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徐芳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甘庄中心小学 653308
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体验式学习作为一种融合了实践、探究和反思的教学方法,正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验式学习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和优势,本文即以此为主题展开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教学应用
引言: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主体性和自主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这个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需要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体验式学习是一种通过实际体验和亲身参与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体验式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意识。
一、体验式学习的内涵及特点分析
体验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实践体验和亲身参与来促进学习的教育方法,强调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的亲身体验和实践操作,通过自己的感知、发现和解决问题来构建知识和理解。其特点包括以下这些:第一,学生主体性。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造性思维,学生在体验式学习中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是参与者和创造者。他们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操作,从中积累经验、发现问题、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理解。第二,实践性。体验式学习把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使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学生通过各种实际情境和实践活动来进行学习,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第三,问题导向。体验式学习强调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需要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够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合作性。体验式学习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需要和他人进行合作、交流和共享。通过合作和互动,学生能够相互启发、交流思想和解决问题,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人际交往能力。第五,反思性。学生在实践活动后,需要对自己的行为和经验进行反思和总结,从中提取出有用的经验和教训,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对自己学习过程的认识。
二、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地建构个体知识的过程,情境是学生与环境互动的媒介和桥梁,能够促进学生构建自己的理解和知识。情境提供了学生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真实环境,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和探索,将抽象的概念与实际经验相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创造适合学生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提供问题解决和知识生成的机会,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和知识构建。例如,在教学《测量》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创设真实情境来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学生在直接参与、观察和体验现实生活中的情况和问题的基础上,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到学习内容的实际意义和应用场景。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背景、经验和兴趣,情境设计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背景知识,以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参与其中。同时,情境教学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和生成知识中做好指导和促进,避免学生迷失在情境中而无法有效学习。
(二)引导自主探究,促使学生的再造体验
学生具有探索和发现的天性,他们渴望在学习中起到主动的角色,而不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因此,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并积极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经历来建构知识。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不仅能够掌握知识,还能够创造性地发展和扩展自己的理解,通过再造体验,能够更好地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相结合,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在开始体验式学习之前,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预测。例如,在学习长方形面积时,教师可以问学生:“两个长方形的长度和宽度都不一样,那么它们的面积会有什么关系呢?”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预测,为接下来的体验奠定基础。之后,为了使学生能够真实体验数学的应用和意义,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际场景进行体验,加深对数学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三)重视合作学习,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互动交流中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增强团结协作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合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共同探索数学问题和解决方案,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解题、角色扮演等方式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在小组中,学生可以互相帮助、相互学习,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在《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项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并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机会参与到合作中,避免出现某些学生被边缘化的情况。在这一任务指引下,学生能够共同协作、分工合作,体验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提高学习效果。
(四)强调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应用体验
学以致用,“学”是基础,“用”是目的。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学科,然而,在以往的教学中,部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存在机械性,他们只注重记忆公式和步骤,缺乏实践,使他们没有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内涵,也很难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能够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可以帮助他们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能够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教学《面积》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场景,如教室的面积、图书封面的面积等,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价值,并在亲自动手测量中来解决问题,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验式学习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实际体验和亲身参与,学生可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培养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合作与交流,提高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在数学教学中积极探索和灵活使用体验式学习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张菊萍.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3(7):0127-0130.
[2]邱素连.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亚太教育,2023(1):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