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深度学习视角的初中体育课堂分层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丰景

湖南省衡阳市第十五中学 湖南省衡阳市 邮编: 421000

摘要: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分层教学作为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以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在进行初中体育分层教学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学习中获得最大收获。

关键词:深度学习;初中体育;分层教学

引言:基于深度学习视角的初中体育课堂分层教学策略的应用,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积极性,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设计,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差异需求。初中体育教师应从课程目标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不断创新体育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教学

由于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性格特征以及基础能力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科学合理的分层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在学习篮球时,教师可以将篮球水平较高的学生作为篮球专项练习者,将水平较低的学生作为篮球基础练习者。这样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就能够将教学重点放在基础练习上,从而保证教学质量。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以及不同层次的需求来设计相应的体育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例如,在进行“原地高抬腿”教学时,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练习内容。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进行一些高抬腿结合练习;而对于水平较低、基础较差的同学则可以让他们进行一些简单、易掌握的动作练习。通过这种分层教学策略,既可以提升学生对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等方面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又可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获得锻炼机会[1]。

二、通过小组合作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体育课堂上,要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位同学都有机会参加集体协作,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比如,在初中体育课“篮球”的课上,就可以把同学分成几个小组来完成,可以设计一系列的运动游戏,让学生通过比赛和投篮来提高自己的球技。比如在打篮球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每组选出一名队员进行比赛。在比赛时,教师要不断观察学生的表现,如果发现某个小组的队员投篮命中率很低时,就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通过这种方法,各个水平的同学都能获得训练。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协作和团体精神,而且还可以使他们的篮球技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使他们在学习中收获运动的喜悦。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分层教学情境

近年来,我国体育教育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通过运用多媒体手段,建立分层学习情景,有助于加深对所学内容的了解与认知。比如,在初中体育单杠引体向上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单杠的构造进行观看,并通过多媒体手段将其绘制出来,接着通过单杠的构造图对其进行说明。在学生熟练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他们配合着运动的要点做一些简单的单双杠训练,从而加深对这一技术的认识和把握。然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将其分为不同的层次: A层学生能够正确地完成引体向上,并能在引体向上时掌握正确的身体姿势;B层学生能够正确地完成单杠引体向上,但在起跳时出现了身体摇晃、落地不稳等问题;C层学生能够正确地完成单杠引体向上,但存在着起跳失误和落地不稳定的问题。这时教师就可以采取分层指导,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动作教学[2]。

四、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确保学生全面发展

在实施分层教学时,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制定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保证每个人都能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动态分层。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通过运动锻炼使其取得更高的成就;在体育教学中,应增加体育锻炼的力度,提高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其次,要根据不同的个性特征、体质特征和身体机能特点,制订出一套较为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比如,在篮球教学中,可以针对各年级的同学,从体质、兴趣等方面对其进行评估。而且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全面评价。例如对体育成绩优异的学生,教师要指导他们多参与课余生活,并尽力提升自身的运动技能,对于体育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外活动,为他们提供更多参与体育运动的机会。

五、结合学生特点,设置差异化的体育项目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不同,体育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在进行分层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为每个学生设计适合其特点的体育项目,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学习中获得成功。如在进行“跳绳”训练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为每个学生设计不同的跳绳方式,以提升学生跳绳的质量与数量。在设计跳绳训练项目时,教师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如在“走、跑”项目训练中,教师可以为每个学生设计不同的“跑”“走”训练项目。例如,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设计“小步子走”“小步子跑”等练习项目;对于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设计“大步子走”“大步跑”等练习项目。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为每个学生设计不同的项目进行训练。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为其设计一些简单易学的跳绳方式;对于身体素质较好的同学而言,教师可以为其设计一些难度较大、技术含量较高的跳绳方式。这样不仅能让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收获,也能让他们提升自己[3]。

总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合理分层、因材施教等策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充分发挥分层教学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率,应用深度学习理论,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袁慧. 初中体育结构化教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探究 [J]. 中学教学参考, 2024, (18): 24-26.

[2] 陈龙恭. 基于深度学习视角的小学体育课堂分层教学策略研究 [J]. 考试周刊, 2021, (23): 111-112.

[3] 贺妍颖. 基于深度学习视角的小学体育课堂分层教学策略研究 [J]. 教育界, 2020, (44): 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