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Rural Education

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现代学徒制实践研究

作者

陆美燕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 322100

摘要: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企业主导的职业培训模式,随着校企深度合作的推进,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和企业尝试引入现代学徒制,探索适合本土发展的模式。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对现代学徒制实践进行深入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对策,以期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校企深度合作;现代学徒制;实践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学习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校企深度合作将学校和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共同的实践、研究和创新,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现代学徒制实践,为高等教育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一、现代学徒制在职业教育中的意义

学徒制为职业院校教与学提供了融合理论和实践的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教育强调理论知识的传递,但现代学徒制则更侧重于实际操作和技能培养。学员可以亲身参与到实际工作中,与导师一起解决问题、面对挑战,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提升自己的技能。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具备更好的就业竞争力。现代学徒制还可以为企业培养合格的人才提供有利条件。通过与行业中的专家紧密合作,学员可以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全面了解企业需求和运营方式。这样的培训方式为企业提供了更多候选人,并为他们寻找到具备实际工作经验和技能的专业人才。

二、现代学徒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参与意愿不高

一些企业对参与学徒制实践的意愿不高,这会对学徒制实践产生一系列问题并带来负面影响。其中原因包括企业负担过重以及繁琐的参与手续等。这种情况限制了学徒制实践机会的数量和质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培训效果。企业对参与学徒制的积极性不高,将会减少安排学徒的机会,使得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变少,限制学生通过实践来获得专业技能和实操能力的机会。企业参与意愿不高还会影响学徒制实践的质量,他们无法提供足够质量的培训和指导,学生就无法获得真正实践。

(二)实践培训内容过于单一化

现代学徒制实践偏重在专业技能培训方面,忽视了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尽管学生在专业技能上获得了全面发展,但却可能缺乏更广泛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过于注重专业技能会导致学生对其他领域的了解不足,限制了他们的视野和拓展空间。在现代社会中,专业知识的发展日新月异,跨学科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对于个人的职业发展十分重要。如果学生在学徒期间只关注于专业技能,那么在未来可能无法适应多变的工作环境,难以具备全面发展的竞争优势。

(三)学校和企业合作模式不灵活

在校企深度合作的过程中,学校和企业需要紧密配合,但有时双方难以调整和协调各自的需求和资源。这种缺乏灵活性可能导致培训计划与产业发展的需求不匹配,进而威胁到学生的就业前景和企业的发展。当学校和企业无法有效合作,培训计划很可能无法及时跟上行业的变化和需求,无法及时更新或增添相关内容。学生可能会在毕业后面临就业困难,因为他们没有掌握当前市场上最新的技能。

(四)社会大众对学徒制度认识不足

我国社会大众一直偏向于普通高等教育,对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其地位认识存在偏颇,没有将职业教育放置为普通教育同等的地位。职普融通的说法虽然经常被提及,但是社会大众对职业教育的不认可,尤其是对学徒的不认可,将学徒简单地视同为蓝领或出卖体力劳动者,这种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现代学徒制的推行,也影响到学生对学徒身份的接受和认同。

三、校企深度合作的现代学徒制实践策略

(一)校企合作中现代学徒制的具体实施过程和机制

校企合作确定双方的合作意愿和目标。学校和企业需要达成共识,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和目标,确保培养出的学生具备行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技术。学校需要根据实际行业需求和企业的特点,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除了传统的理论课程外,还需要参与实践工作,在真实工作场景中学习和锻炼技能。在实施过程中,校企合作需要建立良好的师资团队。学校需要派出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指导,并与企业员工形成良好的互动和合作。企业也需要提供实践经验丰富的导师,并接受教育心理学等的相关培训后,指导学生参与实际工作并掌握相关职业技能。校企合作还需要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学校和企业需要共同制定科学的评估标准,对学生的实习表现进行评估,并对实习结果进行反馈和调整。这将有助于确保学生真正掌握所需的职业能力,并为企业提供满意的人才资源。

(二)学校和企业共同负责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安排

学校和企业必须共同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保学徒能够获得全面而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通过结合学校的教育资源和企业的实践经验,培训计划可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帮助学徒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职业技能。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要求设计课程体系,并提供相应的理论知识;而企业则可以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让学徒在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的技能。学校和企业需要共同协调教学安排,确保学徒能够有序地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培训。学校和企业可以通过定期的教学会议或联席会议来交流意见和协商教学安排。在教学安排上,应充分考虑学习和工作的平衡,合理安排学徒的学习时间和实践时间,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学校和企业还应共同制定评估标准和考核方式,以确保学徒的培训效果能够得到客观评价。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学校和企业可以对学徒的学习进展进行监测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行业协会在此过程中是必不可缺的因素,起到沟通企业和学校的桥梁作用。可以在校企合作中连接双方,对接资源,使企业和学校之间能顺利有效地合作,将企业、学校和行业协会本身融合成一个整体,共同完成现代学徒制的运行。

(三)现代学徒制强调实践导向和产业对接

现代学徒制将学习与实践结合,使得学生在校期间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工作环境,了解并适应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单纯的理论学习相比,实际工作经验更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当学生通过校企合作机制,与企业真实合作时,他们将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真实的工作场景,学习到真正有用的技能和经验。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生还可以接触到从业者和行业专家,提高自己的专业认知水平。可以借助企业资源,了解行业内最新的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工作挑战。这种实际操作和产业对接的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通常能够迅速适应社会需求,为产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四)提升师资力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完善教育资源配置,加大对学徒制度学校和企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实践机会。鼓励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享资源和经验,提高学徒的培养效果。注重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针对不同技能培训领域的需求,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前景,调整教育资源的分配比例,加大对技能提升训练模块的资金投入。推动学校和企业合作的深度发展,加强行业对学徒培训的指导和支持,确保培养出更多与市场需求相符的高素质人才。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学徒制度的教学管理效能。建立学员信息管理系统和实践评估平台,帮助学校和企业更好地了解学徒的学习进展和工作表现,调整培训计划和教学内容。

结束语

校企深度合作的现代学徒制实践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它可以缩小教育与产业之间的鸿沟,提高高等教育的职业导向性,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当然,真正将现代学徒制落到实处并不是容易达成是事,需要多方联动参与,需要较长时间的适应调整,更需要政府、高校和企业共同努力,加强合作,创造有利于现代学徒制实践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牛艳.巧用现代学徒制模式开辟高职学生成才之路——现代学徒制模式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管理中的运用[J].成才之路,2022(22):5-8.

[2]周展,罗小丽,刘万太等.共同体构架下现代学徒制校企“双元育人”策略研究[C]//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教育科学发展科研学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三).[出版者不详],2022:54-57.

[3]苏玲利,樊奇.现代学徒制班校企互动探索与实践[J].现代商贸工业,2022,43(18):99-100.

[4]朱斌.“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有色金属设计,2022,49(02):137-140.

[5]肖川.校企协同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共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2(05):18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