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
宋元山
犍为县罗城中心小学 四川 乐山 614411
摘要:小学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阶段。在当今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它强调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此,本文针对探究式教学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实践应用、探究式教学在小学科学教育中面临的问题与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育;探究式教学;实践应用
小学科学教育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新课程改革下,探究式教学在小学科学中广泛应用。它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实践能力,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一、探究式教学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实践应用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创设问题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在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占据空间吗》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小实验来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准备一个杯子和一团纸,将纸团放入杯子底部,然后将杯子倒扣入水中。提问学生:“纸团会湿吗?”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纷纷猜测纸团是否会湿。通过实验,学生发现纸团没有湿,从而引出“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好奇与疑惑中主动投入到对科学知识的探究中。
(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确定探究主题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关键环节。在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一课中,教师可以先播放各种不同的声音,如鸟鸣声、流水声、音乐声等,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奇妙。然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声音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不一样?”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确定探究主题,如“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有关吗?”学生在明确探究主题后,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后续的探究活动。
(三)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探究活动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学生通过亲自观察实验现象,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科学的奥秘。教师鼓励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分析,促使他们不断地提出问题、寻求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科学思维得到了锻炼和提升。他们学会运用分析、综合、推理等思维方法去解决问题,深入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同时,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他们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实验器材,进行科学探究。
(四)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与分享,促进学生合作学习
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与分享对于促进合作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在小组合作探究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活动,让各小组代表汇报结果和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能够倾听他人的观点和经验,从而互相学习、互相启发。通过交流分享,学生们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培养合作能力。不同的思维碰撞在一起,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让他们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这种交流与分享的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共同进步,为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二、探究式教学在小学科学教育中面临的问题与策略
(一)面临的问题
1.教师观念转变困难: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束缚,难以适应探究式教学。他们习惯以教师为中心,对新教学方式认识不足。这源于长期的教学模式固化,改变观念需重新学习和适应,面临挑战。要转变教师观念,需加强培训,让教师认识到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性和优势,促使他们积极投入到新教学模式中。
2.学生探究能力有限:小学生认知水平和探究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他们在探究中常不知如何提问、设计实验及分析结果。这是由于年龄和经验所限。应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探究方法,培养其科学思维,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3.教学资源不足:探究式教学需实验器材、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等支持。但一些学校资源匮乏,影响教学开展。这可能是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需加大对教学资源的投入,整合现有资源,为探究式教学创造良好条件。
(二)解决策略
1.加强教师培训,转变教师观念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其观念直接影响教学方式的选择和实施。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和开展教研活动,可以让教师系统地学习探究式教学的理念、方法和策略。这有助于教师认识到探究式教学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性,从而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
以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我们的食物》为例。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关于探究式教学在科学课程中的应用培训。在培训中,教师们学习到如何引导学生提出关于食物来源、营养成分等问题。回到课堂后,教师不再是单纯地讲解知识,而是创设问题情境,如“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从哪里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自主探究。学生们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周围环境等方式,了解到食物的不同来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反馈。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不仅转变了教学观念,也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2.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可以通过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和分析实验结果。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简单电路》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装置,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灯泡为什么会亮?”“电路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接着,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们分组合作,利用电池、导线、灯泡等材料搭建简单电路。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巧,还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整合教学资源,为探究式教学提供支持
探究式教学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持。学校可以通过购买实验器材、图书资料等方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必要的物质资源。同时,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社会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这样可以为探究式教学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以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观察水》为例。学校可以购买一些关于水的科普图书和实验器材,如放大镜、烧杯、试管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学生观察水的颜色、气味、透明度等特征。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如播放关于水的科普视频,让学生了解水的循环过程和重要性。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等社会资源,让学生亲身感受水的净化过程。通过整合这些教学资源,学生对水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探究式教学也得以顺利开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实践应用价值。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探究式教学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教师观念转变困难、学生探究能力有限、教学资源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加强教师培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整合教学资源等策略,以促进探究式教学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刘永华.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文渊(小学版),2022(5):571-573.
[2]代吴娅.探究教学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分析[C]//2020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