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应用与传承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策略研究
喻爽
信阳市第一实验小学 464000
摘要:剪纸作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历史记忆。本文探讨了剪纸应用与传承在培养学生审美素养方面的策略。通过编写校本教材、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开展剪纸实践活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结合其他学科以及利用家庭教育资源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兴趣、鉴赏能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剪纸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支持。未来,剪纸应用与传承在培养学生审美素养方面的作用将得到更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关键词:剪纸应用与传承;审美素养;策略
引言:剪纸,作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历史记忆。它不仅是视觉艺术的体现,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见证和重要的精神文化瑰宝。在现代教育中,剪纸的应用与传承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本文旨在探讨剪纸应用与传承在培养学生审美素养方面的策略,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一、剪纸应用与传承在学生审美素养培养中的作用
(一)激发审美兴趣与感知
剪纸作为一种直观的艺术形式,通过其丰富的色彩和多样的图案,能够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在剪纸的创作和欣赏过程中,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美的存在,从而培养对美的感知能力。例如,在学校宣传橱窗、墙面、楼道、教室、窗户等位置上张贴师生的剪纸作品,可以发挥校园隐性环境课程的教育作用,使学生在校园生活的每时每刻都能受到艺术熏陶【1】。
(二)提升审美鉴赏与理解能力
剪纸艺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通过学习和传承剪纸,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升审美鉴赏和理解能力。例如,在剪纸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文化背景,向学生介绍剪纸图案的寓意和象征意义,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剪纸作品。
(三)培养审美创造力与表现力
剪纸的创作过程需要耐心、细心和技巧,同时也需要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剪纸的学习和创作,学生可以培养审美创造力和表现力。在剪纸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作品,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四)促进审美交流与分享
剪纸艺术具有很强的社交性,人们在学习和传承剪纸的过程中,可以相互交流、切磋技艺,增进友谊,促进社会和谐。在学校教育中,通过组织剪纸比赛、展览等活动,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从而促进审美交流和分享,提升审美素养。
二、剪纸应用与传承在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策略
(一)编写校本教材,整合教育资源
剪纸作为校本课程,其教材编写至关重要。学校应动员广大教师和学生,广泛收集与剪纸相关的书籍、资料和网络资源,确保教材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整编过程中,要注重教材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确保学生能够轻松上手。同时,邀请民间艺人来校指导,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剪纸技术和方法,还能让他们近距离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从而激发学习兴趣。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套系统、完整的剪纸学习材料,为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
(二)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兴趣,学校应努力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在学校宣传橱窗、墙面、楼道、教室、窗户等位置张贴师生的剪纸作品,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感受到剪纸艺术的魅力。此外,利用学校广播、校报等媒体定期宣传介绍剪纸的知识和方法,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剪纸艺术的了解。学校还可以开展为学生作文配剪纸插图的活动,编制“小巧手”剪纸学习专栏,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剪纸艺术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学校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学习环境。
(三)开展剪纸实践活动,培养动手能力
剪纸作为一种工艺,需要良好的心态、力量的均匀和意志的坚定。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学校应定期组织剪纸比赛、展览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还能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进步。同时,学校还可以建立剪纸艺术传承团队和工作室,安排教师牵头成立剪纸艺术学群,负责剪纸工艺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定期邀请剪纸大师或艺人来校讲学、传授技艺,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指导和帮助。通过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剪纸艺术的内涵和魅力,从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艺术修养。
(四)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促进教学互动
在剪纸教学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可以借鉴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艺友制”,即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既是师生又是朋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形式上,不拘泥于课堂,大家像朋友一样相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和教师进行交流,既可以切实学到技艺,还可以发展创造性思维【3】。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教学互动和效果提升。
(五)结合其他学科,拓展审美视野
剪纸艺术的内涵十分丰富,具有极强的综合性,涉及数学、美学、哲学、力学等多个学科。在剪纸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帮助学生拓展审美视野。例如,在剪纸创作中,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图案设计,运用美学知识进行色彩搭配和构图处理,从而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六)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也是审美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推动剪纸应用与传承在培养学生审美素养方面的作用。例如,学校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剪纸教学活动,共同指导孩子的剪纸创作;同时,家长也可以在家中与孩子一起进行剪纸创作,增进亲子关系,培养孩子的审美兴趣和创造力。
结论:
剪纸应用与传承在培养学生审美素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编写校本教材、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开展剪纸实践活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结合其他学科以及利用家庭教育资源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兴趣、鉴赏能力、创造力和表现力。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剪纸应用与传承在培养学生审美素养方面的作用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学校应继续加强剪纸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支持。
参考文献:
[1] 滑默蕊.让剪纸艺术走进中小学美术课堂[J].文渊(小学版), 2022(3):1557.
[2] 邵银霞.传统美术剪纸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融通[J].试题与研究, 2024(17):130-132.
[3] 陈国娟.剪纸文创美育校本课程"五环五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 2023(23):177-179.
本文系信阳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2024年度课题《 剪纸应用与传承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策略研究 》的论文,课题编号:JCJY24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