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育数字素养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研究
黄带弟 曹志艳
广州软件学院 广东广州 510990
一、前言
1. 研究背景
随着“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的深入实施,大学生身体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 [1]。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显示,近年来大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虽有所提升,但耐力、力量等指标仍存在下滑趋势,久坐、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成为主要诱因。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的核心目标在于全面了解大学生体育数字素养的现状,明确其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提升策略,从而促进大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整体提升。从理论层面来看,这一研究有助于丰富体育数字素养的相关理论体系,为后续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从实践角度来看,明确体育数字素养对身体健康的促进作用,能够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提供重要参考。
二、核心概念界定
体育数字素养(Physical Education Digital Literacy)是指个体在数字环境中,通过获取、评估、整合体育相关数字信息,规划与实施运动行为,并利用数字工具进行健康管理与社交互动的综合能力。其本质是数字技术与体育健康行为的深度耦合,体现为“技术认知—行为实践—健康产出”的动态过程[2]。
三、针对当代大学生体育数字素养现状分析
渠道多元但质量参差:学生主要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健身APP 获取体育信息,但内容良莠不齐,伪科学信息易误导。
技术应用浅层化:多数学生仅进行基础操作(如打卡、视频观看),仅少数能利用数据监测优化训练。学生基础操作能力较强,但数据分析、VR 技术应用等高阶技能薄弱。
群体差异显著:性别、年级、学科背景及城乡资源差异导致素养水平分化。东部高校数字化设施与课程丰富,西部及普通院校资源匮乏,教师数字素养有待提升。
四、体育数字素养在数字化体育时代的重要性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体育学习方式正经历深刻的变革。传统以课堂教学为主的体育教育模式逐渐向线上线下融合的多元化学习方式转变。在线体育课程的普及使得大学生能够突破时空限制,灵活安排学习时间并获取丰富的体育知识资源。然而,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型对大学生的体育数字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具备良好体育数字素养的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数字工具访问在线课程平台、参与虚拟体育训练,并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进度。此外,自主学习体育知识也成为数字化时代的重要能力之一。通过搜索引擎、社交媒体和专业化体育应用程序,大学生可以主动探索感兴趣的体育领域,如运动生理学、训练方法等 [3]。但这一过程需要较高的信息筛选与整合能力,而体育数字素养正是确保学生能够高效利用这些资源的关键因素。
五、体育数字素养对大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
1. 对体能的影响
体育数字素养通过科学训练指导显著提升大学生的力量、速度和耐力等体能素质。在数字化时代,大学生能够借助数字技术获取专业的体能训练方案,这些方案通常基于运动科学理论并结合个体身体状况进行定制化设计。研究表明,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等数字化体能训练方式不仅能有效节约时间,还能显著提高大学生的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4]。因此,具备较高体育数字素养的学生更倾向于选择科学的训练方法,从而在体能提升方面取得更为显著的效果。
2. 对身体形态的影响
借助数字技术监测身体指标,并依据体育数字素养制定健身计划,对改善大学生身体形态具有重要作用。数字化时代提供了丰富的身体测量工具,如智能体脂秤、三维扫描仪等,这些设备能够精确记录体重、体脂率、肌肉量以及身体围度等多项指标。大学生通过分析和解读这些数据,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自身的身体状态,并据此制定个性化的健身计划。这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健身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对自身身体的管理能力,还增强了其参与健身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在长期坚持中逐步优化身体形态。
3. 对运动技能的影响
体育数字素养帮助大学生通过数字资源学习规范运动技能,进而提高技能掌握水平。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在线教育平台和社交媒体成为大学生获取运动技能知识的重要渠道。例如,视频分享网站上的专业教学视频和虚拟现实(VR)模拟训练系统为学生提供了直观且互动性强的学习体验。研究显示,熟练掌握数字技术的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更高的效率和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不仅有助于他们在短时间内掌握规范动作,还能激发其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与热情,从而进一步提升技能水平。
六、提升大学生体育数字素养促进身体健康的策略
1. 学校教育层面
在数字化时代,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应积极开发系统的体育数字课程,将体育知识、技能与数字技术应用有机结合,以满足大学生对体育数字素养的需求。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能够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体育训练和比赛,从而提升其运动技能的掌握水平。通过这种多模态的课程设置,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为其提供更为全面的体育数字素养培养体系。
2. 个人发展层面
大学生作为数字原生代,应主动利用数字资源学习体育知识,以提升自身的体育数字素养。在数字化时代,互联网为学习者提供了海量的体育信息资源,如智能运动平台、健身类APP 以及在线体育课程等。这些资源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获取科学的健身知识,还能为其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提供参考。学校和社会应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例如举办数字体育讲座或开设相关培训课程,帮助其掌握高效利用数字资源的方法。
3. 社会环境层面
为了满足大学生多样化的体育需求,社会应提供更多优质、多样化的体育数字资源。这包括但不限于开发功能全面的运动健康类APP、建立智慧体育平台以及推广基于人工智能的个性化健身服务[5]。例如,智能媒体可以通过发布科学健身知识和视频教程,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健身原理并掌握正确的运动技巧。同时,政府和企业也应加大对体育数字资源的投入力度,鼓励创新技术的应用,从而打造一个覆盖广泛、内容丰富的体育数字生态系统。
结语
本研究以大学生体育数字素养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为核心,通过问卷调查、文献资料等方法全面分析了大学生体育数字素养的现状及其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然而,当前大学生体育数字素养整体水平参差不齐,尤其在数字技术的应用深度与广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从影响因素来看,个人兴趣、学校体育教育、家庭支持以及社会体育数字资源的丰富程度共同塑造了大学生的体育数字素养水平。
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方面,体育数字素养表现出双重性。本研究提出了多层次的提升策略:在学校教育层面,应加强体育数字课程建设并培养专业师资;在个人发展层面,鼓励大学生自主学习并培养自律意识;在社会环境层面,丰富优质体育数字资源并营造良好的体育数字氛围。这些策略为促进大学生体育数字素养与身体健康的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 郑菊 .《大学生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提升路径研究》[D]. 鲁东
大学,2024(05)2. 朱芮 .《基于 TOE 理论的高校教师数字素养的影响因素与提升
策略研究》[J].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24(41):65-663. 何剑 .《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整合模型及提升策略》[J]. 苏州市
职业大学学报,2021(02):100-1014. 张彩霞.《智慧体育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
[J]. 当代体育科技,2025(09):655. 郑星;尹维增.《大数据时代高校体育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构建》
[J]. 长春大学学报,2023(10):92-932024 年校级科研项目(项目编号:KY202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