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多动症行为观察与研究
刘艳玲
南京技师学院 江苏南京 210023
摘要:许多家长对幼儿多动症有着许多的误解,而本论文旨在阐述关于幼儿多动症的各方面的研究,包括定义、成因、症状分析、治疗对策等,使人们对幼儿多动症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并且能够正确对待多动症幼儿,让一些家长、老师走出误区,使幼儿多动症患儿尽可能得到好的治疗。家庭因素和环境因素是影响幼儿多动症的重要因素,家庭里的教育方式,周围环境的氛围的好坏,都容易使幼儿情绪冲动行为冲动。建议使用正强化中的赏罚来帮助幼儿改掉多动症,这种正面影响有利于树立孩子的信心,使孩子积极向上。
关键词:幼儿;多动症行为;病因;对策;赏罚分明
一、幼儿多动症基本症状及伴随问题
我国只有少数地区少数医院开展幼儿多动症专科门诊,不少家长目前尚求医无门。为了达到广大家长老师及幼儿本身的迫切就医愿望,我国对幼儿多动症防治工作做出以下努力。
(一)注意缺陷
李老师在一幼儿园小班实习了两个月,在此期间,发现小班有一四岁幼儿王鹏的行为与其他幼儿有所不同,他没有朋友,常常脱离班级一个人活动,还有点口吃,与老师小朋友语言交流有障碍。李老师在发现该幼儿行为异常后,李老师怀疑他是否有多动症,为了证实这个想法,李老师开始对他的行为进行观察。在两周的观察后,李老师发现有如下一些明显性的行为:
1.做操
做操时手脚都在不停的乱动,并没有按照课间操的要求完全是他自己在手舞足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而且他总是显得走不稳站不稳,摇摇晃晃的,天上飞来几架飞机,他就一直望着飞机,不再做操,老师提醒他也完全没有反应。其他小朋友虽然也被飞机吸引但是很明显的可以看出没有他那样分散精力。课间操做完,他总是显得格格不入,不合群,其他小朋友都回活动室去了,他还呆呆的站在那里,李老师提醒他,他仿佛没听到似的一动不动,后来还是李老师拉回去的。该案例显出王鹏小朋友不仅容易被其他东西所吸引,还容易分散精力。
2.吃饭
王鹏吃饭比较快,还喜欢做些小动作,例如用勺子靠近右边小女孩的头发,习惯性地到处望来望去,饭粒经常掉到桌子上、衣服上、地上,想喝水了就叫着要喝水,没有得到水就自己跑开了去倒了一杯水。该案例显出王鹏小朋友因为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而引起的好动。
3.游戏
王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但是常常注意力不集中,一会儿到处望望,打扰其他的小朋友。在玩玩具时,他总是喜欢一个人在窗前把玩具摆上去,这是不允许的,其他小朋友都是安静的靠墙坐着玩。收玩具时他从不会主动交过来,老师叫了很多次他就是不肯交,后来不想玩了他就随便乱放个地方跑了。
通过这些观察记录,能判定王鹏有多动症。一般说来,孩子喜爱活动是生理上的特点,他们进行或参与的活动总是有动机有目的,因而是可以自我克制的。多动症患者不但多动,而且他们的动往往是在注意力分散的情况下出现的,很难自我克制,这就超出了正常的生理范围,成为一种病态。1991年美国报道患多动症幼儿占学龄幼儿的3%一一5%,我国约占3%,男孩和女孩的比例是51。如果对这些幼儿没有及时的治疗还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心理健康和品行等一系列问题。
(二)活动过多
被患多动症的幼儿往往从小活动量就大,随着出生后被患多动症的幼儿的身体就不太安分了,尤其是进幼儿园后,这些幼儿也不能按正常要求的时间坐在小凳上。大部分幼儿因受制约而增加了对自己活动的限制,多动症患儿过度活动则更为明显。对幼儿而言,静和动是守衡的,越是限制他动,他越会多动,动够了必然有安静的过程。这是典型的活动过多,精力旺盛。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孩子好动是精力旺盛,是身心健康的表现。好动也是孩子探索自然和社会的一种表现。他们看什么都要摸一摸、动一动、看一看,还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来,对周围的事物都新鲜、好奇和不理解。
(三)行为冲动
幼儿行为冲动是由经常不能自觉控制自己行为的幼儿。其行为由外界刺激引起,爆发突然,缺乏自觉目的性,意识不到行为后果。烦躁易怒,时常表现出如哭闹叫喊等强烈的消极情绪反应,且有较多的攻击行为。可分为病态冲动幼儿和非病态冲动幼儿两种:病态的属幼儿精神病之列,非病态的多因教养不当(如过分斥责、溺爱等)所致。冲动是行为系统不理智的各种表现,是人的情感特别强烈,基本不受理性控制的一种心理现象。可表现为行为上的,也可表现为思想意识上的。应注意采取科学的教育、治疗措施对其进行教育。
1.区角活动
某天,朱老师对安妮进行活动观察,早饭过后,安妮主动选择自己喜爱的图书区进行活动。旁边小华带来新图书,正当他看得开心时,安妮走过去抢小华的图书,因小华抓住图书不放,安妮就在小华的脸上咬了一口,她最终抢到了图书。
2.集体教学活动
在集体教学活动分享阅读中,幼儿坐在小椅子上,安妮坐在最后一排。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后,让幼儿自由讨论。安妮一会儿拉拉前面小朋友的头发,一会儿抓旁边小朋友的衣领,还故意把别的小朋友绊倒。老师发现后,叫她起来回答问题,她却支支吾吾。
多动症幼儿看起来特别耐心,并且非常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也经常在冲动之下对别人说的话和做的事进行反馈,有时候非常情绪化,多动症患者的这些行为通常会以被批评告终。有时候他们会马上将一个突发奇想的念头付诸实施,而不考虑自己正做着另外一件需要首先完成的事情。他们总是要求过多且说话大声,经常垄断谈话。
二、幼儿多动症病因分析
迄今为止,医学界对于幼儿多动的发病原因尚无明确的定论,经研究这多方观察发现,幼儿多动症的产生原因是由遗传、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一)遗传因素
根据Joel Nigg博士《什么引起了多动症》一书中所述,只有少部分的孩子被发现患上多动症是因被毒素或其他危害事件破坏了早期大脑发展。还有什么其他原因可能导致大脑化学物质改变、大脑不活跃以及大脑部分区域较小?大量的关于多动症的基因学和遗传学的研究发现了一个极有可能的原因——这种障碍显然在家族中蔓延。这种多动症的家庭遗传最早在40多年前由艾奥瓦大学医学院的James Morrison博士在关于多动症幼儿的家庭的研究中所发现。此后这个研究发现又被洛杉矶加力福尼亚大学神经研究所的Dennis Cantwell博士和合作伙伴所证实。这些研究强有力的证明了遗传倾向对于这种障碍有很大的影响。
(二)家庭因素
幼儿多动症与幼儿的家庭背景也是有一定的关系的,多动症的患者大多数家庭背景不是很好,父母受到的教育程度也是比较低的,患者的社会经济层次也是比较低下,父母不懂的如何教育孩子,只会打骂教育,而家长这些简单粗暴的行为,很有可能会促成幼儿多动症的发生。孩子也无法与其他家庭条件好的朋友交往,这样的情况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问题,长期下去也会导致孩子患上多动症的疾病,还有些父母会因为重男轻女的因素而导致对女孩子不是特别在意,导致小儿多动症最关键的原因还是家长的教育方式问题。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弊病很多,使孩子不愿意亲近父母,甚至还会出现惧怕父母的现象,从而影响到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导致幼儿多动症的出现。
(三)社会因素
关于多动症的成因可能是饮食的争论一直存在。社会生态用糖或精制碳水化合物是否成为多动症病因之一,目前尚无一致结论。社会生态学的观点认为,在对幼儿的问题进行归因时,不能单从幼儿本身的身心特征去认识,还应该从幼儿的行为与环境关系去看待,注意幼儿的学习和社会环境的交互影响。
目前看来,对多动症的成因分析是一个长期研究和完善的过程。多动症的基本症状判断可有助于教师、家长等人及早发现幼儿患有多动症,及时采取教育干预。而相关研究发现有助于。患儿病情的改善。但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多动症幼儿本身就存在着个体差异性,大家需要了解到这种差异性的存在。多动症研究任然任重道远。
三、幼儿多动症对应策略
经过查阅各方面的资料,笔者根据以上遗传、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分别了解到其对应策略,分为药物治疗、家庭治疗和心理治疗这三种。
(一)药物治疗
治疗此病的药物可分为托莫西汀、利他林、苯丙胺、抗抑郁药等,但一般以利他林或苯丙胺为常用药品。药物会减少幼儿的躁动不安和总体活动量。服药后多动症幼儿的冲动程度更低,攻击性更小,破坏性行为也会更少。整体而言,这些药物可以提高个体的执行功能和自我约束力。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能够缓解多动症幼儿的紧张程度,同时还能改善孩子与父母,老师以及同伴之间的社会互动质量。还会给多动症幼儿带来更多的表扬以及更多的积极回应。
(二)家庭治疗
系统式家庭治疗是比较常用的一s种家庭治疗方法,孩子的言行与家庭其他成员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因此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并不仅仅是发生在孩子身上孤立的问题,对这些行为的治疗也不仅仅限于孩子本人,而应包括这个家庭,通过对家庭这个系统进行调节和反馈以达到稳定状态。
1.正确认识:作为多动症孩子的家长对多动症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多动症是一种疾病,孩子并不能控制自己,因此不能将小儿的病态行为误认为是“不好学”、“故意捣乱”等,也不要感到羞耻,要有耐心和信心,可以这样想“我的孩子是个好孩子,有良好的精力,只是注意力差点”。同时要努力学习有关多动症的知识,掌握多动症幼儿的心理。
2.关心体贴:多动症是一种病态,和其他病儿一样需要得到关心和体贴。因此,家长给与孩子更多父爱和母爱。要经常和孩子在一起玩,和孩子谈心,了解孩子的心理,要多鼓励孩子,让孩子知道自己的缺点是可以改正的,不要自卑羞愧,不要自暴自弃,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要向好同学学习。
3.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建立轻松愉快的家庭气氛,改善家庭关系,使孩子在家中感到愉快和温暖。父母双方对如何教育孩子的意见要保持一致,在家中生活要规律,制定严格的作息制度,让孩子按时起床、就餐、就寝等,增加营养,保证充分的睡眠。
(三)心理治疗
心理医疗一般都是进行行为治疗。小孩多动应该采取一些游戏、游泳等,培养他的协调性。如果孩子是3岁以内经常让他与妈妈在一起,如果3-6岁尽量让父亲多陪伴他,多玩一些亲子游戏来训练他。
1.统感训练:系统训练可以帮助患儿减少多动,增强注意,提高学习能力。感觉统合训练通过对本体觉、前庭觉、触觉的刺激输入,促进脑部不同水平与不同区域间的协调合作,从而改善脑功能。训练项目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前庭平衡运动如滑板、滑梯、吊缆、跳床、羊角球、独脚椅等。触觉训练如大龙球、触觉平衡板、触觉球、趴地推球等。本体训练如袋鼠跳、插棍、阳光隧道、滚筒等。
2.阳性强化法:奖赏在阳性强化的行为治疗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赏罚分明,不一定都要物质奖励可以采用如下奖赏:
(1)社会性奖赏:在现实生活中,这是一种很自然的奖赏,很容易实行。如果多动症患儿做对了某些事情,父母可以对他微笑、点头赞许、鼓励、表扬等,让孩子逐渐懂得和理解这种社会性奖赏。在社会性奖赏的作用下,促使他们保持和增加某些良好的行为。
(2)活动性奖赏:孩子的活动可分两大类,一类是孩子所喜欢的,如看电视、玩游戏机等;另一类是他们不喜欢的,如做作业、背书等。但每位多动症患儿所喜欢的和不喜欢的活动各不相同,父母必须弄清楚自己的孩子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一般让喜欢的活动(活动性奖赏)紧跟在不喜欢的活动(需要加强的行为)的后面,连续出现,多次反复后,孩子对不喜欢的活动也会逐渐自觉地去做。
四、结束语
对幼儿多动症的治疗,虽然有药物治疗、家庭治疗和心理治疗等方法,但幼儿天性好动、好奇,对于多动症幼儿不建议刻意提醒,成人应多一些耐心,创设宽松环境,理解、包容幼儿,多陪伴幼儿,使每一个幼儿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袁秀洪,罗学苏,邓云龙等.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回顾[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7.
[2]冷方南.儿童多动症临床治疗学[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7.
[3]佚名.小班多动症幼儿的个案研究[C].百度文库,2018.
[4]Joel Nigg博士.什么引起了多动症[N].2006.
[5]申瑶芳.多动症儿童研究文献综述[C].2014.
[6]Russell A.Barkley著王思睿等译.如何养育多动症孩子[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