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手工教学的有效性推进
田玲玲
肥城市王瓜店街道王西小学 271608
摘要:在小学美术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通过设置美术手工课程,可以更好地训练学生的美术技能,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把自己的精神投入到美术学习中,这样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在美术知识的熏陶下,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小学美术课堂教师要对美术手工课的内容与教学方式进行创新,让每位同学都能真正喜欢上小学的美术手工课,这样才能学以致用,享受到更多的艺术手工课。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策略;有效性;手工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手工制作可以丰富孩子们的童年生活,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们在初入小学时,缓解一下自己的心理负担,不至于一开始就把自己投入到学习中去,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度过自己的童年。小学美术老师要鼓励学生在课上做手工,训练他们的手脑并用的能力,在他们的作品做好之后,要给予表扬和鼓励,以此增强他们的信心,使他们在遇到问题时,敢于直面,并试图找到解决的办法。当老师向学生解释手工制作的过程时,可以让学生观察老师的步骤,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更加关注周围的事情,培养出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一、小学手工课的开展必要性
1.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小学美术手工课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造力,由于小学生在这一年龄段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因此,老师要帮助学生将自己的想象变成具体的事情,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将自己的想象变成现实。这样老师就可以更好的理解学生们对每一件事情的看法。小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后,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掌握教师提供的学习方法与方法,在课堂中也能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从而极大地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在课堂上给老师更好的反馈,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2.加强手、脑的协调
小学美术手工课可以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可以使学生在动脑的过程中将所想到的内容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手脑协调性。在小学生这个年纪,他们还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的思想和意志,因此,小学美术老师要在手工课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使他们更好地将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要干的事情上,将自己所想的图形形式都很好地实现出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为的就是让学生们在以后的生活中,掌握更多的生存技能。
二、小学美术创新教学对策
1.从生活中取材,培养小学生美术动手能力
在真实的生活中,人们用艺术来装饰自己的人生,使这个世界从美学上看更加美丽。我们可以看到,在实际生活中,因为所处的环境的差异,学生对美和丑也有自己的看法,这也证明了生活环境对人有很大的影响。小学美术老师可以从实际生活中选取材料,在老师的材料指导下,让学生们找到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比如,让同学们做一个手工制作的花瓶,有一个基础的要求,也就是说,要做好一个花瓶的基本形状,但最后,在花瓶的图案和造型的某些细节上,如高、矮、胖、瘦等,都可以由学生自己去把握,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所以,小学美术课的老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材料,然后让学生们按照自己对花瓶的了解和想要做的花瓶来做。另外,做一个花瓶,同学们也可以把它带回家,用来装饰自己的生活,这也是一种极大的激励。许多孩子在做的时候,还会想到自己的母亲会喜欢什么,要给母亲做一个,这样就会让他们尝试从他人的观点去思考问题。这是一次很好的尝试,可以让他们的整体审美和创作能力得到提升。
2.在游戏中为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
要经常安排孩子参加新的游戏,让他们体验动手的快乐。就像是走 T台,让所有的学生都参加,老师要让他们用周围可以找到的东西来做这场时装秀,而不是用现成的东西,不然的话,在没有参赛的学生的评判下,他们的分数会很低。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动手的能力,又可以让他们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教师可以让他们用啤酒瓶盖串成一条项链,然后用剪刀将塑料袋的底部剪断,做成一个简单的小马甲,这样既能让学生们有一个大致的思路,又能避免暴露过多的技巧,让比赛变得索然无味。我想,通过这次的时装秀,同学们对美术和手工操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知道了自己该用怎样的态度上美术课,更关键的是,学生们自己动手实践,无形中提高了自己的美术欣赏能力和艺术规划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而且,学生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也会有很大的提高,他们开始了解到艺术与手工的联系,并且更愿意用自己的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3.浅谈以生活创造观指导下的小学美术工艺课
在小学美术手工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重视对生活化的创新理念的引导,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适当选取几个人们在生活中较为熟悉的主题,必然会激发并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即小学美术手工课程要贴近生活,才能很好地将学生从生活实践中迁移到美术这门专业的学习中,使他们认识到美术这门专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老师们在手工课上,常常可以利用各种植物树叶、植物、泥土、鹅卵石等艺术素材,在手工课上使用的东西,都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用的,都是让我的学生真正感受到并感受到手工制品艺术的生活化特点。此外,在动画和其它手工雕塑作品等传统美术的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通常都会让老师带着孩子们去找那些在我们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生活垃圾或废品,如装着酸奶和湿的报纸、垃圾桶和书壳等,来对它们进行雕刻。这种培育与培训方式形式,可以充分启发和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与文化性格,培养其环境意识,提高其对美学艺术的认识水平。
结语:在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小学美术老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从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来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们能够主动地参加到美术的手工教学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使他们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审美判断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体验到美术知识的魅力,加深对美术手工知识的理解。
参考文献:
[1]黄小娟.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21,7(2):93-94.
[2]顾太有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美术教学方法[J].中华少年,2019,3,(9),200-201。