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语篇分析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作者

常建红

黑龙江省牡丹江穆棱市教师进修学校

引言: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阅读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但传统的阅读教学侧重词汇讲解和语法讲解,缺少语篇的语境意识和全局思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很难掌握文章的主旨大意和作者意图。语篇分析法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提供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即从语篇入手,在语境中分析语篇的文章结构和内容,既可以帮助学生对文章进行正确分析,又可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

一、语篇分析法概述

(一)语篇分析法的定义

语篇分析法是语篇的语言学研究方法,其主要研究语篇的结构、语义、语用等特征,语篇与语境的关系等,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就是对文章的体裁、结构、衔接手段、语境等进行分析,从而理解文章总体意义和作者意图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语篇分析法的理论基础

语篇分析法主要的理论依据有系统功能语言学、话语分析理论、认知语言学等 [1]。其中,系统功能语言学注重的是语言的社会功能和交际功能,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符号系统,通过不同的语言功能完成交际行为,话语分析理论关注的则是话语的结构和意义,在话语中如何体现和实现,从交际功能上考查话语的使用规则和使用策略。认知语言学是从认知角度出发,研究语言和思维、认知之间的关系,认为语言是人类认识的产物,语言的获取、理解和使用过程与认知密切相关。

二、语篇分析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传统英语阅读教学往往强调字、词、语法知识的灌输,学生习惯将整篇文章逐词逐句翻译,忽略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内在逻辑关系。而语篇分析法则立足整体,关注文章体裁特征,关注文章段落间的衔接和篇章结构的安排,分析文章中主题句、支持句和结论句有助于让学生理清行文脉络,理解作者写作意图和情感倾向,有助于提升对文章主旨和深层语意的把握。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语篇分析不仅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将语篇的词汇、语法、篇章结构等语篇知识作为命题重点。通过对语篇结构特征词、词汇指称、词汇替代及重复使用等手段的分析训练,使学生习得并学会使用与语篇一致性更强的语言。通过对修辞手段(如比喻、排比、设问等)的分析理解,有助于提升学生英语语言的形象化和趣味性,使他们准确合理地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最终实现有效英语语言交际的能力[2]。

(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

英语读物多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容,如西方的史实、社会文化、生活习俗、思想观念等。利用语篇分析法,可以让学生从语篇中抽离出隐藏的英语文化内容,如从人物对话、情景描述或节日描述中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语境,从而实现对跨文化的认知与思考,既开阔了学生的世界视野,又提高了他们的文化意识与交际能力,为进一步走向国际化的语用交际作好准备。

三、语篇分析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分析文章的体裁和结构

分析文章的体裁与结构是语篇分析法中常用的策略之一。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体裁,比如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类文章,这些文段的体裁结构往往有着不同的特点,通过体裁分析了解文段结构,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把握全文内容。比如,记叙文一般按照时间或事情的先后顺序,在记叙过程中,文段中出现了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要素;说明文一般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出现,说明的过程中,包括了定义法、分类法、举例法等手法来表明文段所述事物或现象;而议论文通常包括论点、论据和结论三大部分,文章需要以一定的逻辑对论点进行严密的论证。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章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体裁结构,并能有所分辨和分析,一方面有助于理解文章所讲内容,也可以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二)分析文章的衔接手段

语篇分析中的一种就是分析文章衔接手段在初中英语的阅读教学中 [3]。所谓衔接手段是指连接句子和篇章之间的词汇(如 this,that),短语或句子(如and,but),省略,复现等,它是在构建文章连贯性和逻辑性方面起到连接作用的手段,常见的衔接手段有指代、连接词、省略、复现等。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理解衔接方式,明确文章中的句与句和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并列,因果,转折,递进等),是把握文章整体意义的表达意图的关键。这不仅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也可以为写作中使用相应的语篇结构意识奠定了基础。

(三)分析文章的语境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要注重语境分析,语境是一种上文和下文之间的关系,也是一种文化和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单词和句子在特定场合下的具体意义。通过结合语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文章中的重要信息等。在关于西方节日、礼节以及一些历史方面的文章教学时,教师可适当地进行相关文化背景的补充,让学生摆脱因为文化背景缺失所带来的理解偏差。语境敏感的提升,既能促进学生对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更能促进其对跨文化交际意识及运用水平的发展,从而让学生在英语真实交际时更有语

言表达上的礼貌性。

(四)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效率与主动性。所谓预测能力是指学生可以根据文章标题、插图、首段或关键词等对文章的内容、结构或者作者观点进行合理预测的能力。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在进行阅读前能够进行的阅读预测,如根据标题对文章的主题进行预测,根据文章的插图对文章里的人物或者故事情节进行预测,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对这些预测反复进行验证、修正等。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加浓厚,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可以培养学生更好的整体阅读意识,使学生的阅信息加工的效率得以提升,进而更好地对文章进行深入理解,完成更高效率的阅读学习。

四、语篇分析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步骤

(一)读前活动

为了增强学生阅读的主动性,激活相关的语篇背景知识,教师在展开正式阅读教学前,可以从介绍文章背景文化、展现图片、提出发散性问题等角度对学生进行启发与引导,预设文本内容,还可以酌情讲授文章主题相关的词汇和词组,帮助学生扫除语义障碍,为开展接下来的阅读铺路开道。这一阶段重要的是要在学生脑海中燃起欲望的火,引发语篇整体阅读意识。

(二)读中活动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以适当的引导,利用语篇分析法对文本的解读由表及里、逐步深入,首先让学生略读感知全文,判断体裁,明晰脉络,掌握主题;其次在文本的精读中关注文章中的连词、代词、衔接手段等,帮助理解文句之间、段落之间承上启下的关系;最后,鼓励学生整理概括文章内容信息,提取要点,构建自己对文本的整体认知。这样做能够帮助学生加强对语篇意识、深入理解上的指导。

(三)读后活动

教师还需要设计不同的后续活动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巩固、输出,例如: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阅读后对文本内容、观点和写作方法的看法或总结。读后写作,让学生以文章为主题写摘要或者文章的续集,或把自己的观点写出来等等;学生扮演、表演法等,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加深阅读理解,最后实现学生语言的输出。

结语:语篇分析法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应用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利用语篇分析法,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全局,理解语篇的深层含义,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相信随着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语篇分析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对于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质量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魏丽琼 . 语篇分析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英语教师 ,2025,25(11):95-97.

[2] 陈晶 . 语篇分析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路径 [J]. 天津教育 ,2023,(32):168-170.

[3] 余军 . 语篇分析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以仁爱版为例 [J].教师 ,2022,(34):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