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李辉
福建省长乐华侨中学 350299
摘要:在探索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如何更有效地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结合教学案例开启了一段全新的思考与实践之旅。通过细致分析当前教育形势与学生特点,创新性地提炼出三大教学策略:深化历史文化底蕴、促进多元文化共生、强化社会实践锻炼。这些策略不仅从理论层面构建了坚实的框架,更通过丰富的教学实例展现了其在实际操作中的巨大潜力。研究成果揭示了这些策略在提升学生文化认同、激发民族自豪感及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方面的显著效果,旨在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师提供一套新颖且实用的教学指南。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
在新时代背景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成为国家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塑造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课程,承载着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使命。然而,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单一性、学生主体性的缺失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的薄弱等。因此,探索和实践一套符合时代要求、适应学生特点的教学策略,对于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铸牢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一、强化历史文化教育
强化历史文化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环节。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源泉。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教师应深入挖掘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生动的故事讲述、丰富的历史资料展示以及深入的历史事件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起源、发展和辉煌成就。同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和民族精神,如爱国主义精神、团结互助精神、自强不息精神等,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例如,在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结合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资源,讲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等历史事件,展示中华民族在科技、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卓越贡献。通过具体的历史案例,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和自豪。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历史事件对当今世界的影响,如四大发明对现代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丝绸之路对国际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促进作用等,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贡献和现实意义。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迹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例如,组织学生参观故宫、长城等历史遗迹,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和辉煌;组织学生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革命历史纪念馆等,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在抗击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取得的伟大胜利,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二、促进多元文化融合
促进多元文化融合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环节。中华民族是一个由多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引导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通过组织文化交流活动、开展多元文化主题班会等方式,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和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从而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尊重。
例如,在讲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民族文化展示会”。让学生分组展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传统节日、服饰、饮食等。通过展示和交流,学生不仅能够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还能在互动中增进友谊和团结。同时,教师可以邀请不同民族的家长或学生代表来校进行文化交流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和故事。例如,邀请维吾尔族学生代表讲述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邀请哈萨克族学生代表展示哈萨克族的服饰和饮食文化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传统,从而加深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和认同。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堂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活动。例如,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模拟国际会议,让学生扮演不同国家的代表,就某个国际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通过模拟国际会议的形式,让学生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和沟通方式,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和共同点,从而增进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三、实施社会实践教育
实施社会实践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高中思想政治课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实践环节的实施。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社会现实和民族问题,从而增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和认同。同时,社会实践活动还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例如,在讲授《建设和谐社会》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例如,让学生分组到社区进行垃圾分类宣传、环保知识普及等活动。通过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学生不仅能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以及自己在环保事业中的责任,还能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社区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扶贫济困活动。例如,让学生分组到贫困地区进行支教、帮扶等活动。通过参与扶贫济困活动,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贫困地区的现状和困难,从而增强对贫困地区人民的同情和关爱。
结语:综上所述,高中思想政治课在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强化历史文化教育、促进多元文化融合以及实施社会实践教育等策略,教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些策略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 陈科,谢佳琼.思想政治教育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机制[J].2024,:132-142.
[2]潘锡煜.高中思想政治课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23: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