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作者

刘铭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 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 125100

摘要: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取得了一定成效,学校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和校企合作等措施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机会。然而,仍存在课程设置与行业需求对接不充分、教学方法改革落实不到位、校企合作深度和广度有限等问题,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升受到限制。为此,高职院校应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实践教学,确保教学内容紧跟行业发展。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采用案例、项目和情境教学等多元化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建立符合行业需求的实训基地,实现校企双赢。

关键词: 高职院校;实践能力;职业素养;产教融合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途径,高等职业教育在推动社会发展和提高劳动生产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着实践教学薄弱、职业素养培养不足等问题,这导致学生在走向职场后,难以适应职场的高要求。因此,如何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已成为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 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的现状分析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积极成效,许多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实践能力的重要性,积极优化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并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例如,一些学校引入了虚拟仿真实训平台,丰富了实践教学的形式,提升了学生的操作技能。

然而,整体培养现状仍面临诸多挑战。部分学校课程设置仍偏重理论,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同时,校企合作深度不足,企业参与教学计划的程度有限,学生实践内容与行业需求难以紧密结合。因此,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尚需进一步加强,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2.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2.1课程设置与行业需求对接不充分

尽管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做出了一定优化,并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但在实际操作层面,课程内容与快速变化的行业需求之间仍存在显著差距。行业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学校课程调整显得滞后,难以及时纳入最新的行业技能和知识,这不仅导致学生所学的实践技能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也影响了学生职业素养的全面发展。

2.2 教学方法改革落实不到位

高职院校虽然认识到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性,并尝试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和情境教学等先进方法,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这些改革措施往往未能得到充分落实。一方面,教师在实施这些教学方法时缺乏有效的指导和培训,难以充分发挥其潜力,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另一方面,由于学生人数众多而教学资源有限,个性化教学和深入的师生互动难以实现,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也限制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

2.3 校企合作深度和广度有限

校企合作是实现产教融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操作中,合作形式往往较为单一,深度和广度均显不足。部分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仅停留在表面层次,如短期的实习和参观,缺乏深入的合作机制和长期的规划。此外,实训基地建设也存在诸多问题,如设备陈旧、规模有限等,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实训需求,进而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职业素养的培养需要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体验和锻炼,而当前的校企合作模式往往无法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和深度的职业指导,从而制约了学生职业素养的全面发展。

3. 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的策略

3.1 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

为了有效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应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及社会需求合理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当前,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较为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教学环节往往被忽略或形式化。实践教学应成为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具体实施上,学校应在基础理论课程之外,增加实验课、实训课以及校外实习等内容。

在课程设计中,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必须与行业发展密切联系。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的不断更新,学生掌握的技能需要与社会和企业的实际需求相匹配。因此,学校应根据行业需求定期调整课程内容,确保学生在校期间学到的是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技能。实践教学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例如,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的引入能够为学生提供模拟实验机会,帮助学生在真实设备不足的情况下进行操作练习[1]。

3.2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偏重于知识的单向灌输,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了从根本上提升教学效果,高职院校必须积极探索并实践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和情境教学等,旨在同时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不仅要求学生分析讨论真实或模拟的案例,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行业背景和企业文化,从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通过剖析行业内的成功或失败案例,学生不仅能学习到专业知识,还能领悟到职业道德、团队协作等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项目教学法则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的策划、执行和评估,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这种方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培养了学生的项目管理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这些都是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职场环境,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学习和实践,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场挑战。在这种教学环境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情绪管理、时间管理等职业素养。

3.3 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

高职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深度与广度。高职院校应积极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教学计划,确保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紧密相连。这种合作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还使学生能够在校期间就接触到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和文化,从而提前培养职业素养。

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校企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关键环节。学校应与企业携手共建实训基地,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先进的设备、技术和管理模式。在这种“校中厂”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能在实践中掌握现代化生产流程和技术,还能通过模拟企业的工作环境,增强职业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和责任感。同时,企业也能通过合作获得高素质的人才储备,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局面[2]。

结论

高职院校在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还需进一步完善策略。课程设置应紧跟行业需求,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应深化校企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共建实训基地,确保学生在校期间掌握与企业需求相匹配的技能。通过这些措施,高职院校能更好地培养出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实现产教融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肖艳群.高职院校文秘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意义与实践探究[J].公关世界,2024,(19):127-129.

[2]曾燕.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实践研究[J].公关世界,2024,(19):36-38.

作者简介:刘铭(1981—),性别:女,籍贯:河南省周口市,民族:汉,学历:本科,职称:讲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