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跨理论模型护理联合呼吸功能锻炼对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邹娟 肖刚 陈明敏
泰和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江西吉安343700
基金项目:吉安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20233-043996)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TTM)护理联合呼吸功能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2023年1月-2023年12月在本院确诊的87例慢阻肺患者划分为2组,观察组(n=43例)和对照组(n=44)。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联合呼吸功能锻炼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呼吸功能锻炼结合基于TTM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患者肺功能、生活质量及自我效能。结果 护理后,两组用力肺活量(FVE)、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自我效能均提高,且观察组改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TTM护理联合呼吸功能锻炼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提高COPD患者的自我效能、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阻肺患者;跨理论模型护理;呼吸功能锻炼;自我效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1]。随着医疗水平提高,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COPD治疗的重要目标之一。呼吸功能锻炼是COPD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增强呼吸肌力量和改善肺功能[2]。然而,单纯的呼吸功能锻炼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锻炼效果,需要与其他护理干预措施相结合。而常规护理模式忽视患者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导致患者的康复达不到预期,因此,探索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COPD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3]。跨理论模型(TTM)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健康行为改变领域的理论框架,强调个体在不同阶段对行为改变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反应,从多个方面出发,制定全面的护理计划[4]。近年来,在慢性病管理领域显示出较好的效果,通过TTM,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行为改变阶段提供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5]。基于此本研究旨在以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基于TTM护理联合呼吸功能锻炼对COPD患者生活质量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在本院确诊的87例COPD患者。诊断标准:符合COPD的诊断[6]。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肺功能检查患者存在持续性气流受限;(3)无肺外并发症;(4)患者了解并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有其他严重疾病如:恶性肿瘤、严重心血管疾病等;(2)患者近期接受过类似护理或呼吸功能锻炼干预的患者;(3)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或沟通困难;(4)孕妇或哺乳期妇女;(5)患有精神类疾病史。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将87例COPD患者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4)。观察组男、女各18、25例;年龄40~75(56.88±7.89)岁;病程2~5(3.52±0.83)月。对照组男、女各20例,24例;年龄42~73(58.36±6.67)岁;病程3~6(4.06±0.72)月。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呼吸功能锻炼,具体如下:①缩唇呼吸:即缓慢吸气后,嘴唇呈口哨状呼气,保持呼气时间是吸气的两倍,每次15min,每日3次;②腹式呼吸:坐或躺时腹部随呼吸起伏,每次训练10min,每天重复3次;③呼吸体操:结合关节活动(肘关节屈伸、两臂伸展、膝关节屈伸)和深呼吸,每天进行3次,每次15min;④体能训练: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例如慢跑、步行等,每天30min左右。呼吸功能锻炼期间开展常规护理,包括呼吸功能锻炼指导、肌肉训练、日常护理等,持续3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跨理论模型护理,展开时间为3个月。具体措施如下:①前意向阶段:出院后通过电话或微信一对一沟通方式了解患者对COPD及呼吸功能锻炼的认知程度,通过线下每月1次的指导和线上关注抖音短视频并每周推荐1次相关视频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担忧和顾虑,为后续的护理干预奠定基础;②意向阶段:与患者共同讨论行为改变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供成功案例,并邀请预后良好的患者分享其在护理阶段的经验及感受,增强患者信心;③准备阶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和呼吸功能锻炼计划,通过微信及时监督患者执行情况;④行动阶段:通过微信视频及时给予反馈,纠正错误,调整计划等,鼓励患者记录自己的行为和感受,以便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变化过程;⑤维持阶段:每月1次定期随访患者,了解其病情变化和护理计划的执行情况。为患者提供持续的支持和鼓励,帮助其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呼吸功能锻炼习惯。
1.3观察指标
(1)肺功能 采用产自日本CHESTAC-8900型号肺功能检测仪于护理前后对患者用力肺活量(FVE)、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进行检测、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进行检测。
(2)生活质量于护理前后采用WHO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评价患者生活质量。该量表共包含4个维度(生理、社会、心理、环境),每个维度均为0~100分,共26个条目,生活质量与得分成正相关。
(3)自我效能 于护理前后采用慢性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对患者自我效能进行评估。该量表含症状管理自我效能、疾病共性管理自我效能2个维度,6个条目。每个条目最低分1分,最高分10分。自我效能感与得分成正相关。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χ2检验,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肺功能比较
护理后,两组肺功能FVE、FEV1、FEV1/FVC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护理前后WHO-QOL-BREF评分比较
护理后,两组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护理前后自我效能比较
护理后,两组自我效能总分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COPD是一种慢性支气管炎,具有气流阻塞特征,可进一步发展为呼吸衰竭的常见慢性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慢性咳嗽、痰多、呼吸困难、精神萎靡等[7]。由于COPD具有病情复杂、病程周期长的特点,导致常规护理效果达不到预期,而TTM护理恰好可以根据患者的行为改变阶段提供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提高护理工作的有效性。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恢复效果比对照组更好,提示基于TTM护理联合呼吸功能锻炼对于COPD患者肺功能指标的改善效果更好。这是因为将TTM护理与呼吸功能锻炼相结合,可以形成一种综合性的护理模式。不仅帮助患者理解自己的疾病状况并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还可以通过呼吸功能锻炼来增强患者的呼吸肌力量和耐力,改善呼吸功能[8]。另由于COPD的疾病症状长期对患者的影响,导致患者生活质量发生改变。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提示基于TTM护理联合呼吸功能锻炼能更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自我效能评分明显提高。提示与常规护理相比,基于TTM护理联合呼吸功能锻炼对于改善患者自我效能效果更优。其原因可能是TTM护理强调患者的主动参与和自我管理,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制定和执行护理计划,有助于增强患者的责任感和自信心,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和主观能动性。TTM护理是个性化的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护理计划,联合呼吸功能锻炼的综合性护理方法不仅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还关注患者的心理和社会需求,使患者更有效地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自信心,继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9]。
综上所述,基于TTM护理联合呼吸功能锻炼对患者自我效能、肺功能和生活质量有更有效地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蕊,王萌,孙奇. 氨茶碱与多索茶碱应用在慢阻肺临床治疗的效果观察[J]. 福建茶叶,2022,44(8):16-18.
[2]蒋佳维. 运动训练对肺栓塞后持续性呼吸困难患者的影响[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24,36(3):307.
[3]陈泓伯,胡永华,王丽敏,等.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干预性研究对促进慢性病患者运动依从性的研究进展[J]. 中国护理管理,2022,22(6):956-960.
[4]宋欣芫. 以跨理论模型为框架的互联网护理在慢性肾脏病患者饮食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2,38(31):2411-2419.
[5]李建勋,王铁成.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延续性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运动恐惧、运动自我效能及运动依从性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23,21(11):1538-1542.
[6]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工作委员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1,44(3):170-205.
[7]张绍塘,陈伦,叶健. 多索茶碱联合盐酸氨溴索对老年稳定期慢阻肺患者血清IL-33/sST2轴表达的影响[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2,38(4):291-295.
[8]李苗苗. 综合护理联合呼吸功能锻炼对肺结核患者肺功能和自理能力的影响[J].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21,31(6):97-98.
[9]李红燕,刘赛赛,陈静儒,等. 基于TTM的动机性访谈联合呼吸功能训练对肺癌患者肺功能锻炼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临床研究,2022,30(9):192-194,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