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Rural Education

小学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实践探讨

作者

叶金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疏附县明德小学 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 844100

摘要:本文通过对小学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实践进行探讨,结合实际情况探索有关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策略从解决问题重要性开始,提出了相关的教学方法,通过启发性的教学思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与激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解决问题;小学中年级;教学方法;逻辑思维;创造力

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实用的学科,不仅能够让学生加深对学科知识的印象,还有助于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在小学中年级解决问题教学中存在的教学问题较多,如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缺乏足够的思维训练和创意培养等。因此,探索有效的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

一、小学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能力提升的教学价值

在小学中年级的数学课堂上,教师们经常会强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这种能力的提升不仅仅关乎学生在数学领域的学习成绩,更是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第一,通过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数学是一门逻辑严密、思维深邃的学科,它不仅仅关乎于公式的运用和计算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当学生能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时,学生不仅仅是在计算,更是在思考、探索和发现。通过解决问题,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背后的原理和规律,使数学不再是一堆抽象的符号和公式,而是有形、有血有肉的知识[1]。第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面对各种情况和难题,需要根据已有的知识和技巧进行思考和判断,同时还要尝试不同的方法和路径。这种思考和判断的过程,正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通过解决问题,学生能够培养灵活思维、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学会在复杂的情境下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解决问题能力提升教学还有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在课堂学习时所面临的问题较为复杂,需要通过他人的合作来进行多样化的探究。通过合作,学生不仅能够从其他人那里学到新的思路和方法,也能够学会倾听、交流和理解他人的观点。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仅是独立思考,更重要的是在团队中协作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不仅对于学习和工作都有积极的影响,更是对其未来社交和人际关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第四,通过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能够培养坚持不懈的品质。解决问题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学生需要不断尝试、反思和修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具备坚持不懈的毅力和耐心。解决问题需要学生克服困难和挫折,同时也需要培养学生的毅力和自信心。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解决了一个问题时,学生会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这种成就感将会激励学生在其他领域坚持努力,追求更高的目标。

二、小学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能力提升的教学方法

(一)引导学生多角度看待问题,夯实基础

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提升教学中,一种值得推荐的教学方法是通过引导学生多角度看待问题,从而提高其解决问题能力。这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够在面对问题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2]。

例如在小学数学中,学习“时分秒”是一个涉及时间概念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而言,理解并掌握好时间概念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然而,时间的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往往较为抽象,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时间的正确认识。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时分秒”问题为例,教师可以采用基于多角度的引导教学方法。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系列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比如,教师可以问学生:“一天有多少小时?一小时又有多少分钟?一分钟呢?”通过这样的引导问题,学生可以逐渐建立起对时间的层次性和计算性的认识。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具体实例和生动形象的教学资料来辅助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准备一个大型的钟表模型,通过模拟时间的流逝,引导学生观察指针在钟面上的移动,从而形象地感受时间的流逝和计算时间的方法。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时间概念展开教学,比如问学生:“早晨醒来时,你通常起床时间是几点钟?放学后通常是几点钟?”通过这些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除了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教师还可以通过举一反三的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相关而略微复杂的问题,要求学生将所学的时间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其他场景。比如,教师可以问学生:“如果有人告诉你某个事件发生需要5分钟,你会用什么方式计算时间?如果有人告诉你某个事件发生需要1小时,你又会用什么方式计算时间?”通过这样的扩展问题,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推理能力和灵活运用时间概念的能力。

(二)寓教于乐氛围构建,激发思维

通过构建寓教于乐的教学氛围,配合着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以及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这也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3]。

例如在“测量”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运用游戏、竞赛等形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和掌握测量的相关概念和技巧。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测量比赛,让学生们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实际测量,如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学生桌子的高度、语文和数学课本的厚度等,通过测量结果的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对测量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数学游戏,如测量迷宫、测量拼图等,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将课堂知识融入其中,使学生能够在趣味化学习氛围中来进行多样化的学习,具备较强的解决问题思维。例如,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图片、实物、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地展示测量的概念和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测量活动,如测量校园的长宽、测量班级同学的身高等,通过亲自动手的实践探究,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和掌握测量的方法和技巧。此外,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进度,设置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深入性的探索,并且清晰地表达内心的解题思路,创新学生的解题方法。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将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融入教学中。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个别化辅导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此外,教师可以通过点拨和引导,让学生在发现问题中进行多样化的探究,并且回顾以往,解决在解题中存在的各项问题,无形之中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串联问题解决目标,掌握技巧

通过串联问题解决目标,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时的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倡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方法,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并且注重巩固学生的知识点。这样,学生能够在充满趣味性的教学中,积极参与到问题解决中,提升自己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一个关键的知识内容,对于学生建立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问题串联融合到解决问题教学中让学生由浅入深地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逐渐的把握课本中的核心知识,配合着教师的有效引导,面的开阔学生的学习思维,并且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例如,在介绍分数的概念时,可以以实际的例子出发,比如让学生想象一个蛋糕被切成几块,并询问学生如何表示这些块的比例关系。通过这样的启发,学生能够主动触发思维,积极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之后教师应当倡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解决。例如,在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一道问题,让学生自行解决。同时,教师也应当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实践操作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分数的概念,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中可以提供一些实际的物品,让学生将其进行分割,并用分数的方式表示出来。通过这样的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分数的基本运算规则,并且可以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三、结束语

解决问题是小学中年级教学的重要目标,符合了新课标的教学要求。通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学习能力。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有效策略和方法,完善教材和教学内容。同时,还可以进行跨学科的合作,密切各个知识之间的关联,让学生以多样化的思维进行知识的综合运用,具备较强的解决问题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云.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实践探索[J].教育科学论坛,2022(05):55-57.

[2]吴岳峰.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267.

[3]张旺.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具体问题[J].才智,2020(04):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