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德育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作者

李志辉

肇庆市鼎湖区沙浦中心小学, 广东 肇庆 526074

摘要:小学德育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小学德育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创新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小学德育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以此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小学德育教学的现状与挑战,然后提出了德育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最后探讨了创新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通过这些探讨,可以提升小学德育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学;方法创新;实践;道德素养

0引言

小学生对世界的认识是否正确对其后续发展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小学教学中,德育教学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学校中与同学、老师和谐相处,提高学习效率,更对他们未来的人生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使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有爱心的社会公民。然而,传统的德育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进行创新与改革。本文将从创新的角度出发,探讨小学德育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以此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1当前小学德育教学的现状与挑战

1.1现状分析

在当前的小学德育教学中,教师们通常采用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方法,通过课堂讲解、道德故事讲述等方式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具体而言,在课堂讲解环节,教师往往站在讲台上,以较为严肃的口吻向学生阐述各种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如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团结友爱等。他们会详细地解释这些道德概念的含义,强调其重要性,并通过列举一些正面或反面的例子来加深学生的理解。而在道德故事讲述方面,教师会选取一些经典的道德故事,如《狼来了》《孔融让梨》等,以生动的语言将故事娓娓道来,希望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向学生传递正确的道德观念。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向学生传递道德观念,但往往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课堂讲解往往较为枯燥,学生们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参与的机会。道德故事讲述虽然相对生动一些,但也往往是教师单方面的讲述,学生只是听众,缺乏互动和交流。这样的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感到厌烦和抵触,使得他们在德育课堂上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

1.2挑战与问题

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小学生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丰富多样,这给小学德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小学生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如网络暴力、低俗文化等,这对他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产生了负面影响。其次,传统的德育教学评价方式单一,主要以考试成绩和教师评价为主,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只注重知识的记忆,而忽视了道德品质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最后,小学德育教学还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部分教师缺乏专业的德育教学知识和技能,难以有效地开展德育教学工作。同时,由于学校对德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德育教师的培训和发展机会较少,影响了德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德育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

2.1坚持以学生为本

坚持以学生为本是小学德育教学方法创新的重要原则。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德育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沟通交流、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特点和需求,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例如,对于喜欢音乐的学生,可以通过教唱道德歌曲的方式进行德育教学;对于喜欢绘画的学生,可以通过组织绘画比赛的方式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道德观念。

2.2创设情境,培养情感

创设情境是小学德育教学方法创新的有效手段。通过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感受道德情感,从而提高德育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故事讲述、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例如,在教学“尊老爱幼”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尊老爱幼的视频、讲述尊老爱幼的故事等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尊老爱幼的重要性。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老人和孩子,体验老人和孩子的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尊老爱幼之情。

2.3注重实践,强化体验

注重实践是小学德育教学方法创新的关键环节。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所学的道德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从而强化道德体验,提高道德素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环保活动、社区服务等。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帮助他人、关爱环境、奉献社会的快乐和成就感。同时,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价,让学生在总结和评价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3创新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3.1融入日常生活,培养良好习惯

将德育教学融入日常生活是创新方法在实践中的重要应用。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交通规则、爱护公共设施、节约用水用电等。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文明小使者”活动,让学生在校园内和社区中宣传文明行为,引导他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2开展主题活动,提升道德素养

开展主题活动是创新方法在实践中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德育主题,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如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例如,在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活动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开展爱国主义演讲比赛、举办爱国主义征文比赛等。通过这些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3.3加强校企合作,拓宽实践渠道

加强校企合作是创新方法在实践中的新举措。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拓宽学生的实践渠道。例如,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职业体验”活动,让学生走进企业,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体验劳动的艰辛和快乐。同时,企业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社会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4结论

小学德育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坚持以学生为本、创设情境、注重实践等创新策略,可以提升德育教学的效果。同时,将创新方法应用于实践,融入日常生活、开展主题活动、加强校企合作等,可以为小学德育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参考文献:

[1]徐政权.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的途径与方法[J].田径,2024,(07):10-13.

[2]王桂梅.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德育方法探析[J].智力,2024,(11):64-67.

[3]岳铁军.小学德育多元教学方法的实践思考[J].当代家庭教育,2023,(08):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