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共读活动的实践探讨
过晓萍
无锡市东北塘实验小学 214191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共读活动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对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增进师生情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师生共读活动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与挑战,针对现状提出了四条具体可行的策略,并通过实际教学案例详细阐述了策略的实施过程与效果,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师生共读活动的深入开展,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师生共读;阅读兴趣;教学策略;教学案例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知识,提升表达能力,还能拓宽视野,丰富情感世界。师生共读活动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阅读同一本书籍,分享阅读体验,交流思想感悟,有效促进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师生共读活动仍存在诸多问题与挑战,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分析现状,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为小学语文师生共读活动的实践提供指导。
一、小学语文师生共读现状
(一)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动力不足
当前,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普遍不高,阅读动力不足,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往往将阅读视为一种负担,缺乏主动阅读的意识,同时,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学生的注意力被分散,难以静下心来阅读纸质书籍,这种现状导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缺乏耐心和深度,难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阅读资源有限,选择面窄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材料多来源于教材及教辅资料,阅读资源有限,选择面窄,虽然这些材料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针对性,但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阅读需求。此外,部分学校图书馆资源匮乏,更新不及时,也限制了学生阅读范围的扩大。
(三)缺乏有效指导,阅读效果不佳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往往缺乏有效的指导,导致阅读效果不佳,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侧重于知识点的讲解和训练,忽视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和阅读策略的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缺乏自我反思和总结的能力,难以将阅读成果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二、小学语文师生共读策略
(一)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有效开展师生共读活动,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通过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的书籍、设计有趣的阅读任务、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如定时定量阅读、做读书笔记、分享阅读感悟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以三年级师生共读书目《夏洛的网》为例,教师可以在阅读前通过介绍作者、展示书中插图、播放相关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有趣的问题,如“威尔伯为什么害怕冬天?”、“夏洛是如何帮助威尔伯的?”等,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增强阅读的目的性和针对性。阅读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交流会,让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角色、最感动的情节以及从中获得的启示和感悟,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加深了对书籍内容的理解,还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往往受到阅读材料的影响因此,教师在选择共读书籍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及兴趣爱好,挑选那些内容丰富、情节生动、语言优美的书籍,比如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选择图文并茂的绘本和童话故事,对于中高年级学生,则可以推荐经典名著、科普读物等。
(二)丰富阅读资源,拓宽阅读视野
阅读资源的丰富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阅读体验和阅读效果,因此,教师应积极拓宽阅读渠道,丰富阅读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阅读选择,教师可以通过推荐优秀书目、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开展网络阅读等方式,让学生接触到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科普知识,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在五年级的师生共读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推荐一系列优秀的绘本、童话、古诗、诗歌、故事和小说等读物,例如,绘本《蓝石头》以其独特的画风和深刻的寓意深受学生喜爱,童话《夏洛的网》则以其温馨感人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友情主题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学校图书馆借阅书籍,拓宽阅读视野,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一些优质的儿童文学网站和公众号,获取更多的阅读资源和阅读推荐。
(三)加强阅读指导,提升阅读能力
有效的阅读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策略,提升阅读能力,因此,在师生共读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加强阅读指导,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朗读、讲解阅读技巧、引导学生提问和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书籍内容,把握文章结构和主题思想,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对书籍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多元解读。
以《经典古诗文诵读》为例,教师在共读过程中可以首先进行示范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韵律美和意境美,随后,教师可以讲解古诗文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以及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交流如“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一句?为什么?”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最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创作实践如仿写古诗、续写故事等以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构建阅读文化,营造阅读氛围
构建阅读文化、营造阅读氛围是有效开展师生共读活动的重要保障,学校应重视阅读文化的建设通过举办读书节、开展阅读竞赛、评选“阅读之星”等方式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同时还应注重在班级内部构建阅读文化通过设立图书角、开展阅读分享会、制定阅读计划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促进其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以某小学举办的“书香校园”活动为例,学校通过举办读书节、开展阅读竞赛、评选“阅读之星”等方式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在读书节期间学校邀请了知名儿童文学作家进行讲座和交流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文学的魅力,同时学校还组织了阅读竞赛活动包括朗诵比赛、读后感征文比赛等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竞争意识。此外各班级还积极设立图书角并定期更新书籍供学生借阅和交流分享,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学习环境,通过阅读文化的熏陶,学生可以深刻理解阅读的价值,认识到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更是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升自我修养的重要方式,这种观念的树立,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语:总而言之,小学语文师生共读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对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增进师生情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与挑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小学语文师生共读活动的现状,提出了四条具体可行的策略,并通过实际教学案例详细阐述了策略的实施过程与效果。希望本文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师生共读活动的深入开展,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继续探索和完善师生共读活动的实施策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佟晓君.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共读活动的具体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12):38-40.
[2]吕青.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共读活动的具体策略[J].读写算,2021(16):191-192.
[3]王玉花.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共读活动的具体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8(10):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