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初探
刘志春
身份证:230722198402050226
摘要:在我国经济形势良好的影响下,食品工业的发展正在逐步加快。在实践中,为了提高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有必要分析该领域的监管问题,找到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为食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本文论述了当下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的具体措施,以期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问题与措施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为适应社会需求,食品安全标准得到不断补充和完善,但食品安全标准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导致食品安全标准难以顺利实施,也容易造成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安全问题监管不到位,出现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工程安全保障与监督管理策略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将重点介绍该策略的具体内容和措施,以及其在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1食品工程安全的重要性
食品工程是以工程学、化学、生物学和营养学等基础知识为依据,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工程手段,对食品的生产、加工、质量控制和包装等进行研究和开发的技术领域。食品工程涵盖内容广泛,包括农产品的收获、处理、运输和销售等各个环节。食品工程旨在解决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提高食品安全、质量和可持续性,同时还要考虑环保、资源利用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因素。食品工程是一门前沿学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社会和经济作用。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食品安全问题包括食品中的有害物质、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污染,食品中的添加剂、农药、兽药等物质残留问题,以及有关食品的虚假宣传、欺诈行为、假冒伪劣现象等。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可能会导致消费者出现健康问题,如食物中毒、疾病的发生等。此外,食品安全问题还可能会影响食品行业的信誉和相关企业的经济状况,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保障食品安全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界合作,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公众的食品安全权益。
2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相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习惯从法律规范的执行层面开展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监管,缺乏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缺少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思考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理念。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是全链条过程,在当下食品监管工作中,缺乏完善的食品安全源头监管和市场监管机制,监管机构忽略了对食品安全源头的监管,同时和农业部门的协同沟通机制薄弱。由于执法体系不畅、执法力量薄弱、执法手段欠缺等各种原因,各个流程法律法规有待强化。监管部门无法做到对食品原材料的有效监管,对食品的种植、养殖环节关注程度不高,不能从根本上提高食品生产经营厂家的违法犯罪成本,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威慑惩戒作用有限,且其未能及时披露足够的食品安全信息引导消费者消费。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相关部门对食品生产厂家监管不到位,出现畸形的食品安全问题,影响民生安全,阻碍经济发展。
2.2监督手段滞后
1)①监管部门在监管手段上常常采取被动、惩罚性的方式,对于如何预防和减少食品安全隐患方面的措施尚显不足。②缺乏新技术实验室设备,无法利用高科技手段对各种食品中隐藏的化学残留物进行检测。③制定食品行业的标准、规范、法律体系仍需要更加科学透明。例如,当前对化学添加剂的使用没有统一规范的执行标准,使得监管部门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不确定性,影响监管效果。2)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数量庞大、监管难度大我国食品企业众多,分布广泛,监管难度较大。同时,在监管的过程中,还存在执法标准不一致、不公正、不透明等问题。监管部门设备落后,且部分从事食品监管的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知识及工作经验,导致在监测、检验、风险评估等方面出现短板,监管效果不理想。
3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解决措施
3.1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相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机制,通过市场机制形成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博弈关系,并在市场自我调节基础上施加干预,逐步实现食品安全监管动态平衡。应当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从源头抓起,建立预防机制,加强对批发市场和大型超市的监管。相关部门应当进一步提高监管人员对食品安全整治工作的认识,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始终把食品安全作为保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常抓不懈,持续健全监督检查体系,合理划分监督检查事权,做好食品安全日常检查、体系检查工作,加强信用监管、智慧监管,加快职业化、专业化检查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监督检查实效,全面提升食品生产监管工作水平。对食品销售者以及生产者定期进行知识宣教,使其把食品安全转为自身的自觉意识,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3.2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为确保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必须要对食用农产品质量严格管理。种养殖经营业户要严禁使用、限用农药、畜禽产品禁用兽药及“瘦肉精”、水产品违禁药物,按照要求使用农业投入品。农业农村部门要切实履行好食用农产品从种植养殖到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前的监管职责;市场监管部门要切实履行好食用农产品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后的监管职责,不断提升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水平。建立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制定农业投入品定期检测制度,提升农业投入品监管能力,建立监管名录制度,并登记备案,制定农业投入品购买索证索票、经营台账等制度,不定期检查农资经营户经营台账记载及诚信守法经营等情况。加快建立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并通过监督食用农产品经营者建立并严格落实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制度,逐步实现食用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质量安全追溯。
3.3采用新型技术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
采用新型技术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是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措施。新型技术包括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这些技术可以实现对食品生产、流通、销售和消费等环节的全面监测和管理,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效率和精度。例如,采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生产环节的实时监测和控制;采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对食品安全信息的全面分析和预测;采用云计算技术可以实现对食品安全信息的全面管理和共享;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自动识别和预警。
3.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是保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力量的重要措施。应注重培养具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加强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同时,要适当提高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人员的待遇和福利,增强其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结束语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非常关注的话题,不安全的食品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虽然我国在食品安全监督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仍存在诸多的问题及困难。为了保障公众的饮食安全,必须持续地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提高食品安全监督工作的水平与能力。为此,本文针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对策进行优化为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娜.分析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完善优化路径分析[J].食品界,2022(1):87-89.
[2]邓义,周梦丽,刘雅诗.基于舆情分析的中国网红餐饮食品安全监管研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3(1):36-41.
[3]麦海岸,张梅英,黄桂玲,等.探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5(17):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