连接的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效果,避免对高支模施工工艺的模板施工环节造成严重的影响。
2.3混凝土浇筑
首先,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要注意操作方法,避免出现停顿和中止。若浇筑的连续性得不到保障,会导致混凝土结构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因此,在浇筑过程中要对排水和布局进行仔细检查,保证它们不会在浇筑过程中出现故障。同时,还要对连接的线路进行检查,避免在浇筑过程中因短路等情况造成浇筑中断。其次,要注意合理把控浇筑的时间,如此才能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质量。最后,浇筑完成后,为去除混凝土表面多余的水分,还需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振捣时需要借助振捣工具,通常情况下,比较常见的振捣工具是振动棒。
2.4高支模检查验收
第1,模板平面度、支撑体系强度及接头严密性试验;检验模板尺寸、形状、颜色是否符合模板的设计要求;检查模板的安装方式和强度;检查支架系统的稳定、可靠度;检验模板是否有腐蚀,变形等。第2,对该结构进行荷载测试,以确定其承载力能否达到构造的需要。第3,对整体模板进行全面地检验和确认,确保其符合设计标准。在工程竣工后,应按照现有的相关标准、规范进行,并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以确保高支模工程的质量达到设计的标准。
2.5施工后的维护和巡检
在建筑工程施工完成后,高支模的维护和巡检工作至关重要。首先,定期检查高支模的稳定性和使用状况是确保施工质量与安全的必要步骤。通过定期巡检,可以及时发现高支模结构的变形、松动或破损等问题,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其次,及时修复和更换损坏的高支模部件是维护高支模系统功能完整性和稳定性的关键措施。损坏的部件可能会造成支撑力不均衡、模板变形或塌陷等严重后果,因此必须及时修复或更换,以确保整个高支模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施工质量。高支模施工后的维护和巡检工作不仅能够延长高支模的使用寿命,还可以降低维修成和提高工程质量。因此,在施工后,强调定期巡检高支模的稳定性和使用状况,并及时修复和更换损坏的部件,对于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结语
高支模施工技术在房建工程中展现出极大的应用潜力,其通过科学的支撑系统设计、精确的模板安装与调整、严密的混凝土浇筑工艺控制,提高了施工效率与质量。优化措施的实施,如优化施工方案、加强材料质量管理、提升施工人员技能、应用新兴技术与智能设备,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由此可见,高支模技术不仅提高了建筑施工的安全性与质量,还推动了建筑工程施工的现代化和智能化发展,为未来房建工程的持续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杰.土建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实践探讨[J].中国住宅设施,2024(5):13-15.
[2]区伟聪.房建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9):121-123.
[5]杨升.高支模施工技术在房建土建工程施工中的运用[J].科学技术创新,2022(8):14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