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邛窑陶瓷造型与纹样的“文君”酒容器设计探索

作者

龚驰翔

成都大学 四川省成都市610000

【摘要】对现已公开发表的著作,论文,考古简报等,收集邛窑历史发展,邛窑烧造工艺,邛窑彩绘瓷艺术风格,在此基础上对各类资料进行分析汇总,通过对邛窑的造型与纹样特点,以及邛崃文君酒的历史由来,设计出适应现代人们视觉审美的造型,提出合适邛窑的酒包装设计,以邛崃之窑盛邛崃之酒。借助邛窑的材质与造型以及文君酒的文化内涵创新突破,互相衬托,共同成长。

【关键词】邛窑 造型 纹样 文君酒

一、邛窑陶瓷造型与纹样特点概述

邛窑始于东晋,经过了南朝隋朝,唐宋五代,不断的发展成熟,日趋完善,在历经了9个世纪之后,于南宋晚期结束。经过考古调查得知,一些窑厂位于四川南部与西部地区,以及长江上游支流沱江,岷江,涪江,流域支系沿岸。这些地区的窑厂的起源时间与结束时间大多一致,并且这些窑厂所造瓷器的瓷胎质感,釉色,造型纹饰等都有着相同的特点,故考古学届将这些窑厂看做是一个窑系。

(一)邛窑造型特点

仿生设计的起源也就是人类通过观察思考以及设计的能力,对自然界物质形态以及表象进行模拟。长久以来,这便促成了仿生学的诞生。仿生设计的这种方法在邛窑中大放异彩,在器物造型中应用广泛。在同时期的国内窑口中,鲜有如邛窑一般大量地使用了仿生造型。在邛窑中主要分为了具象仿生以及抽象仿生两种形式。

1.具象仿生指器物造型仿制自然形态的具体形象。邛窑的造型中有的是将器物的某一局部使用动、植物造型,其他部分保持几何造型,也有的是整器都以仿生对象的形象来制作成型。唐代邛窑绿釉鸡头提梁壶,壶嘴为鸡头,提梁为鸡冠状,其利于手提的弧形造型,体现了现代设计的人机工程学。唐代彩绘人壶以人物外形为器物造型,壶身即为一彩绘跪姿人形,此为直接具象仿生。通过工匠的巧妙设计,具象的仿生造型,具有装饰性和功能性相统一的特点,兼具了审美和实用的意义。

2.抽象仿生指提取自然形态或其他工艺品的某些符号性元素作为器物的造型元素。抽象仿生造型,最为典型的是花口、瓜棱腹的造型样式。邛窑器物中的盘、碗、瓶、杯盏、茶托等均有花口造型,但整器仍保持原有器物的基本几何造型。

还有一类是仿制其他门类手工艺品的材质、肌理或器型等。如晚唐至五代时期的灰绿釉藤编杯,这种肌理仿生有触觉和视觉上的双重审美意义,能够充分满足人的视觉、触觉感受和心理需求,从功能上看,它还兼有加固和防滑的作用。

(二)邛窑彩绘纹样特点

邛窑彩绘体现了邛窑装饰审美文化的内涵,也形成了邛窑瓷器风格。作为早期彩绘瓷,彩绘纹样于邛窑就显得十分简洁,主要有兰草纹、卷草纹、云气纹、宝相花、花朵纹、联珠纹、摇钱树纹等。

1.变形。邛窑工匠将这些不同的纹样绘制于瓷器表面的时候,并未拘泥于经验图式的原生状态,而是进行了艺术的创新加工,使其表现形式带上了强烈的个性特征。

邛窑工匠还从兰草纹中提取出局部纹样,经过变体之后,又形成一种可以作为独立纹样的新的纹样。所有这些都说明,邛窑的工匠有很强的抽象概括、元素提取变形和别具一格的创新精神,能看到类似于现代设计的思路,即实体的抽象简化:变形设计。

2.写意。兰草纹是邛窑最具特色的纹样,始现于南朝,是以写意画的技法呈现的。兰叶信手拈来,勾勒大方却神形皆备,这是目前能看到的中国最早的写意兰草图像。初唐至盛唐时期,邛窑的画工已经具备完备娴熟的绘画技巧,用笔洒脱,所有图像几乎都是信笔挥就,一气呵成,具有流畅不拘小节的气势。线条变化多样,延展反复,

二、文君酒概述

文君酒产于邛崃,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酿酒历史悠久。用纯净甘甜的通天泉水酿造的文君酒,是为酒中上品。其中的酿造车间是明代寇氏烧坊改造而成,维持着原有的历史面貌,也传承着古老的酿造方法。文君酒选取100%纯头酒精粹,使用陶器所储存的顶级陈年原酒进行调配。整体风格表现为“甜润幽雅,蕴含众香”。

(一)“文君酒”酒容器的现状与问题

1. 品牌意识不强,由于文君酒的品牌意识不强,低估了营销曝光的重要性,在市场竞争中追赶不上新的形势。退出品酒会,失去了塑造品牌的一次机会,在错误的观念中错失了发展和建设的时机,宣传不到位导致市场开拓进展缓慢,在白酒市场的激烈竞争中,逐渐走向没落。

2. 主打价格过高,2007年至2015年,文君酒被轩尼诗收购,迈向高端品牌,走奢侈路线。经典老款的文君产品全部停止生产,文君酒经过改造之后,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向世人。这一时期文君酒的品质和形象都与日俱增,但是价格过于高昂。

三、设计实践

(一)设计构思

根据邛窑的造型及纹样的特点,以其仿生造型与代表性兰草纹纹样作为突设计出重点,配以邛窑代表的乳浊绿釉,对文君酒的酒瓶设计,以西汉可能的卓文君形象,不同的发髻装饰来作为仿生造型的参照,以此来体现邛窑的差异化与整体性。

(二)设计说明

此酒瓶设计针对邛窑的特点与白酒市场的需求,瓶身均使用人物造型特点,突出邛窑的工巧,人物采用西汉妇女发饰飞天髻,坠马髻等,以及服饰深衣特点,试图塑造卓文君的形象。其间纹样采用四方兰草纹变体点缀,其色为邛窑乳浊绿釉。下方纹样使用兰草纹造型,将其绘制成为凤凰,体现“一曲凤求凰,千载文君酒”。整体简洁大方,就容器器物中部结合西汉服饰突出部分,在便于拿捏的同时也保持其稳定性。

(三)设计展示

四、总结

传统文化在现代中国扮演着独特的角色,它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源,是中华发展的起始地,也是我们不断进步的启发源泉。本文以文君酒为载体,将邛窑瓷器文化与酒瓶深度结合,将产品与文化在彼此的映照下发散出自身的魅力。

对于现在而言的创新可以从其工艺,纹样,以及文化背景出发,深度挖掘,通过邛窑瓷器的特色,设计出好的产品。重现中国陶瓷艺术魅力,需要技术方面的传承创新,更需要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领悟。它要求我们在继承,挖掘传统文化之后,对其进行创新,打破,创作出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中国特色,中国地域特征的现代陶艺。

参考文献

【1】四川邛窑唐代三彩[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1):129.

【2】干曦礼.浅谈邛窑的三个特点[J].文史杂志,2018(01):86-89.

【3】李玥洋. 论邛窑装饰技法在现代陶艺中的运用[D].四川美术学院,2017.

【4】于子雅. 邛窑与长沙窑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6.

【5】何丹.邛窑陶艺  传承创新[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5(05):117-119+2.

【6】詹颖. 邛窑器物设计的审美文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

【7】杨灿维.说说邛窑瓷的三个特色工艺[J].东方收藏,2012(02):65-68.

【8】王崇东,何毅华.邛窑陶瓷艺术的语言特点[J].中国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