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Rural Education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探究

作者

杨爱国 王文进 简操锐 许昭君

新坐标科技有限公司 云南省昆明市 650103

摘要:为了继续推进乡村振兴和建设,有必要准确获取农村土地现状信息。然而,在中国的大多数农村地区,基础测绘数据不完整,而且该地区偏远,现场测量很困难。同时,获取信息材料的传统方法成本高、周期长、自动化水平低。本文利用GIS、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乡村振兴数据资源的信息化管理,使得乡村振兴工作更加精准,管理人员能够掌握更加详实的乡村资源和需求信息。

关键词:GIS;乡村振兴;精准管理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国乡村经济的活力和社会稳定性。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粗放式乡村管理方法已无法满足信息化、精准化、科学化管理需求,存在乡村资源无法精准识别和精确定位、乡村振兴信息展示效果差、查询统计难以及乡村振兴工作无法精准管理和精准监控等问题,急需一套信息化、精细化、智能化的信息系统辅助工作人员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服务给乡村振兴管理带来全新的服务模式和服务体验,是一种新型的、与时俱进的服务模式。

1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重大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以解决新时代“三农”问题为旨归,党的十九大报告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承继了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三农”问题的优良传统,并在新时代进行了创新发展,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立足新时代,面对国际形势风云突变,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之大局,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实现人民安居乐业建设和美乡村的角度,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民生活富裕,建设新时代和美乡村,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乡村的具体实现。乡村振兴之“五大振兴”的战略任务,是要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现代化农村,这也是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农村的具体实践。五大振兴的战略部署,二十字方针的具体落实,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2 GIS技术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应用的意义

(1)实现乡村振兴资源数字化。以“天地图”地理信息服务框架提供的电子地图、影像图为底图,组织和处理乡村振兴目标、乡村振兴项目和乡村振兴业务的数据,形成乡村振兴管理数据库,实现乡村振兴数据资源的空间化和数字化,可视化显示乡村资源、产业发展、社区建设等,为制定精准识别、推广和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数据资源支持。(2)实现乡村振兴资源管理精细化。通过梳理政府乡村振兴管理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数据资源,建立乡村振兴管理体系,探索一套能够与日常乡村振兴工作相协调的工作方法,实现乡村振兴业务流程管理、乡村资源展示、农村信息管理和农村项目管理。(3)实现乡村振兴决策分析科学化。该系统充分利用GIS技术的空间定位、显示、查询、统计、分析等特点,集乡村振兴数据资源的显示、管理、决策于一体。它使乡村振兴工作的决策者能够通过系统更直观地了解乡村振兴数据资源,并通过GIS进行统计分析,生成各种统计分析图表和报告,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3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

3.1 融合生产流程

通过对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充分了解此种类型的数据信息具有基础性特点,并且能够在构建数据库过程中充分体现其应有的内在价值。因此,需要对融合生产流程形成更加深入的认识,并且需要深入挖掘数据信息所具有的深层次价值,这样才能在实践应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基于组织方式和数据内容之间存在的关系,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实施差异化的技术方式。具体的应用分析表明,GIS 数据应用期间所产生的效益是具有多样性的,不仅能够达到数据信息便捷化采集的目的,还具有应用灵活的特性。在对地理信息系统开展更加深入研究的情况下,地图制图方法也会获得更加直接和正面的提升和优化,最大限度发挥其内在的价值。将现代化的计算机软件系统科学合理地应用在集成生产过程,可以更加全面地提升经济效益,对于降低成本费用和满足不同需求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3.2 数据库建设

为了确保数据库的设计和建设满足数据存储和业务功能的要求,数据库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分层清晰、布局合理、尽可能减少数据冗余、维护高度结构化的数据、加强数据安全和保密措施,必要时进行脱敏处理。乡村振兴管理数据库包括五个核心数据库,即地理信息数据库、乡村振兴对象数据库、乡村复兴项目数据库、人员评估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它主要包括两类数据,一类是电子地图、图像地图,以及从“天马帕”地理信息服务框架中调用的其他地理信息数据;另一类是通过采集、加工、入库等方式获取的乡村资源信息、产业发展数据、社区建设进度、人员工作表现以及与乡村振兴相关的照片、视频等数据。

3.3 信息系统的动态更新

在集成地图技术和地理信息数据的过程中,还需要及时、严格地更新信息系统,这样才能保证所获得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利用获得的可靠数据信息为提高地图绘制的完整程度提供可靠的保障。同时,在实践工作中还需要不断提高对数据内容扩展的重视程度,并为数据的精准获取提供可靠的帮助,有效保证新旧信息之间的适应性联系。在工作过程中,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能够接收到不同的数据信息,同时能够从技术层面上为信息内容的转换和传递提供可靠的支持。从管理人员的角度来说,也需要及时更新地理信息数据内容,这样才能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实现规范化管理数据信息的目标,同时能够提升数据信息的准确性,持续提升空间数据管理的水平,最重要的是能够更加全面地完善地图信息的内容。

3.4 乡村振兴信息管理

乡村振兴信息化管理实现了乡村振兴对象信息化管理、乡村振兴档案管理、乡村复兴资金管理等功能。乡村振兴对象信息管理实现了对乡村振兴目标对象(如具体村庄、行业、项目)基本信息的添加、删除、修改等编辑工作。它还可以上传和管理各种多媒体数据,如照片和视频,直观地显示乡村振兴的实际进展。乡村振兴档案管理记录乡村振兴工作的内容、时间、进展、存在的问题,为后期人员考核提供数据支撑,监督乡村振兴工作全过程,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乡村振兴资金管理对资金的来源、用途、人员和成果进行记录和监督,确保资金使用安全。

结束语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利用GIS技术结合乡村振兴工作,搭建了乡村振兴管理系统,实现了乡村振兴工作从传统的粗放管理模式向信息化、精细化的集约管理模式转变,让乡村振兴管理真正做到了精准识别乡村振兴对象、精准管理乡村振兴项目以及精准引导和监控乡村振兴进程,推动乡村的全面振兴。 该系统利用GIS技术,实现了乡村振兴对象、乡村振兴项目的空间化,能够在地图上展示、查询和统计,让管理人员对乡村振兴信息一目了然,做到心中有数。

参考文献

[1] 潘宸,严瑞,仇海亮.“地理信息+” 精准扶贫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工程勘察,2019(3):47-50.

[2] 王浩舟,常雅荃,李川,等.无人机影像处理软件Pix4Dmapper与Photoscan在资源普查中的成像性能分析[J].甘肃科技,2017,33(22):46-51.

[3] 孙艾青,刘伯恩,高兵.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自然资源政策框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20(10):8-15.

[4] 谭燕萍.低空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系统在美丽小镇建设中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8,41(3):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