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学本课堂”与“小先生制”融合课堂模式构建研究
石庆涛 高婷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 225200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 225200
摘要:“小先生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与新课标下的“学本课堂”高度吻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将“学本课堂”和“小先生制”教学模式融合到一起,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模式,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促进了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本论文就立足于此,结合课堂教学实践,针对“学本课堂”和“小先生制”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究,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中数学;小先生制;学本课堂;核心素养
“小先生制”是由陶行知先生所提出来的,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小先生制”与新课标下的“学本课堂”教育理念高度吻合,要求教师应及时变革教学观念,科学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使得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中,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并促进数学思维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与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小先生制”和“学本课堂”模式下,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空间,调动了其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实现了自主学习、能动学习、创造性学习,真正促进了数学学科素养的发展。
一、基于“学本课堂”和“小先生制”优化课前预习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课前预习尤为关键。科学的课前预习,不仅仅能够使得学生预先掌握一部分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鉴于传统课前预习中存在的诸多弊端,教师在组织课前预习活动时,即可在“学本课堂”的理念下,借助“小先生制”的模式,指导学生充当“认知型小先生”的角色,使其主动分享自己在课前预习中的认知。如此,学生在分享知识的过程中,不仅与学生展开了深度交流与讨论,也能从中夯实学习基础,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课前预习中,由于本节课为学生介绍了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初步掌握函数内涵,并构建出函数知识体系的基本框架。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时,就立足于学生的已有知识体系,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引入了“小先生制”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预习微课的引领下开展自主学习,并针对自己的理解进行分享。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和预习学习结果,在课堂上展开了分享活动。对此,有的学生总结到:函数是对变化关系的描述,涉及到了自变量和因变量,且因变量伴随着自变量而发生改变,两者之间存在固定的关系;还有的学生总结到:函数的种类非常多,包括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三角函数等,并且每一种函数都具备独特的性质。如此,学生在“学本课堂”和“小先生制”的教学模式中,在大胆分享中建立了稳固的知识体系,也从中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动机,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
二、基于“学本课堂”和“小先生制”强化数学思维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本课堂”中,充分发挥了自身“小先生制”的角色,在独立思考、分享解题思路的过程中,真正完成了相关知识的内化,并由此获得了数学高阶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2]。

三、基于“学本课堂”和“小先生制”进行课后辅导
科学、有效的课后反馈,不仅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提升其综合能力和素养。同时,课后辅导还是有效的课后反馈,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并由此调整课堂教学方案。鉴于传统课后辅导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不仅要认识到这一环节的重要性,还应发挥“学本课堂”和“小先生制”教学模式的优势,赋予学生“辅导小先生”的角色,使得学生在“以优带差”的课后辅导中,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中,由于本章节内容具备极强的综合性,部分基础知识薄弱、认知能力有限的学生在课堂上难以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鉴于此,教师就可以充分借助选择班级内成绩优秀的学生担任“辅导型小先生”,使其担任部分学生的课后辅导工作。如此,在“一对一辅导”、“以优带差”的课后辅导模式下,成绩落后学生在“小先生”的辅导中,突破了学习难点,使其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小先生”也在辅导的过程中,实现了自身的进一步发展[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本课堂”和“小先生制”模式契合了新课标的要求,彻底打破了“师本”课堂的束缚,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必须要及时变革教学观念,在数学新课标的引导下,赋予学生“小先生”的身份,使其在分享课前预习成果、分享解题思路、承担课后辅导的过程中,促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振树.“小先生制”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初探[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24,(10):32-34.
[2]田松.用“小先生制”开启高中数学精彩课堂[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4,(02):6-8.
[3]吴静.“小先生制”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初探[J].中学数学研究,2023,(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