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重庆中小企业融入市域产教联合体的路径优化研究

作者

蒋琼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 重庆市 400000

姓名:蒋琼 生日:1985.7.29 性别:女 民族:汉族 籍贯:重庆 邮编:400000 单位: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 学历:硕士(博士在读) 职称:讲师 研究方向: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 邮寄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南路洺悦芳华19栋 电话:18580151363

摘要:市域产教联合体作为一个由多元主体协同共建的复杂载体,包含了学校、企业、政府等多个参与主体。其中。企业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企业在市域产教联合体中的高效融入,成为产教融合成果转化为高质量生产力的关键因素。本人以重庆中小企业为调研对象,分析了市域产教融合体在重庆的发展现状和中小企业融入市域产教融合体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给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产教融合;市域产教联合体;中小企业

深化产教融合,是尊重教育规律和经济规律,推动经济和社会质量高质量的关键环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2年12月印发了《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按照“一体两翼”的框架对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做出了全新部署。其中,市域产教联合体就是“两翼”之中的一翼。作为深化产教融合的重大制度设计,市域产教联合体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功能[1],肩负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紧密衔接的重要使命。为了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教育部办公厅在2023年4月发布了《关于开展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通知》,拟在2025年前建设150家左右市域产教联合体。

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重庆依托“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的聚力建设,将以组建实体化运行的市域产教联合体为切入点,完善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相匹配的教育体系。企业是联合体的牵引主体,也是实现市域产教联合体的有效组织和运行的关键。为了促进企业有效融入市域产教联合体,发挥其牵引作用。

一、市域产教融合体在重庆的发展现状

市域产教融合体是一种区域性、产业性的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的组织形式,旨在通过多方协作,推动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具体而言,市域产教融合体由地方政府主导,整合区域内产业园区、行业企业、高职院校和科研机构等多方资源,共同构建一个以人才培养、创新创业和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平台[2]。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23年9月17日发布了《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深化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组建市级产教联合体的目标和路径。该方案旨在通过市级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围绕重点产业集群,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促进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重庆已经组建了4个市级以上的多跨协同产教联合体,并计划到2027年实现市级以上重点园区、高职院校、规模以上企业参与产教联合体全覆盖。这些联合体包括西部职教基地、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以及先进材料等。

根据《实施方案》,重庆市计划到2027年打造8个市级产教联合体,聚焦全市重点产业集群。同时,重庆市还将分级分类组建多跨协同的市域产教联合体,以支持“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及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产业集群的发展[3]。

目前重庆市在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中,采取了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和创新的运作机制。例如,通过校企共建课程、共同打造实训实践基地等方式优化实践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应用型技术技能[4]。同时,重庆市也注重高职双创教育的实施,不断完善双创教育的机制,加快构建产教融合、产学结合的导向机制。

尽管重庆市在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产教融合的教育端主体仍以职业学校为主,应用型本科高校参与产教融合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制度支持等,仍处于探索阶段[4]。此外,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还面临着资源整合度有待提高、中介服务体系服务能力不足等困境。

二、中小企业融入市域产教融合体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成本大于收益。中小企业在参与产教融合的过程中,企业的资本逐利性和教育的公益性矛盾显露。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成本包括但不限于时间、金钱和资源的投入,而从这些投入中获得的直接经济回报往往不明显或难以量化。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可能会因为缺乏足够的经济效益作为动力而选择不参与。

(二)政策理解不足和保障机制不健全。现阶段中小企业对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相关政策的解读有限,使得企业在参与过程中担心自己的权益无法得到充分保护。加之政府出台的一些促进校企合作政策的具体落实不到位,特别是在税收减免、补贴等方面存在零散且难以操作的问题。这一系列担忧可能导致企业对参与产教融合持谨慎态度。此外,中小企业由于其有限的经营规模和社会影响力,在合作项目评估中难以被认定为产教融合企业,导致其参与积极性不高。

(三)教育资源和能力限制。中小企业往往缺乏足够的教育资源和能力来有效参与到产教融合中。产教融合过程中,企业的技术管理人才和工厂设施设备等通常会成为教学师资和工具。由于企业需要维持正常生产运作,可用于教学的资源受到限制,使得企业难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培训服务。此外,尽管企业管理者素质较高,管理制度较完善,但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相对不高,且因行业和性质不同差异较大,使得学生的教学评价反馈不理想。

(四)管理和运营压力。实习期间学生的安全问题和管理问题给企业带来了很多运营压力,进一步降低了企业参与深度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在企业实习期间,企业和学校必须保障学生的安全和进行有效的管理,而中小企业缺少相应的管理经验和人力保障,无法负担学生的安全和管理问题。

三、对策建议

(一)加大关注力度和支持政策。一是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关注力度,帮助企业科学合理测算在参与产教融合过程中的资源投入,同时鉴于重庆各地产业园区的性质和规模差异,需要分地分类施策,细化落实组合激励政策,例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资金支持等,以降低企业参与的成本和风险。二是重视其他效益。市域产教联合体依托园区经济体共享资源,以产业园区为基础进行建设,产业园区是其物理空间和组织形态的重要载体。这意味着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创建和发展离不开产业园区的支持。市域产教联合体通过整合园区内的各类资源,如技术研发、生产工艺改良等服务,为园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从而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二)促进企业自身的内部培训体系建设。一是以市域产教联合体为纽带,企业通过与高等教育机构的合作,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二是选择合适的牵头单位。在市域产教联合体中,通常由龙头企业或高职院校作为牵头单位。中小企业可以寻找与其业务领域相近且有较强资源和影响力的牵头单位进行合作。三是持续调整与改进。中小企业应配合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动态管理和监测机制,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技术服务内容,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三)推动市域产教联合体的深度发展。市域产教联合体应当更加注重实体化运作和模式性创新,而非简单形式化的机构增生。这意味着在实际操作中,将更加强调具体实施效果和创新实践,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市域产教联合体不仅服务于企业园区内的企业发展,还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包括政府、学校和企业等,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升级。这种多方协同的合作模式有助于形成更加紧密的产业链条,提高整个区域的竞争力。

[1].韩雪军. (2024). 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内涵要义,功能框架和运行机制.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4), 29-35.

[2].张慧 & 刘少华.(2024).结构化理论视阈下市域产教联合体的行动逻辑与推进策略.职教论坛(09),35-41.

[3].王天一 & 郭媛媛.(2024).财税政策对市域产教联合体人才培养的影响研究.现代营销(下旬刊)(09),95-97.doi:10.19932/j.cnki.22-1256/F.2024.09.095.

[4].张梦娇.(2023).重庆市D校产教融合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南大学).硕士https://link.cnki.net/doi/10.27684/d.cnki.gxndx.2023.002026doi:10.27684/d.cnki.gxndx.2023.00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