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森精神融入大学生价值培育工作的实践路径
孙丽秀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外国语系
摘要:孔繁森精神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闪耀的光芒在新时代的社会发展中依然熠熠生辉,展现出强大的育人力量。本文将孔繁森精神的内涵和时代价值融入高校课堂、社团实践和思政网络平台,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在孔繁森精神感召下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孔繁森精神;价值内涵;育人功能
引言
孔繁森先生一生忠诚于为人民服务,以全心全意的态度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展现出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高等教育领域,学生和教师都应深入学习和传承孔繁森精神。教师需要秉持敬业精神,以公正的态度履行教育职责;学生则应追求进步,锐意进取,努力学习以建设祖国。
一、孔繁森精神的时代内涵
孔繁森同志具有奉献、创新、实干和廉洁精神,是优秀的领导者。他以身作则,紧密联系群众,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创新精神是他的典范,实干精神是我们前行的力量源泉,廉洁精神是我们的必然要求。总之,孔繁森精神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和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继续发扬这些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偏差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革,一些大学生在追求个人利益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道德、责任和奉献精神等方面的重要性,导致其人生价值取向出现偏差。
(一)功利主义倾向
部分大学生注重就业导向、学术压力、社会关系、就业准备、时间管理等,以增强就业竞争力,但可能忽略真正的兴趣和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二)社会责任感缺乏
部分大学生不注重环境保护、不遵守交通规则、食堂食品浪费严重、参与志愿服务次数减少,需强化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教育。
(三)物质生活至上
部分大学生过于追求物质享受和金钱,忽视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内心的满足感,以薪资高低和职业前景作为选择专业的首要标准。过度关注物质可能会给他们带来压力、焦虑以及幸福感的下降。
(四)虚假信息泛滥
大学生在互联网时代面临大量信息流,其中很多是虚假信息,易误导其认知,需学会批判性思考和判断信息可靠性,学校和家庭也应发挥教育作用,避免被虚假信息误导。
三、孔繁森精神内涵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培育间的内在联系
孔繁森精神与大学生价值观培育存在深层次相互依存关系。阐述如下:
(一)孔繁森精神对大学生价值观培育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孔繁森以身作则,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奉献和为人民服务。他的精神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地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结合起来,积极投身于社会建设和发展中去。
(二)大学生价值观培育也是孔繁森精神得以传承和发扬的重要途径
通过在大学生中开展价值观培育,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孔繁森精神,进而在实践中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同时,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价值观也会影响到社会的整体发展。
(三)孔繁森精神与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相互促进
孔繁森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可以促进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也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弘扬孔繁森精神。这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可以使两者在实践中相互补充、相互支持,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四、孔繁森精神融入大学生价值培育工作的实践路径
将孔繁森精神融入大学生价值培育工作是一项长期且具挑战性的工作。我们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并付诸实践:
(一)加强课堂教育,让孔繁森精神深入人心
1.开设孔繁森精神选修课
普通高校除了设置思政必修课程之外,还可进一步开设地方史等选修课程,构建全面、立体的课程育人体系,让学生深入了解孔繁森精神,培养家国情怀。同时,选修课程让学生更加了解所在地区的红色文化,增强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觉。
2.再现孔繁森同志工作和生活场景
通过模拟孔繁森同志的工作和生活场景,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他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在模拟工作场景时,可以还原孔繁森同志在西藏阿里当地委书记时期的工作场景,展现他在恶劣环境下带领人民发展经济、改善生活的奋斗精神;在模拟生活场景时,可以还原他在藏区的生活状态,展示他与人民和睦相处、相互帮助的生活态度。
3.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课程教学
孔繁森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是高等学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应当共同传承的宝贵财富。我们将孔繁森纪念馆等相关史料融入课程的理论教学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
(二)加强社会实践,让孔繁森精神在实践中得到传承和发扬
1.组建学生社团,播撒红色种子
我们组建了一系列社团,通过红色阅读、红色宣讲、红色研学等活动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在活动中,师生共同讲述孔繁森等英雄人物的感人故事,齐唱红色经典歌曲,将价值观培育巧妙地融入其中。
我们还利周末和假期,安排社团成员走访烈士家庭和抗战老兵,通过听他们讲述革命故事、观察他们的生活实况,感受他们的不屈精神和民族情感。
2.利用红色场馆,打造育人基地
我们与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山东省委重建纪念馆等单位共同建立了实践育人基地,组织学生开展“寻访红色足迹”主题实践活动,培养场馆志愿服务“讲解员”,让学生沉浸其中,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三)加强平台建设,让孔繁森精神成为以网络为载体的思想高地
1.整合红色教育资源,建设在线学习平台
我们选取了如红船精神、雷锋精神和孔繁森精神等具有代表性的红色精神专题,创建了一个网络学习资源库,上传了视频、音频、图片和文档等形式多样的学习资源,打造了一个充满活力、富有吸引力的红色教育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红色精神,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任课教师也能够获取更多的教学辅助资源,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2.弘扬孔繁森精神,开展延伸式教育
教育应采用有形和无形等多种方式,以确保思政教育的无缝衔接,使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接受到思政教育。孔繁森精神的弘扬也应如此。这种精神可以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典范,通过网络平台可以很大程度达到学生无论是校外实习,还是节假日,都能输入理想信念、忠诚爱国、责任担当等营养,传输红色基因链,实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结语
总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对于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进步具有重要的影响。将孔繁森精神等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全过程,创新教学方式,注重教学实践,构建网络平台,切实发挥红色文化铸根育魂的作用,对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高杉.孔繁森[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2]韩秀婷.建党百年视域下“繁森精神”的时代价值及弘扬路径[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14):11-13.
[3]孙剑.孔繁森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路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3):92-94.
[4]徐丹.孔繁森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育人路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2):70-71.
[5]张丽梅,孙明辉.孔繁森精神融入职业院校学生价值观培育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48):8-9.
本文系聊城大学东昌学院院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院级一流本科课程;2023年度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孔繁森精神在高校学生价值观培育工作中的价值意蕴及运用路径(编号:NDZD2023082)”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