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视域下南昌起义精神内涵和伟大意义研究
余文煦 李杰 黄歆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 江西省九江市共青城市 332020
引言:南昌起义又称八一起义,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在 1927 年8 月1 日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从而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队伍革命的序幕。南昌起义主要由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人领导,这一天也成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建军纪念日。为了有效宣传南昌起义精神,应重点研究其精神内涵和伟大意义,以便深入学习伟大建党精神,助力中华民族文化复兴事业的发展。
一、伟大建党精神视域下南昌起义的精神内涵
(一)坚定信念,听党指挥
在伟大建党精神视域下,南昌起义精神将坚定信念和听党指挥作为民族灵魂,也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奋斗的根本动力。从人民军队建立之始,坚定信心和听党指挥就已经成为革命事业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动力,也是革命成功的基本保障。在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之时,中国共产党被大肆屠杀,也有部分意志不坚定的革命分子出现精神动摇,卖党投敌。但大部分中国共产党党员仍然信念坚定,团结一致,向反动派发出怒吼,对其开展致命一击。毛主席曾经说过,中国共产党人不会被吓倒,更不会被征服,当倒下的那一刻,又会重新振作精神,擦干血迹,站起来继续战斗。只有危机关头才能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贺龙同志在此时机加入中国共产党,可以体现出其坚定的信念。贺龙将军带着自己的二十军投奔中国共产党,在此历史背景下,其行为可谓是十分惊人,同时也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的无所畏惧。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人逐步形成了共产主义信仰,坚定信念,跟随党走,听党指挥。贺龙曾经说过,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需要听从党的指挥,克服一切困难来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才能担负历史重任,保护我们的国家。朱德同志作为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其身上可以体现出坚定的信念。朱德从苏联学习到先进的军事知识后,回国组织南昌起义。在起义部队遭受重大挫折后,朱德毫不气馁,勇于担当,带领剩余部队转战三河坝地区。虽然与上级部门失去联系,且无任何支援,但也自行寻找出路,避免革命的火种熄灭。在关键时刻,他拥有坚定的信念,并稳定军心,将军队转移至井冈山,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基础[1]。
(二)不畏强暴,勇于斗争
南昌起义精神是不畏强暴,勇于斗争。在面临国民党军血腥屠杀的压力下,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高举反抗反动派的旗帜,快速组织南昌起义,为中国共产党的壮大与发展奠定基础。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便将反帝反封建作为基本的责任和使命。在中国共产党实力较为薄弱时,其选择与国民党之间进行合作,共同抵抗外地入侵。而蒋介石背叛协议,发动反革命政变,将中国共产党人置身于血雨腥风之中,2.6 万共产党人被屠杀,更是有 30 多万无辜的人民群众受到牵连。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人并未惧怕,也从未跪地求饶,而是站起身来反抗。中国共产党人联系广大人民群众,打造自己的武装队伍,不向强暴低头。当时领导中国共产党的为陈独秀等人,其拥有错误的右倾思想,但中国共产党十分智慧,取消了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内部的领导地位,而是将武装斗争思想作为基本路线。虽然当时中国共产党缺乏先进的斗争经验和武装力量,但其排除万难,果断发起南昌起义,打响了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开始。在 8 月 1 日凌晨,一声枪响,为中国人民带来一个美好的未来,也燃起了民族希望。中国共产党不畏强暴,敢于人先。在北伐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就发现军事工作的重要性,并重组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并成立叶挺独立团,对贺龙的旧部开始改造。通过不断开展的军事活动,中国共产党人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军事人才,他们拥有丰富的军事知识,又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中国南昌起义开启了武装反抗的新篇章,中国共产党拥有了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他们不畏强暴,勇于斗争,开启革命胜利的新篇章[2]。
(三)独立自主,勇于创新
南昌起义精神可以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内涵,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基本革命思想,鼓舞士气,开始通过武装夺取政权的全新道路。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只是做民众运动,并未进行军事力量武装。随着南昌起义的开始,中国共产党在面临生存危机时,果断重新选择革命路线,打响武装反抗的第一枪。中国共产党逐步认识到,只有通过武力斗争才能达到革命的目的,推翻反动派。在蒋介石屠杀中国共产党人时,让中国共产党清醒地认识到,只有通过武装自身力量,才能推翻暴力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在国民党的血腥镇压下,为了能够挽救无数革命战士的生命,为了新中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正式开始南昌起义。南昌起义第六天,在汉口开展紧急会议,在会议上确定了武装起义的总体革命方向。在此次会议中,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重要思想。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各地开始了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革命运动,纷纷占据了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中国共产党最后的胜利奠定基础。通过南昌起义奠定了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方向,为革命运动指明前进的道路。在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汲取经验教训,并勇于创新,不断探索新道路。因敌人过于强大,让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转移革命阵地的重要性,因此诞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基本军事理论,将革命工作中心从城市转移至农村。朱德同志曾说,我们不仅需要通过武装力量反抗敌人,更要做好农民运动,才能在农村站稳脚跟。因此,中国共产党开始了打土豪活动,做好农民思想宣传工作,领导农民进行武装起义,不仅壮大了中国共产党的队伍,又赢得了民心,打开了农村割据的全新局势[3]。
二、伟大建党精神视域下南昌起义的伟大意义
(一)南昌起义为中国革命带来重要的历史性转折
随着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在面临白色恐怖压力下,中国共产党人在此危机时刻发动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第一枪。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两万余人从南昌出发,经过福建到广东,实现战略性转移的目的。在汤坑失利后,在朱德同志的领导下,南昌起义剩余部队历经千里奔赴井冈山,挽救了中国革命队伍,保留了武装反抗的革命火种,为中国革命胜利奠定基础。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武装革命的开始,也为中国革命带来了历史性的转折,确定了武装革命的基本路线。在南昌起义中,虽然叶挺与贺龙的部队起义失败,但南昌起义掀起了中国革命历史上光荣的一页,对中国革命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南昌起义确立了中国武装革命的新方向,也是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革命完美结合的重要体现。南昌起义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是中国武装革命的重要历史转折,对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4]。
(二)南昌起义确立中国共产党自主领导的基本意识
南昌起义让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独立自主的重要性,中外入侵的背景下,中国开展了多种救国运动,但均以失败告终。通过以往的历史经验可以告诉我们,只有无产阶级革命才能救中国。随着国共首次合作失败后,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进行清剿,让中国共产党认识到独立自主领导革命的重要性。在国共合作期间,中国共产党的诸多行动皆受到限制,很多共产党人将革命胜利的希望放在国民党身上,犯了右倾主义错误。在国民党血腥屠杀下,周恩来拍案而起,发动了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开展革命运动的开端。南昌起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勇敢和魄力,否则,中国革命要半途而废,或多走很多弯路,推迟革命胜利时间。南昌起义让中国共产党成为武装革命的领导,并明确武装革命的主要形式。毛泽东同志曾经提出,中国革命无法和平解决,只有武装革命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中国之所以在清朝末年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就是因为武力不足,才会受到外地欺辱。在历史经验教训下,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和屠杀,中国共产党逐步认识到武装革命的重要性,只有独立领导武装革命,才能赢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三)南昌起义打造了中国共产党的新型人民军队
通过南昌起义让中国共产党人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枪杆子里才能出政权,打造属于自己的人民军队才能保护红色江山,赢得最终的胜利。从南昌起义开始,中国共产党才开始创建属于自己的新型人民军队,同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的开端。在北伐期间,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力量只有一个独立团,该独立团后来分成两个师 0 在南昌起义中,主要是由这两部分军事力量发动武装起义。南昌起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对这两个武装力量进行重新整编,将其整编为 3 个军,下属 3 个师,由叶挺、贺龙作为军长,朱德为副军长。自八七会议之后,中国共产党对人民队伍的性质加以创新,开始进行志愿兵的征集,从而打造工农革命军。南昌起义的开始标志中国人民军队的正式诞生,这一天也是我国的建军节。随着南昌起义的开始,全国各地不少人民群众纷纷自愿加入起义部队中来,逐步壮大中国人民军队力量,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武装基础[5]。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伟大建党精神视域下,南昌起义精神主要包括“坚定信念,听党指挥”“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独立自主,勇于创新”等内涵。通过南昌起义不仅可以为中国革命带来历史性转折,还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自主领导意识,打造新型人民军队的同时,积累了丰富的武装斗争经验,培养了大批优秀领导人,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吕滨卓,刘琳,叶桉.聚焦建军恢弘百年深化建军精神研究——纪念南昌起义97 周年暨第十届中国共产党建军精神(八一精神)理论研讨会综述[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24(4):23-28+22.
[2]鲁远.始铸军魂:八一南昌起义在人民军队历史上的地位与贡献[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24,22(5):40-44.
余文煦(2003-),女,汉族,江西南昌人,本科,学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李杰(1984-),男,汉族,山东淄博人,本科,职称: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黄歆(2002—),女,汉族,江西赣州,本科,学生,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此项目来源于 2024 年江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该项目编号为 S20241343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