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电场中风力发电效率评估与优化研究
于金国
甘肃绿电电力运营有限公司 甘肃省兰州市 730000
摘要: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环境保护需求的日益迫切,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风力发电不仅能够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还能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然而,在实际运行中,风力发电的效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如何优化风力发电效率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新能源电场;风力发电;效率优化
引言
近年来,风力发电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风力发电场数量的增加,电气可靠性成为保证发电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风力发电场中的变频器、变压器和电缆等电气设备面临着各种故障的威胁,电气故障不仅导致停机损失,还可能引发火灾和其他安全风险,因此对风力发电场中的电气可靠性进行分析与优化研究,对于提高风力发电场的发电效率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从故障分析和优化措施两方面入手,以期提供改善风力发电场电气可靠性的解决方案。通过对大量实际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分析,探索电气故障的发生规律,并提出可行的优化方案,为风力发电场中的电气可靠性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风力发电技术概述
风力发电技术,作为一种可持续的能源解决方案,利用风能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这一技术不仅有助于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还能显著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因此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风力发电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风车叶片捕捉风能,转动与发电机相连的轴,从而产生电能。这一过程主要涉及三个核心组件:风轮、发电机和塔架。风轮是捕捉风能的主要部分,通常由两到三片叶片组成。发电机则负责将机械旋转能转换为电能。塔架支撑整个结构,并确保风轮处于足够高的位置以捕捉更稳定的风。随着技术的发展,现代风力发电机组已经能够在各种风力条件下高效运行。这些风机通常配备有先进的控制系统,能够根据风速和风向的变化自动调整叶片角度和转速,从而优化能量捕获效率。同时,先进的电气系统也使得风力发电更加可靠和高效。当前,风力发电技术正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和机遇。技术挑战主要集中在提高风机的效率、降低制造和维护成本以及优化电气系统性能等方面。同时,风力发电技术也面临着一些外部挑战,包括环境影响问题、土地使用权争议以及与电网的兼容性等。尽管如此,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长,风力发电仍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使风力发电成为未来能源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新能源电场中风力发电效率评估与优化策略
2.1优化风机选址与布局
在选址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风向、风速等气象条件,选择风能资源丰富且稳定的区域。同时,合理布局风机,避免风机之间相互干扰。可利用先进的气象监测技术和模拟软件,对不同选址和布局方案进行评估,以确定最佳方案。此外,还应考虑与电网的连接距离,减少传输损耗。并且可以结合地形地貌特点,选择更具优势的安装位置。比如在山地,可利用地形的抬升作用增加风速;在海边,考虑海风的稳定性。通过科学选址与布局,最大程度提高风机的风能捕获效率,从而提升风力发电的整体效率。
2.2电子变换器控制技术
风力发电技术以往选用恒速恒频发电模式,改变风速将会偏离最佳转速,降低运行效率,仅在固定转速下,方能发挥电机效率,造成风力资源浪费,加快风力机磨损。而在微机控制、电子技术发展下,双馈式发电机成为主流,利用变换器控制方法,实现发电机控制,能够根据转速信息调节电流。现有变换器多种多样,包括PWM变换器、多电平变换器、矩阵式变换器等。而PWM变换器由三相PWM与直流储能电容构成,电路结构更为简单,可稳定直流环电压。发电网侧变换器多采取脉宽调制方法,利用阻抗三角形控制相位与幅值,调节相位角与输入电流大小,保证变流器在不同状态下工作。一是逆变器状态,即电机超同步速运行,转差功率从转子绕组向电网流去,升高母线电压,变换器调整成逆变状态,相位角180°,输出变流器功率至电网。二是整流器状态,即发电机亚同步速运行时,转子绕组转差功率吸收中,母线电压低于给定电压,变换器将调整成整流状态,相位角0,变流器吸收电网功率。变换器利用母线电压作为控制信号,通过转子侧变换器、网侧变换器协调控制,以此控制交流励磁发电机,确保转差功率能够在电网、转子绕组间实现双向流动,拓宽发电机变速范围。该技术具有减少谐波危害、可控网侧功率因数、响应动态控制、输出特性良好、网侧正弦波电流的优点,无论哪种工作状态,均可在单位功率因数下运行,为谐波消除、电网净化提供条件。
2.3应用智能控制与预测技术
智能控制与预测技术的应用为风力发电场的性能提升提供了全新的前沿方法。整合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技术,风电系统能够更精确地预测风速变化和电力需求。通过分析历史气象数据和电站运行数据,机器学习模型可以预测未来的风力发电效率,并根据预测结果优化运行策略。智能系统还能够实时调整风机的工作状态,如通过偏航控制使风机叶片始终面对风向,或者调节变桨角以优化叶片的攻角,从而适应快速变化的风况。与此同时,智能控制技术可以动态调整风机的输出功率,以满足电网需求,平衡供需。
2.4可靠性均衡技术
可靠性均衡是一种通过在设计阶段增加系统的可靠性,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潜在故障发生的方法。在风力发电场中,可以通过增加备用装置和冗余设计来实现可靠性均衡。例如,在关键电气设备中增加备用元件,当主元件发生故障时,备用元件可以立即接管工作,从而避免了停机和维修的时间损失。此外,还可以采用冗余设计,在电气系统中部署多个相同的元件,以实现冗余。当其中一个元件发生故障时,其他元件可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通过这种方式,电气系统的可靠性得到了大幅提升,从而提高了风力发电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基于具体的风力发电场情况,可以根据经济性和可靠性的权衡,选择最合适的可靠性均衡策略和方案,以实现电气系统的优化和可靠性提升。
2.5监测与诊断技术应用
标准化的监测和诊断技术主要包括振动分析、声发射检测技术、热成像技术及电气系统的检测,通过振动分析可以监测风机的机械部件(如轴承和齿轮箱)的状态,及时发现异常振动,预测潜在的故障。声发射检测技术则用于捕捉风机结构中的微小裂纹或断裂,对于早期诊断结构性问题有着很大帮助。而热成像技术可以检测风机组件中的过热问题,帮助维护团队识别电气故障或摩擦引起的热点,电气系统检测则关注于电气连接和绝缘的完整性,确保发电效率和安全。
2.6智能运维管理
通过实时监测风机状态,利用大数据分析提前预判故障,减少停机时间。同时,对风机进行精准控制,根据风速等条件动态调整运行参数,提高风能转化效率,提升新能源电厂的整体效益。
结语
风力发电效率的优化策略涉及多个方面的综合提升。从设备选型与配置优化到风资源的高效利用,再到系统运行的精细管理,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通过科学的评估方法和先进的技术应用,风力发电系统可以提高效率及增强可靠性,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供坚实保障。这些优化措施不仅有助于提高风力发电的经济效益,还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李磊.碳中和目标下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与挑战[J].电气技术与经济,2024(4):90-92.
[2]朱洪喜.风力发电设备运维中存在的问题与优化措施[J].光源与照明,2024(2):180-182.
[3]国家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发布2023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J].电力科技与环保,2024,40(01):95.
[4]牟文涛,季洁.风力发电并网技术及电能质量控制分析[J].电子技术,2024,53(04):2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