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五有”课程体系背景下小学美术德育教学研究
李清
常州市中天实验学校(小学部)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德育教学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审美情趣、美术素养的培养。因此,美术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的德育教学需求,并将德育资源与小学美术教学进行结合,保障学生学习的效果及质量。本文通过对小学美术德育教学的研究,探讨了基于“五有”课程体系背景下的小学美术德育教学方法和策略,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五有”课程体系;小学美术;德育教学
引言:“五有”指的是让学生有感恩心、有包容心、有责任心、有自律心、有进取心,教师在开展小学美术德育教学工作时,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德育意识,能够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并将其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同时,为了构建五有课程体系,学校会为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保障,如加强师资培训、完善课程设置等,以确保德育教学的有效实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以提高小学美术德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为德育知识的渗透提供有效的教学措施,在加强美术与德育知识融合的同时,也会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长。
一、借助美术绘画教学,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对于一名小学美术教师来说,向学生讲解美术知识和绘画技巧是最为基础的教学工作,美术教师应深入挖掘美术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元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材所包含的德育知识进行分析。在探究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从美术作品中蕴含的文本理论、插图来源、背景知识等入手,让学生感知美术作品中蕴含的美好品质或思想,了解到德育的知识及重要性。为了将“五有”课堂体系与美术课堂进行结合,教师需要运用合理的方式进行教学,并了解德育教学的内容及思想,确保小学美术课堂中得以顺利渗透德育知识,保障“五有”课堂体系在小学美术课程中应用效果及质量。
例如,在讲授有关“最受尊敬的人”这部分内容的时,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现出身边最值得尊敬的人的图片或视频,像父母、教师、消防员、医生等等,都是学生进行选择的对象之一。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想象“最受尊敬的人”的职业、外貌特征等细节,动手绘画出自己心目中“最受尊敬的人”的特征,并邀请学生表达绘出这幅画的意义之所在。除此之外,在教授以“母亲节”为主题的美术知识时,学生要了解母亲节的由来,并感受母爱的高贵和威严,懂得尊重和感恩父母。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将学生分成几组,让学生讨论感谢父母和教师的方式和行动,并且让学生在课堂为母亲做节日贺卡,既培养了学生的感恩之心,也会让学生在实践的同时,掌握到德育知识的重要性,而不是向学生简单传授绘画技巧和方法。因此,将德育知识渗透到美术课堂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加强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从而对学生有所帮助。
二、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进取之心
在当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内容需符合当今素养教育的核心,教师也要从小学生小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合理的小学美术德育教学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精神,并形成准确的“五有”课程教学体系。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在传授美术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同时,需要在其中渗透德育知识,深入挖掘美术教材中所呈现的德育元素,引导学生学习美术知识及德育知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了提高学生对于美术知识的感悟,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充分掌握教材内容,以德育为载体进行渗透,让小学生通过美术以及德育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进取之心。
比如,教师在对苏少版美术第九册《版面设计》的内容进行教学时,为了培养学生的进取之心,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竞争机制,首先在上一节课结束之前布置一份作业,就是让学生在课后时间设计一幅黑板报,在纸上画出黑板报的轮廓、细节与颜色,并在本节课以投票的方式选出黑板报设计最好的三名同学,给予相应的奖励。通过这一环节的引入,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进取之心被随之激发,很多学生在课后的时间里思考黑板报设计的内容,想要尽自己的努力去获得相应的奖项。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关于“剪纸”的知识时,带领学生学习剪纸的来源与基础知识,让学生了解不同人物、图案、纹样等内容的剪纸方法,并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研究出设计剪纸新花样的方法,并以比赛的方式将各个小组的剪纸成果进行比试,提高学生的进取心与学习兴趣。剪纸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到我国的传统文化,也能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及比赛的方式提高其进取心,加强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从这也就能够看出,在美术课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还要对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德育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开展美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富含大量的实践内容,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实践的能力,所以教师在进行小学美术德育教学的过程当中,需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实践活动,并将德育元素融入实践活动中,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将德育知识应用于小学美术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和生活态度,学会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和学习的挑战。这样,学生在创作时也会将善良、高尚的思想融入自己的美术作品中,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升华,并在实际的生活中敢于面对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学生的自律心与责任心。而将德育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中,不仅能让学生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对学生的发展大有裨益。
例如,教师在教学“保护文化遗产”的内容时,组织学生开展以“保护文化遗产”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过去所学的知识和绘画方法,创作出与“保护文化遗产”主题相符合的美术作品,并让学生尝试说明自己创作的美术作品具有什么意义及精神,以及运用什么方式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在学习古代陶瓷艺术和青铜艺术的时候,教师需帮助学生了解到陶瓷、青铜的发展历史,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遗产发展的历史,了解到过去的人们所具有的智慧及精神,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品质与价值观念。此外,教师在讲解“瓶子改造”时,可以引导小学生重新利用废品制作成一些美术作品,包括旧报纸、旧盒子等,有的小学生下课后把小笔筒贴在墙上,当做是家里的牙膏筒;或者尝试把家里的旧衣服变成布袋,减少塑料袋的使用等。这些行为将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这些行为将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将环境保护的理念渗透到学生的心中,形成一份独特的责任心,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做到不乱扔垃圾、废物利用等行为,使学生唤醒自身乐于助人、敢于竞争、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和特点。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当前小学美术德育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构建“五有”课程体系,并运用合适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能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正因如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探索,将美术教育与德育教学进行有效地结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及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章琪琪.打造"成长教室" 共育"五有"少年——小学校本德育课程建设探微[J].现代教学, 2022(3):61-64.
[2]韩梅.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旬刊, 2018(03):178.
[3]许浩昂.新时期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J].山海经:教育前沿, 2021, 000(009):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