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Rural Education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探究

作者

颜如玉

讷河市龙河镇友好中心学校 161300

摘要:古诗词是中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珠,是一代又一代人传承和弘扬的优秀中华文化。在中学古诗词教学中,加强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与欣赏能力,是提高中学古诗词水平的重要手段。从初中语文课本中古诗词所占的比例来看,它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古诗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它语言优美、词句凝练、情感丰富、意境悠长。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古诗常常用简单的内容传达丰富的意蕴,但是,初中生在学习古诗时,因为没有很强的代入感,使他们很难理解诗人的内心情感。因此,教师应该更加重视对初中学生古诗词欣赏能力的培养,以加深学生对古诗词内涵的认识,进一步领略中国古诗词的魅力,进而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

一、探索古诗境界,感受人文精神

初中阶段选择的古诗词课文内容比较有深度,这些古诗词的创作也饱含了古代作者的思想,如果进行深入阅读能够感受到文章中的境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文章内容的深刻属性,让学生自主探索古诗的境界,以现代角度解读古诗内容,感受古代文人的时代精神,实现学生古诗词阅读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古诗《观沧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学生预习诗歌内容,让学生了解诗歌背后的曹操。虽然曹操有着远大的抱负,但是其内心世界依然有着文学追求,他的作品中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象,这些景象都是他常年征战生活中观察到的,更是他个人心境的体现。在征战的生涯当中,他感受到了人性的多变,以及复杂的战况,他会感受到常人难以体会的压力。但是诗歌中的曹操又是另一番模样,他对秋风中的树木、星光、日月都非常珍惜,这些自然风光陶冶了他的情操,使其能够及时调整自己,能够以更加平静的心态面对动荡的局面。学生通过这首诗的学习,可以对曹操的另一面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这样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加审慎面对小说和民间传说,能够认识到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教师正确的引导可以让学生以科学的视角看待历史故事,同时能够对历史文化更加重视,积极参与到历史文化的传承当中。

二、感受语言魅力,培养学生语感

古代诗歌的创作比较讲究韵律,这种韵律特点与现代文化中流行的说唱有着部分重叠,教师可以合理利用两者存在的特点交叉,让学生将古诗词改编为现代说唱的歌词,促使学生可以在创作过程中感受到古诗中的语言魅力,从而传承文化,并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语感。例如,在《夜雨寄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古诗的熟读和背诵,确认该诗歌的韵脚。学生能够通过多次背诵后,确认这首诗歌的韵脚。而且这首诗歌的修辞方式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前半句写的是诗人面对的现实,诗人与故人两地相隔,但是两地有着不同的风景,诗人面对着狂风暴雨,这种恶劣的天气当中,他想起了远方的朋友。后半句诗人开始展开想象,什么时候两个人能够再聚在一起,谈论这里夜晚的雨,一起做生活琐事。诗人将自己的思念情思寄托于雨中,应用自然风景抒发内心的情绪。教师通过引导,可以让学生理解朋友之间的思念之情,进而利用课堂学到的韵脚知识,进行个人创作。学生可以选择日常听歌时遇到的节奏,给这首诗歌重新作曲,将该诗歌的主旨以现代化的方式展现出来,使语文教学可以展现出趣味性。

三、开展群文阅读,增强意境理解

想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良好的古诗词教学,教师还要通过群文阅读方式引导学生将某一类或者某一作者的诗词作品放到一起进行对比,从对比中发

现诗词中所蕴含的独特意蕴。我国古代诗词众多,同样是写爱国,不同的诗人就能够写出不同的韵味,而就算是同一诗人,在不同的心境下,作品也往往包含着不同的韵味。鉴于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学习中展开群文阅读,通过不同作品之间的对比,再结合诗词创作背景,感受这首诗词的独特意蕴。比如,在《观沧海》这首古诗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将其与曹操的另一篇名作《短歌行》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感悟诗人心态的变化。在《观沧海》的创作背景中,诗人刚刚打了胜仗归来,正是扬鞭跃马、意气风发的时候,因此在这首诗中就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诗句;而在《短歌行》中,作者正值赤壁之战前夕,眼看一统天下就在顷刻,不由志得意满,回顾往昔峥嵘岁月,更有不一样的感叹,因此诗中以“周公”自比,颇有志得意满之感。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会对诗人的感情有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也对创作背景对诗人情感的影响有更深刻的认识。

四、剖析关键字词,赏析诗词语言之美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歌”是对我国文化与诗歌关系最平白的叙述,古诗词作为我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自身独特的文化魅力流传至今,除了其自身的审美价值外,诗人在创作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感情、精神以及创作过程都使古诗词拥有了鲜明的活力。诗人用简洁、精炼的语句表达出自己的感情和历史,且诗不仅用来传情,还用来传史,这也是我国诗歌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例如,教师在对《游山西村》这篇课文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先帮助学生把课本上出现的重点字词标注出来,让学生感受作者在用词用字方面的巧妙之处。在《游山西村》这篇课文中,最著名的两句便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其中的“明”与“暗”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也成为整首古诗的诗眼。在学生已经对古诗有了初步学习之后,教师就要把这两个字单独拿出来让学生对其进行赏析,体会诗的意象和诗人的情感。从这里可以看出,我国的古诗词在语言方面的精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引,提高学生对经典文化的审美能力。

总结

古诗词具有深厚的内涵,它肩负着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品德素质等重要任务,使语文教师在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方面,走出了一条新的道路。在新课标的要求下,中学语文古诗的教学要从学生的长期发展和自身的发展出发,不断地创新教学思想和方法,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互动,充分调动初中生对古诗词的欣赏兴趣,使古诗词的教学真正达到陶冶情操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郑宗成.初中语文有效开展古诗词教学实施策略[J].智力,2022(25):103-106.

[2]杨晓燕.注重古诗词教学,感受其中力量——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具体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2(34):49-52.

[3]王佳.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探究[J].学周刊,2022(20):158-160.

[4]何新宇.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分析[J].新课程,2022(23):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