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长输管道输差分析及控制措施研究
赵婧
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输油处 陕西咸阳 712000
0 前言
油气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能源,其安全和高效的输送是保障能源供应链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随着我国油气长输管道网络规模不断扩大,输送里程延伸和运行工况复杂化的趋势日益显著,管道输差问题也随之日益凸显。所谓输差即输送系统中计量进出口的油气量存在差异,虽属普遍现象,但过大的输差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运营管理精度与经济效益,甚至可能掩盖泄漏隐患,危及管道安全运行,油气输差问题成因复杂,传统输差管理方法逐渐难以满足现代长输管道高标准和高精度的管理要求[1]。本次研究将系统梳理输差产生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控制与优化对策,为保障资源计量的准确性与公平性奠定基础。
1 油气长输管道输差原因分析
计量系统误差是造成输差的主要原因之一,流量计作为管道计量的核心设备,其测量精度直接影响输差大小。不同类型流量计在不同工况下的测量特性存在差异,孔板流量计受流体雷诺数和管道粗糙度影响较大,超声波流量计对流体中的杂质和气泡敏感,压力变送器和温度传感器的测量误差也会通过标准体积计算公式传递到最终的计量结果中,仪表的长期漂移和安装位置不规范等因素都会加剧计量系统误差。工艺参数波动对输差产生显著影响,管道运行过程中,压力和流量等参数的变化会改变介质的物性参数,进而影响计量精度。特别是在调峰运行或紧急停输后重新启动时,管道内压力和温度的剧烈变化会导致较大的瞬时输差[2]。气体管道中,由于气体的高压缩性,压力波动对体积计量的影响更为突出,液体管道中,温度变化引起的密度变化同样不可忽视。管道系统的物理特性是输差形成的客观因素,管道的内容积会随着运行压力的变化而发生微小变形,这种弹性变形在长距离管道中累积效应明显。管道沿线的高程变化也会影响介质的压力分布,特别是在起伏较大的地形条件下,管道内壁的腐蚀或清管作业后的表面状态变化,都会改变管道的有效内径,从而影响流量测量的准确性。操作管理因素对输差控制至关重要,计量人员的操作水平和计量设备维护保养的及时性等都会影响输差水平,在实际操作中,手工抄表可能存在读数误差,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信号干扰或设备故障可能导致数据丢失或错误,计量标准的不统一,如不同站场采用不同的计量方程或物性参数,也会产生系统性偏差。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容忽视,环境温度的变化不仅直接影响介质温度,还会影响计量设备的工作状态[3]。强电磁干扰可能影响电子式流量计的正常工作,振动会影响机械式仪表的测量精度,恶劣天气条件下,仪表保温伴热系统的工作状态也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介质性质的变化是另一个重要因素,油品或天然气的组分变化会导致密度和压缩因子等物性参数发生变化,如果计量系统中使用的物性参数不能及时更新,就会产生计量偏差,特别是在多气源混输或油品调和的情况下,介质性质的不均匀性会加大计量难度。
2 油气长输管道输差控制措施研究
建立完善的计量设备选型标准是输差控制的基础,应根据管道介质特性和流量范围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流量计类型。对于天然气管道,推荐使用超声波流量计或涡轮流量计,其测量精度高且受环境影响较小,对于液体管道,可选用涡街流量计或电磁流量计,具有良好的长期稳定性,在关键计量点设置冗余测量系统,通过多重计量数据的对比分析,及时发现和纠正测量偏差。定期校验是保证计量精度的重要手段,建立科学的校验周期,根据设备特性和使用环境确定合理的校验频次。对于高精度要求的贸易计量点,建议每季度进行一次校验,对于过程控制用计量点可适当延长校验周期。校验过程中应采用标准器具,确保溯源性和可靠性,同时建立校验记录档案,跟踪设备性能变化趋势,为设备更换和维护提供依据。实施预防性维护策略,定期检查计量设备的机械部件和信号传输系统,清洁流量计内部,检查叶轮和传感器等关键部件的磨损情况。对于压力和温度变送器,定期检查膜片和毛细管等部件的完整性,建立设备维护档案,记录维护内容和发现的问题,为故障分析和预防提供数据支持。
稳定的工艺参数是减少输差的关键因素,优化管道运行方案,避免频繁的启停和大幅度的流量调节。在计量段前设置缓冲罐或调节阀,平抑流量波动对计量精度的影响,对于长距离管道,合理设置中间调压站,保持管道压力的相对稳定。建立动态的物性参数数据库,实时更新介质的密度和压缩因子等关键参数。对于天然气管道,应根据气源变化及时调整组分分析结果,确保压缩因子计算的准确性,对于原油管道,应定期分析原油的含水率等参数,及时更新密度计算公式中的系数。
建立先进的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实现计量数据的自动采集和存储,采用高精度的转换器,提高模拟信号的数字化精度。建立数据通讯网络,实现各计量点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分析,设置数据备份系统,确保计量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开发智能化的数据分析软件,实现输差的实时监控和趋势分析,通过统计分析方法,识别输差的异常变化,及时发现计量系统的潜在问题。
制定统一的计量管理标准,规范计量设备的选型和维护,建立标准的计量程序,包括计量点的设置原则和计量数据的处理等,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确保各岗位人员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操作。建立计量人员培训体系,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和考核,培训内容应包括计量原理和故障诊断等方面,建立技能等级认证制度,确保关键岗位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程序,定期进行内部审核,检查计量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建立持续改进机制,根据运行经验和技术发展不断优化管理措施。
3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油气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企业对精细化管理和成本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输差作为管道运行管理中的关键指标,其准确分析与有效控制对于降低运输成本和提升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也为输差分析带来了新的手段与契机,因此,企业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采取多种类型的输差控制措施,为企业建立智能监控与快速响应机制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程旭.天然气长输管道输差的分析与控制措施[J].化工管理,2023,(11):104-107.
[2]宁苇海.天然气长输管道输差分析及控制措施[J].石化技术,2022,29(09):76-78.
[3]刘金.天然气长输管道输差的分析与控制措施[J].上海煤气,2022,(03):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