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林业技术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郝旭旭

陕西郡远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省延安市 717600

摘要:园林绿化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园林绿化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采用有效的园林绿化技术,不仅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的影响。在园林绿化方面,林业技术可以促进园林绿化总体规划达到现代化标准,降低城市污染程度,促进绿色城市的有效建设。本文将重点探讨林业技术在园林绿化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应用,从而为园林绿化建设工作尽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林业技术;园林绿化;应用

引言:

近年来,人们对园林绿化的需求不断增加,林业技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也需要加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深入园林,实现了植物栽培、养护智能化和自动化,通过智能系统监控植物的生长。因此,根据植物的生长情况,可以提示管理人员对植物进行监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园林绿化的效率,同时更有效地应用林业技术,真正实现园林绿化的现代化和智能化,降低建设成本,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

一、林业技术的应用原则

(一)适宜性

园林绿化工程在运用过程中需要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开展,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选择植物类型,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符合区域生长条件,将各生态因素作为考虑条件,需要技术人员在适宜性选择基础上开展相关工作,不要盲目引进植物,要保证植物与当地生长条件相符合。同时,还需要考虑气候、地质以及降水等因素,防止所栽种的植物不适应当地环境,降低树苗成活率,为植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在选择植物种类时,应选择耐活的植物,如果种植地区各项条件较差,需要考虑植物的适宜性,将其放在首位。

(二)原有植被保护

在开展园林绿化时,需要遵循原有植被保护原则。在栽种前期,进行调研,科学种植林木,防止原有植物受到破坏。在选择种植树种时,要保证引进的林木可以与原植被相互兼容,防止遮光、互斥等现象的出现,保证园林绿化工程生物多样性。

(三)蓄水能力

树木生长需要水分,土壤中的水含量影响着树木的正常生长,尤其是一些容易发生旱涝的地区,树木存活率与气候、土壤中水含量有着很大联系,在开展造林绿化时,需要提升土壤的蓄水能力,尽量选择一些耐旱树种。

二、林业技术在园林绿化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一)准备工作

1.合理配备工作人员

在园林绿化当中为了进一步保证林业技术的应用效果,对于应用林业技术的诸多方面都要进行合理地设计,而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便是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合理配备,以便于保证整个园林绿化工作的有效性。在园林绿化工作当中工作人员作为领导人,其配备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是尤为关键的,对于一个系统化的园林绿化活动来说需要有施工管理人员、监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每名负责人员都有自己所要负责的工作内容,只有保证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并且都能够进行有效地配合,才能促使园林绿化负责人员能够更好的应用林业技术,从而得到更为理想的园林绿化效果。

2.园林绿化规划工作

如果要使林业技术在园林绿化中呈现较好的效果,那么对园林绿化进行规划是不容忽视的。园林绿化规划对景观尺度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在规划过程中,专业技术人员应进行实地考察,根据植物生长的实际情况对园林绿化工程进行深入分析,并考虑影响园林绿化的各种因素,使林业技术的应用科学化。另外,为了保证施工过程监测的合理性和功能性,有必要对绿化工程进行评价,为后期工作的顺利运行提供重要参考。

(二)实施过程

1.运用正确的移植方法

移植时间是影响植物健康生长的重要因素。工作人员应选择合适的移植时间,以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同时,应尽一切努力协调移植期与跨度,避免影响施工期和园林绿化。苗木移植通常选择早春或秋季,这时的温度和湿度适合植物生长,在这个季节移植植物的存活率通常很高,在移植过程中保护植物根系,注意不要在移植过程中损坏植物根系,并降低在绿化中使用林业技术的风险。大树移植通常在2~3年前进行,以切断树根和树冠。直径超过20cm的树画一个直径为DAP直径5~6倍的圆,沿着外缘沿两个对称方向(东西或南北)挖一个30~40cm的环形槽。为了防止倒伏,大根可暂时不断,沿着根的生长方向纵向划伤,喷入1500倍硝基萘开始新的根。为了完成上述工作,必须回填肥土,让水渗透,浇灌生根剂2~3次,这样在2~3年内,许多胡须根可以生长。

2.保证植物的水分充足,对植物适量施肥

园林树木的健康状况是影响园林树木成活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在移植后24h对植物进行第一次浇水,此时,植物根系与土壤结合,应充分进行第一次灌溉。在树木第二次发芽后,要定期对树木进行喷洒,以确保树木有足够的水来生长。最后,在树木快速生长阶段,要对树木施肥,以确保树木营养充足,并根据树木的情况再次施肥。此外,有必要控制灌溉量和灌溉周期,同时考虑到植物根系不会因过度灌溉而腐烂,灌溉期应顺应植物排水规律。“三分栽,七分管”,造林绿化工程中补水灌溉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其可以保证树木生长,为树苗提供充足的水分,所以要保证灌溉方法科学合理。根据造林地区实际情况选择灌溉方式。要想保证苗木有充足的水分,需要注意过度灌溉问题,避免出现过度灌溉现象,避免水分过多出现烂根等现象,保证苗木生长。

3.选择合适的栽植时间

栽植时间科学合理能够保证苗木生长,这就需要根据造林区域气候、土壤等因素实际情况,提前栽种萌芽较早的苗木。对于运送到园林中的植物,需要管理人员做好植物栽植工作,如果苗圃与种植区域距离远,需要在运输植物的过程中喷水,避免植物出现脱水现象。及时做好补水工作,这里所指的补水不仅仅是针对苗木,还需要在植物栽植前,对园林中的土壤补水,保证苗木后续生长,为苗木提供充足的水资源。要尽量选择温度适宜的雨季来开展栽植工作,提高苗木存活率。

4.做好植物修剪工作

修剪一直贯穿于园林绿化的整个过程中,它不仅影响植物的健康生长,而且影响植物的美观和园林绿化的效果。园林植物的修剪应以景观设计和总体规划为指导,选择合适的平面,突出施工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使建筑作品发挥自身的优势,体现景观设计的和谐与美。在具体修剪过程中,考虑到每株植物的生长状况,切掉多余的枝条,不要让多余的枝条吸收植物的养分,从而造成枝条病虫害,为了防止其他健康枝条的传播,必须保证园林植物的健康。

5.重视病虫害防治工作

病虫害防治一直是景观设计的重点,关系到景观设计的美观,如果不重视病虫害防治,将会影响苗木的生长,带来巨大损失。工作人员应定期检查植物,以消除植物上出现的病虫害。如果发现植物病虫害,应尽快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治疗,并根据植物的实际情况进行药物治疗,以尽量减少病虫害的危害,有病虫害的植物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处理,防止传播到其他健康的植物上,影响植物的健康生长。如果生物防治技术无法发挥出良好的防治效果,可以适当采用物理防治技术消灭病虫害,保证植物正常生长,提高园林绿化效益。但是,在运用物理防治技术前,需要进行试验,在了解防治效果后运用到园林中,避免理想效果带来的副作用。

结语:综上所述,在园林绿化当中运用林业技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提升园林绿化的建设效果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因此,相关的负责人员要结合园林绿化的实际内容合理地运用林业技术,通过构建有效的应用方案来开展园林绿化工作,从而进一步提升园林绿化的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周素荣.林业技术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乡村科技,2020(4):38-39.

[2]富强.林业技术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21,44(6):113-114.

[3]李贵月.林业技术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种子科技,2021,39(1):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