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家庭教育与中小学思政教育的融合评价

作者

孙丹 卢黎明

大连金普新区振兴学校 116000 大连南金实验学校 116000

摘要: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中小学思政教育则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如何将家庭教育与中小学思政教育有效融合,是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家庭教育与中小学思政教育融合的重要意义,并深入探讨了家庭教育与中小学思政教育融合的有效路径,以期能为中小学思政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家庭教育;中小学思政教育;教育融合

引言

家庭教育和中小学思政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教育形式,对孩子的性格形成、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中小学思政教育则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然而,当前家庭教育与中小学思政教育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导致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加强家庭教育与中小学思政教育的融合,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家庭教育与中小学思政教育融合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家庭教育和中小学思政教育都是培养学生品德、知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家庭教育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而中小学思政教育则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的培养。将家庭教育与中小学思政教育相融合,可以使学生在这两个领域得到全面的发展。学生在家庭中接受到的教育可以为其在学校中的学习提供基础和支持,而学校中的思政教育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家庭教育中的知识和价值观。这种融合不仅可以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品德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还可以培养其独立思考、自我管理和创新等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有助于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家庭教育与中小学思政教育的融合有助于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这种教育方式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能够根据孩子的性格和兴趣进行因材施教。而中小学思政教育则更加注重系统性和理论性,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等方式,向学生传授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将家庭教育与中小学思政教育相融合,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形成互补效应,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有利于促进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合作

家庭教育和中小学思政教育的融合可以促进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在传统教育模式中,家庭和学校往往被视为两个独立的教育机构,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然而,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家庭和学校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家庭教育和中小学思政教育的融合可以促进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通过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成长情况和需求,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二、家庭教育与中小学思政教育融合的有效路径

(一)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提升家长教育素质

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提升家长教育素质,是家庭教育与中小学思政教育融合的首要任务。家长应认识到,家庭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品德的塑造和价值观的引导。例如,家长可以通过阅读教育类书籍、参加线上家庭教育课程,学习现代教育理念,如正面管教、情感教育等,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和自律。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家长沙龙[2],邀请教育专家分享育儿经验,让家长了解最新的教育动态和方法,或者建立家长学校,提供系统的家庭教育课程,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通过这些措施,家长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实践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加强家校合作,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衔接

加强家校合作,是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的关键。学校应建立有效的家校沟通机制,如定期家访、家长会、家校联系手册等,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例如,学校可以设立“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走进课堂,观察孩子的学习状态,与教师面对面交流,共同讨论孩子的成长规划。学校还应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如志愿服务、校园文化节等,增进家长对学校的了解和认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微信群、家校APP等,实现家校信息的即时共享,让家长能够随时掌握孩子的动态,及时给予支持和指导。这种紧密的家校合作,有助于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实现家庭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

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是实现家庭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重要途径。学校应将思政教育融入日常教学,通过主题班会、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例如,学校应经常组织“红色之旅”活动[3],让学生走进革命历史纪念馆,亲身体验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家长也应积极参与孩子的思政教育,如利用家庭晚餐时间,与孩子讨论时事热点,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学校还可以开设“亲子共读”项目,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经典文学作品,通过文学的力量,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道德判断力。这些创新的教育方式,不仅丰富了思政教育的内涵,也促进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深度融合。

(四)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促进家庭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是促进家庭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重要保障。学校应构建多元化、全方位的评价体系,既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重视学生的品德表现、社会实践和创新能力。例如,学校可以设立“品德之星”评选活动,表彰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激励他们成为品德兼优的榜样。同时,学校应建立家校共评机制,让家长参与学生的评价过程,共同见证孩子的成长和进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记录学生的点滴进步和成就,为个性化教育提供数据支持。这种科学的评价体系,不仅有助于客观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也促进了家庭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家庭教育与中小学思政教育的融合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需要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家校合作、创新教育方式方法以及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加强家庭教育与中小学思政教育的衔接和协同作用,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 冉婷婷."新思政教育"背景下小学生家庭教育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 2023(31):126-128.

[2] 张静.青少年家庭教育中的思政教育策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1(32):107-108.

[3] 戴景仁.让家庭教育为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撑起一片天[J].读天下:综合, 2020(6):1.

注:本文系辽宁省2023年度“新时代家庭教育教学评价研究”专项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