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通信场景的5G/6G网络切片技术研究
祁湘婷
武警新疆总队机动第三支队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6G)预期在现有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5G)的基础上,实现更广泛的沉浸式通信、超大规模连接、极高可靠性低时延以及智能与通信的深度融合。本文着眼未来通信场景,通过分析当前5G网络切片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6G网络的需求,提出了一系列创新型的网络切片解决方案,并就加强面向未来通信场景的5G/6G网络切片技术,提出了相关对策措施,旨在提升网络的灵活性和效率,支持多样化的应用场景。此外,本文还对网络切片技术与其他先进技术(如AI、大数据、区块链等)的结合进行了前瞻性探索,为未来智能化、数字化社会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
关键字:未来通信 场景需求 5G/6G网络切片技术 对策措施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5G已经开始在全球范围内部署,而6G的研究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5G和6G网络不仅承诺提供更高的数据速率、更低的延迟和更高的可靠性,而且它们还引入了网络切片这一革命性的概念,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服务需求。网络切片技术允许运营商在同一个物理网络上创建多个虚拟网络,每个虚拟网络都可以根据特定的服务需求进行定制,从而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服务质量的保证。在未来的通信场景中,我们面临着物联网(IoT)、车联网(V2X)、远程医疗、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新兴应用的挑战。这些应用对网络的带宽、延迟和连接密度有着极高的要求。因此,研究和开发能够适应这些未来通信场景的5G/6G网络切片技术变得尤为重要。这不仅能够推动通信技术的进步,还能够为各行各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生活质量,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未来通信场景
(一) 大规模物联网连接。随着物联网(IoT)设备的快速增长,预计到2030年,全球将有超过千亿的设备连接到互联网。这些设备涵盖了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工业自动化、智能农业等多个领域。如此大规模的连接需求对网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包括海量设备的接入能力、低功耗、低成本以及高可靠性等。传统的网络架构难以满足这些需求,因此需要通过网络切片技术来实现资源的灵活分配和管理,确保每个应用场景都能获得所需的网络资源和服务质量。
(二)高可靠低延迟通信。未来通信场景中,诸如自动驾驶、远程医疗、工业自动化控制等应用对通信的可靠性和延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这类应用需要毫秒级的超低延迟和接近100%的高可靠性,以确保实时响应和安全操作。例如,自动驾驶汽车需要在毫秒级时间内做出反应,以避免交通事故;远程手术则需要稳定且低延迟的通信来保障医生的操作指令能够实时传递到机械臂。网络切片可以通过逻辑上的隔离和专用资源分配,为这些关键应用提供定制化的网络服务,满足其严格的性能要求。
(三)超高带宽传输。随着高清视频、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以及大数据传输等应用的普及,未来通信场景对带宽的需求呈现爆炸式增长。例如,8K超高清视频的传输需要数倍于4K视频的带宽,而沉浸式的VR/AR体验更是需要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此外,数据中心之间的互联、大规模数据的快速传输和处理也对带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切片可以根据不同应用的需求,动态分配带宽资源,确保高优先级的应用能够获得足够的传输速率,同时优化整体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二、当前5G网络切片技术的发展现状
5G网络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网络切片技术作为5G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一)网络切片的概念与功能。网络切片是指将一个物理网络切割成多个虚拟网络片段,每个片段可以独立运行并服务于不同的业务需求。通过网络切片,运营商可以为不同的应用场景提供定制化的网络服务,从而优化资源分配和提高服务质量。
(二)5G网络切片的发展现状。自5G标准确立以来,网络切片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目前,3GPP定义了5G网络切片的标准架构,包括网络切片选择辅助信息(NSSAI)、单网络切片选择辅助信息(S-NSSAI)和网络切片实例化等关键技术。此外,ITU-R M.2083建议书也提出了网络切片的选择流程和操作步骤。在实际应用方面,全球多个国家的运营商已经开始了5G网络切片的商用部署。例如,中国移动在浙江落地了全国首个5G智慧工厂项目,通过QoS(服务等级)和APN(接入点名称)实现DNN(深度报文检测)场景的网络切片;中国联通与友达光电合作,实现了全球首个基于5G网络切片的AR远程协同组装应用。
(三)5G网络切片的挑战。尽管5G网络切片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推广和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是管理复杂性。随着切片数量的增加,管理和协调的复杂性急剧上升。二是资源隔离问题。不同切片之间的资源隔离难以完全保证,可能影响服务质量。三是安全性。切片之间的安全隔离和保障仍需进一步完善。
三、6G网络新兴应用需求
随着5G网络切片技术的逐渐成熟,人们对于未来的6G网络充满了期待。6G网络不仅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性能,还需满足新兴应用的需求。
(一)6G网络的性能需求。6G网络将在数据传输速率、时延、连接密度等方面有显著提升。据预测,6G网络的峰值传输速率将达到1Tbps,时延低于0.1毫秒,支持每平方公里超过107个设备的连接密度。这些性能提升将为沉浸式通信、全息通信、智能交互等新兴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新兴应用的需求。未来6G网络将面临更多新兴应用的需求,包括但不限于:一是全息通信。通过6G网络实现实时的全息影像传输,使用户能够在不同地点进行身临其境的互动。二是数字孪生。结合6G网络和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对现实世界的实时监控和模拟,为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领域提供支持。三是沉浸式体验。6G网络的高带宽和低时延将支持沉浸式游戏、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应用的发展。
(三)6G网络的技术趋势。为满足上述需求,6G网络将在以下技术领域取得突破:一是太赫兹通信。利用太赫兹波段的高频传输特性,实现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二是人工智能与通信融合。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网络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三是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整合地面、空中、海洋和太空的网络资源,实现全球无缝覆盖。
三、6G网络切片解决方案
针对未来6G网络的需求和技术趋势,提出了如下创新型网络切片解决方案:
(一)基于智能算法的网络切片选择机制。为了解决网络切片选择和管理的复杂性问题,可以引入智能算法,如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来实现自动化的网络切片选择和管理。具体而言,通过采集和分析网络流量数据、用户需求信息以及网络状态信息,智能算法可以动态地调整和优化网络切片的配置,确保不同应用场景下的网络服务质量。例如,一种基于多臂老虎机(MAB)模型的动态网络切片选择方法被提出,通过连续观测和学习网络切片选择的结果,实现长期收益最大化。
(二)多层次的网络切片架构。为了应对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可以设计多层次的网络切片架构。这种架构包括底层的基础设施层、中间的切片管理层和上层的应用场景层。通过这样的分层设计,可以实现资源的灵活分配和管理,同时确保各层次之间的解耦和兼容性。例如,在基础设施层,可以通过虚拟化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在切片管理层,可以通过编排和管理系统实现对多个网络切片的统一调度;在应用场景层,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定制不同的网络切片服务。
(三)安全性增强的网络切片方案。网络安全是6G网络切片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为了增强网络切片的安全性,可以采用多重安全机制,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和隐私保护等。此外,还可以引入区块链技术,通过去中心化的方式实现网络切片的安全管理和交易记录。例如,一种基于区块链的6G网络切片安全框架被提出,通过智能合约实现网络切片的自动管理和安全监控。
(四)跨域协作的网络切片方案。未来的6G网络需要实现跨域协作,以满足不同区域和行业的应用需求。为此,可以设计跨域协作的网络切片方案,通过联合多个运营商和行业伙伴,实现网络切片的共享和互通。具体而言,可以采用联邦学习和多方安全计算等技术,实现跨域数据的协同训练和模型更新,从而提高网络切片的智能化水平。此外,还可以建立跨域协作的标准和协议,确保不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和兼容性。
四、对策措施
创新的网络切片解决方案将为6G网络的广泛应用提供坚实的基础,推动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仍需在技术、管理和安全等方面不断探索和完善。
(一)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持续投入研发资源,加强网络切片关键技术的创新与突破;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产学研用联合攻关项目;关注国际最新技术动态和发展趋势以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成果并进行本地化创新应用。
(二)完善标准化体系。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工作并推动形成完整统一的网络切片标准体系;加强国内各行业间的沟通协调以形成共识并共同推动行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建立完善的测试验证平台以验证标准符合性和互操作性等性能指标并促进标准的落地实施。
(三)优化商业模式与经济激励。探索多元化的商业模式以降低投资风险并加速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政府可出台相关政策提供财政补贴或税收优惠等激励措施以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并加快技术创新和应用步伐;建立健全风险投资机制以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具有潜力的创新企业和项目。
(四)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大对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并提高教育质量;鼓励企业与高校合作开展实习实训项目以培养实用型人才;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以留住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于网络切片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工作中去。
(五)强化安全与隐私保护。建立健全数据安全保障体系以保护用户数据免受泄露和滥用;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研发和应用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抗攻击能力;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强执法力度以打击网络犯罪和保护用户权益;建立应急响应机制以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用户的正常使用体验不受影响。
参考文献
[1]Yousaf F Z, Bredel M, Schaller S, et al. NFV and SDN—Key technology enablers for 5G networks[J]. 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 2017, 35(11): 2468-2478.
[2]Zhang S. An overview of network slicing for 5G[J]. 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2019, 26(3): 111-117.
[3]Barakabitze A A, Ahmad A, Mijumbi R, et al. 5G network slicing using SDN and NFV: A survey of taxonomy, architectures and future challenges[J]. Computer Networks, 2020, 167: 106984.
[4]李杨.5G移动网络安全及发展需求[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35):55-56.
[5]于立华,张宏宇.未来5G网络切片技术关键问题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7,19(19):85.
[6]谢静如,方刚.5G网络切片技术研究进展[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0,42(06):82-86.
[7]孙泓光.基于NFV和SDN的无线网络虚拟化关键技术[J].中国新通信,2020,22(14):71.
[8]田梦秋,承楠,李长乐.6G无线网络场景知识研究综述[J].无线电通信技术,2024,50(03):484-495.
[9]杨建隆.5G移动通信网络的应用场景及技术要点探析[J].中国宽带,2023,19(10):55-57.
[10]朱一鸣,林显浩,迟楠,等.面向5G/6G移动前传网络的关键技术[J/OL].光通信研究,1-14[2024-11-04].
[11]刘彩霞, 胡鑫鑫. 5G 网络切片技术综述[J].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19, 45(6): 569-575.
[12]田梦秋,承楠,李长乐.6G无线网络场景知识研究综述[J].无线电通信技术,2024,50(03):484-495.
[13]孙彬.移动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宽带,2024,20(10):130-132.
[14]方琰崴, 陈亚权, 李立平, 等. 5G 网络切片解决方案和关键技术[J]. 邮电设计技术, 2020, 3: 7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