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创新思维下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育

作者

汪苏微

吴中区石湖实验小学邵昂路校区​江苏 苏州 215168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创新思维的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对学生想象力的培育。通过系统分析跨学科框架设计与语文教学的融合、创新思维的应用、具体培养策略以及评价与反馈机制的建立,文章揭示了这一教学模式对增强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的有效性。研究表明,结合使用多学科知识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跨学科教学;小学语文;创新思维;想象力;教育策略

引言:跨学科学习属于现代教学方法之一,可以让学生在各科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中,逐渐形成多学科解题能力。小学语文教师采用跨学科学习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还可以拓宽并提升他们的学科视野、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本文针对如何通过创新思维引导的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来培育学生的想象力,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跨学科框架设计与语文教学的融合

在现代教育环境中,跨通过将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如数学、科学或艺术等紧密结合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在这一框架下,教师需要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活动,以促使学生在解决跨学科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语文技能。然而实施这一跨学科教学模式并非没有障碍,其要求教师具备跨学科整合的能力和深厚的学科知识储备。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应考虑如何通过语文教学来深入探讨科学概念或数学原理,进而开发出适合小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活动,以此来刺激学生的想象力,帮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抽象的文学和科学概念[1]。借由这样的教育实践,学生能够在多个维度上进行思维的训练,从而培养出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二、创新思维在语文学习中的应用

很多时候,语文课堂都是围绕语文教材内容展开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弱,这是影响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及创新思维低下的主要原因。而语文跨学科教学要求教师合理整合其他学科的内容,如数学学科、美术学科等。有了其他学科的加入,语文课堂内容将会变得丰富、有趣,趣味性增强,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通过语文与数学的跨学科教学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在掌握语言表达和逻辑推理能力上的双重提升。

以小学语文中的《曹冲称象》和小学数学中关于测量单位(如克、千克、吨)的学习为例,教师可以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通过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来实际操作象的“称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复现曹冲利用浮力原理解决问题的场景,通过实际的计量活动来理解不同单位的转换和使用。这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感受故事情节的同时,能理解并应用数学知识,体验从具体物象到抽象概念的转化过程。

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这个过程,比如模仿曹冲称铅笔盒、粉笔盒等,让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更为深刻。此举能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多样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而这种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是单一学科学习难以达到的。

三、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策略

在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理论上想象力的培养应通过情境创设、问题引导和多感官互动等教学策略实施,使学生在体验中构建知识和想象的桥梁[2]。有效的策略是将抽象概念和具体操作相结合,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然融入学习,增强理解力并刺激创新思维的发展。

以小学语文《揠苗助长》与科学实验《谁的植物长得好》的结合为例,可以设计一个项目式学习活动,让学生们分组种植苗木,并定期记录植物的生长状态,同时阅读《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故事,引导学生思考急功近利的弊端和自然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植物的变化,实际操作测量工具来记录数据,如高度、叶片数量等,并将这些实际数据与故事中的道理相联系,还能通过故事理解耐心和恒心的重要性。最后结合讨论和反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按照故事中那样行事,实际生长的植物会怎样,进一步培养其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最终达到语文学习与科学探究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

四、评价与反馈机制的建立

在实施跨学科教学中,建立一个全面且高效的评价与反馈机制的目标是衡量学生在知识掌握方面的进展,反馈学生在创造思维和想象力方面的成长。在设计这一过程时,应采用多元评价方法,如同行评审、自我评价以及基于项目的综合评估等,这样可以从多个维度了解学生的总体发展,同时避免传统单一的书面测试可能带来的局限[3]。实施过程中,可以设置阶段性的展示或展览,让学生展示他们在项目中的工作成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准备展示的过程中能够复习和整合所学的多学科知识,教师和同学的即时反馈也能促使其对作品进行深入思考和持续改进。还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反馈会议,让学生表达自己的学习感受和困难,教师则提供专业的指导意见和改进建议,这种互动式的反馈过程可以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增强他们在公共场合表达和沟通的能力,为其未来的学术和社会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创新思维的跨学科教学对于增强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想象力具有显著效果。同时一个全面的评价与反馈机制能够确保教学过程的持续优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跨学科内容,同时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应更加重视跨学科课程设计的科学性和实效性,鼓励教育工作者共同探索更多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吴梓坤.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4,(22):103-105.

[2]练姝汐.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教学:价值、困境与突破路径[J].教育科学论坛,2024,(20):19-23.

[3]陈惠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跨学科思维能力培养探索[J].读写算,2024,(22):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