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对小学生耐力素质培养的有效探讨
白钢
东师附小净月实验学校 吉林长春 130000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和核心素养的多个方面,其中包括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人文素养和国际视野等。接着,本文分析了小学生耐力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缺乏耐力意识、锻炼方式不够科学、锻炼时间不够充分以及锻炼内容不够丰富。最后,本文提出了优化策略,包括加强学生对耐力的认识、探索间歇性训练方式、每天最低锻炼时间和加入丰富多彩的运动项目,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耐力素质。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生;耐力素质
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耐力素质是其中的重要一环。然而,当前小学生的耐力素质培养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文旨在分析小学生耐力素质培养的现存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期能够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耐力素质。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些核心素养包括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人文素养和国际视野等多个方面。其中,学习能力是基础,思考能力是关键,解决问题能力是重点,创新能力是核心。
学习能力是终身受益的核心素养,也是适应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能力。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变革中,学习能力是指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的能力。这包括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准确解读信息的能力、创新应用信息的能力等。思考能力是指学生通过思考,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是指学生通过分析问题、制定计划、采取实施、评估结果等步骤,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是指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的能力。实践能力是指学生通过实践,掌握实践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是指学生通过沟通、合作,与他人进行有效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人文素养是指学生通过人文学科的学习,掌握人文精神和人文价值的能力。国际视野是指学生通过了解不同文化,开放心态接受多元文化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生耐力素质培养现存问题
1.缺乏耐力意识
尽管小学生已经意识到锻炼对身体的重要性,但在日常生活中却常常缺乏耐力意识。许多学生认为,锻炼只有在参加体育比赛或者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时才能进行。这种想法导致学生缺乏锻炼的自觉性,也使得他们无法充分发挥锻炼的潜在价值。
2.锻炼方式不够科学
小学生的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他们的身体承受能力相对较弱,因此需要更加科学和系统的锻炼方式。然而,目前仍有部分小学生采用不科学的方式进行锻炼。比如,一些学生和家长在锻炼时没有进行适当的热身,也没有采取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式。这些不科学的方式不仅会降低锻炼效果,还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
3.锻炼时间不够充分
小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课业负担也很重,导致他们很难有足够的时间来开展锻炼活动。尽管有些学校安排了课外活动的时间,但许多小学生还是无法充分利用这些时间来进行锻炼。在这种情况下,锻炼就很容易被忽视,也成为一种“口号式”的运动。
4.锻炼内容不够丰富
小学生的身体素质相对较差,他们需要从简单的锻炼内容开始,逐渐提高锻炼的难度。然而,目前仍有部分小学生进行的是单一的跑步锻炼,或者只有少数学生进行其他类型的锻炼。这种单一的锻炼方式无法满足小学生的需求,也无法提升他们的身体素质。
三、核心素养下小学生耐力素质培养的优化策略
1.加强学生对耐力的认识
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持续地进行某项运动或活动的能力。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培养其耐力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通过以下做法来加强学生对耐力的认识。可以通过耐力知识讲座、耐力测试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耐力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耐力等知识,提高学生对耐力的认识和理解。除了开展理论知识的教育,我们还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实际的耐力训练活动,如户外拓展、长跑比赛等。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耐力的锻炼和挑战,进一步加深对耐力的认识和理解。耐力可以通过多种锻炼方式来提高,如慢跑、快走、游泳、健身等。我们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耐力锻炼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对耐力的认知和理解。
2.探索间歇性训练方式
间歇性训练是指通过交替进行不同强度的运动来提高耐力的训练方式。相比于传统的持续性训练,间歇性训练更加考验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但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首先,我们需要制定一份合理的间歇性训练方案,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和运动习惯,合理分配训练强度和时间,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锻炼效果。为了让学生更加喜欢间歇性训练,我们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间歇性训练活动,如比赛、游戏等,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锻炼身体,提高耐力。
3.校方规定每天最低锻炼时间
每天最低锻炼时间是指学生每天必须进行的锻炼时间,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耐力素质。我们需要制定一份合理的每天最低锻炼时间方案,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和运动习惯,合理分配每天最低锻炼时间,并确保学生能够完成规定的锻炼项目。为了让学生更加喜欢每天最低锻炼时间,我们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每天最低锻炼时间活动,如比赛、游戏等,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锻炼身体,提高耐力。在进行每天最低锻炼时间锻炼时,学生需要注意安全,并且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能力适当调整锻炼方案。
4.加入丰富多彩的运动项目
丰富多彩的运动项目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锻炼身体,提高耐力素质,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使学生可以得到更好的锻炼效果,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为了让学生更加喜欢运动项目,我们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运动项目活动,如比赛、游戏等,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锻炼身体,提高耐力。
四、结语
小学生的耐力素质培养需要加强耐力意识、科学锻炼方式、充分的锻炼时间和丰富多彩的运动项目。只有通过这些优化策略,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耐力素质,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希望相关教育机构和学校能够重视小学生耐力素质培养,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宫凯.浅谈提高小学生耐力素质的有效策略[J].体育画报, 2021, 000(012):53-54.
[2] 蒋超,徐同胜.基于体育教育与健康的探讨谈培养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三要素"[J].文学少年, 2019(3):1.
[3] 张春娇.基于体育核心素养的小学耐久跑教学策略[J].亚太教育, 2023(12):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