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初数学教学衔接中学生不适应现象的成因分析

作者

颜光红

如东县河口镇景安初级中学 226441

摘要:小学到初中的数学教学衔接是学生数学学习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然而,许多学生在这一过渡阶段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现象,影响了其后续的数学学习和整体学业发展。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小初数学教学衔接中,学生不适应现象的成因,并提出四条有效策略,通过具体的教学实例加以说明,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字:小初衔接;数学;成因;策略

从小学到初中,数学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要求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一转变要求学生掌握更为复杂和抽象的数学知识,还要求他们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然而,许多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如学习兴趣下降、成绩下滑、学习动力不足等,因此,深入探究小初数学教学衔接中学生不适应现象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对于促进学生的顺利过渡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成因分析

(一)数学知识难度的跨越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相对基础,侧重于基本概念和基础运算能力的培养,而进入初中后,数学知识的难度显著提升,涉及更复杂的数学概念和抽象推理,这种知识难度的跨越使得部分学生难以迅速适应新的学习要求,从而产生学习上的挫败感和焦虑情绪。

(二)教学方法的转变

小学阶段的教学方法多以直观形象为主,教师讲解详细,练习反复,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然而,进入初中后,数学教学方法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教师讲解更为精炼,练习难度加大,要求学生具备更强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这种教学方法的转变使得部分学生难以适应新的学习节奏和方式,导致学习效率下降。

(三)学习习惯的差异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上多依赖于教师的引导和家长的监督,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而进入初中后,随着学习科目的增多和学习任务的加重,学生需要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然而,部分学生由于长期依赖教师和家长,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四)心理适应的困难

进入初中后,学生面临着新的学习环境、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等多重变化,这些变化可能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和不安情绪,影响其学习状态和效果,同时,部分学生对初中学习生活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和适应能力,导致在面对学习困难时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和逃避行为。

二、策略探讨

(一)科学规划教学内容,逐步过渡难度

为了缓解学生因知识难度跨越而产生的不适应现象,教师应科学规划教学内容,逐步过渡难度。在初一阶段,教师可以适当降低教学内容的起点,与小学知识相衔接,逐步引入新的概念和知识点,同时,通过设计梯度合理的练习题和复习题,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授有理数运算时,教师可以先复习小学阶段的整数、小数、分数运算法则,然后逐步引入负数、绝对值等概念,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逐步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方法。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如计算家庭开支中的有理数运算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注重思维培养

为了帮助学生适应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转变,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推理能力,教师可以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教授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几何图形的形状和性质,让学生直观感受图形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折叠拼接等方式探索图形的变化规律,最后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的形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心得体会,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适应初中学习生活的变化,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安排适量的自主学习任务等方式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通过定期检查和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督促其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教授代数初步知识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制定一份详细的学习计划表,然后安排适量的预习和复习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最后通过课堂检测和课后作业等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这样能够有效促进其数学学习的全面发展。

(四)关注学生心理变化,加强心理疏导

为了缓解学生因心理适应困难而产生的不适应现象,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加强心理疏导工作,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建立师生沟通机制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困惑,同时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和问题提供个性化的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其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

例如,在初一开学初教师可以组织一次心理健康主题班会,邀请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教师为学生讲解心理健康知识和应对学习压力的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验和感受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支持。此外教师还可以给予及时的关心和支持,这样的心理疏导工作能够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和心理负担,还能够有效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结语:总而言之,小初数学教学衔接中学生不适应现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教育工作者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本文提出了四条有效策略旨在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并适应新的学习要求和环境,然而这些策略的实施还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参考文献:

[1]孙瑜霞.“双减”政策下,数学课程小初有效衔接的策略[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3(39):56-57.

[2]杨杰.小初数学教学衔接中学生不适应现象的成因分析[J].求知导刊,2023(2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