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背景提升小学高段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陈晓霞
高邮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东校区 2256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加快,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由原来的知识教授型转向素质教育培养上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每位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所追求的一个普遍的目的,然而在实践中却常常收效甚微。因此,本文以此为课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从抓住学生的内在学习需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以多种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学习,从而提升在小学高段的语言教学的效果,构建出一门有效的语言基础课程,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一个好的基础。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高段语文;策略提升。
前言
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与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有着明显的区别。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就需要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适应小学阶段学生发展的需要。尽管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他们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课前准备和课后复习的意识还不强。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在语文教学中得到更好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初步认知
在预习环节,教师应把重点放在如何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上。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整体性阅读,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在设定情境的时候,要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针对特定的教学需求来进行教学,而且在上新课后,老师还应该按照阅读的要求来进行教学,来引导学生的早期阅读意识的培养。
就拿这节《幸福是什么》来说吧。教师将快乐的含义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看)。大家对“幸福”的定义各不相同,问大家对“幸福”和“快乐”的理解。(以已有经验为基础的答案)可以让学生们结合实际的生活情境来讨论幸福到底是什么,先对幸福有所认知,再引导学生进行转换。快乐是眼睛里的泡泡,是儿时玩伴,快乐是妈妈的亲吻,快乐是什么?接着,老师和学生们就“什么是幸福”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在阅读过程中,教师所提的问题要与文章主旨密切相关,并在此基础上,以“问题”为指导,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比如,一个班的教师可以这样问:“你对这篇文章的大意有没有考虑过?”最后,你知道什么是快乐吗?在读完文章之后,老师会带领学生们对文章的大意做一个总结。
二、设置合理教学内容
要让学生有效地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教师就要对其进行合理的教学设置和有效地引导,使其有效地掌握学习的重点。只有在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时候,他们的能力才会得到充分的展现,在今后的学习中,他们才会更加自主的进行学习。但由于长期在应试教育下,学生对教师的“灌输”已经习以为常,无法主动地进行思维,无法在课堂上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因此,学生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很难独立解决问题,这将极大地影响到老师的教学效果,也极大地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老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举个例子,在教《腊八粥》时,我们可以事先进行预习,让同学们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去体会文章中的描写,并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感情,这样才能更好地从同学们的感情中去了解文章。这种通过充分挖掘生活中与学习有关的内容,以生活为切入点,开启学生的思维,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好奇心。
三、分组竞争穿插,确保学习积极
要想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更好地提升他们的自主性,就必须给他们一个合理的教学安排,并给予他们有效的指导,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把握他们的学习要点。只有在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的能力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以后的学习中,他们才会更加自主的学习。但是,长久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对教师的“灌输”习以为常,不能主动思维,不能有效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很难自己去解决问题,这会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设置上要以学生为中心,给予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比如,在教学《腊八粥》时,我们可以提前预习,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历来感受其中的描述,然后在课上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从而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较深的理解。通过对生活中与学习相关的内容进行充分挖掘,以生活作为切入点,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兴趣。
四、课后实践,丰富学生感悟体验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课堂教学为重点,而课外阅读却被忽视。高段生在语文阅读方面已达到了一定程度。在课后,老师还可以结合课程的内容,组织学生参加读书会、讲故事等实践活动。读写教学后,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开展一些实际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专题课等。但课后延伸时,要注意下列问题:
首先,老师要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里有一个明确的阅读目的。小学阶段已经进入了语文学习与知识获取的黄金时期。除了从文化,思想,科学以及其它方面获得的语言和文字方面的知识之外,还有许多内容是由独立的阅读活动来传递的。同时,老师也要通过对所选教材中常见的语篇结构的分析,以达到积累各种文体的目的,进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指导学生在阅读此类文章时有明确的目标。指导教师将阅读与思考、阅读与写作有机地融合,并把阅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容易得到思想上的理解、思考、语言积累和实际技能。
其次,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倡个性化的阅读;读书是很个人化的活动,而课外读书则是纯粹的儿童与文本的交流与交流。因为每个学生的性格、经验和知识等因素的影响,对课外读书的理解,必然会有所不同,而且有时候会有很大的差别。举个例子,《哈利波特》里的一些儿童感觉到了智慧,另一些则感觉到了魔力,一些则看到了友情,还有一些则是看到了公正。
总结:要想推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建设和生成,首先,老师们要及时地从传统的教学思想中挣脱出来,建立起对高效教学的概念,并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从而让它能够符合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点。另一方面,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其在课堂上与课堂上相互协调,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马玉萍.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困境及改进对策[J].科普童话,2023(9):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